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圣”到“凡”的跌落——魏晋南北朝《诗经》的文学接受
作者: 暂无 来源: 琼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圣”   魏晋南北朝   思想学术   发现与阐释   《诗经》   南北朝时期   文学接受   《诗》   钟嵘《诗品》  
描述: 汉魏之际思想学术的转变中,《诗经》同其它儒家经典一样,它的神圣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如果说东汉的王充在其反传统的著作《论衡》中预示了思想学术背离儒家学说的趋势,那么,魏正始年间“好老庄玄胜之谈”(《续晋阳秋》)的王弼、何晏著《老子注》、《周易注》、《道德注》,其所激起的一代玄风使秦汉以来定型的儒家思想学说在这个时代转了一个方向。从此,常被称为魏晋思想且其精神实下及南北朝(特别南朝)的玄学思想取代了儒学,而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流,两汉盛极一时的儒家经学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了漠视冷遇甚至怀疑批判。两汉的儒学凭藉官方的力量确定了儒经的神圣地位,对儒经的研读与传授不仅是一种思想学术活动,而且更是一种走向
道家道教对中医学发展前期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道家思想   思想渊源   中医学发展   经典著作   道家道教   陶弘景   传统文化   黄老之学   神仙思想  
描述: 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立足于医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同时亦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的影响,因而在各个阶段上显出不同的特点。就中医学发展前期来说,战国至秦汉诞生的四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标志着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这是中医学的创立阶段;魏晋南北朝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和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等,又分别在脉、针、医、药诸方面补充、发展了《内经》、《本草经》,可谓充实提高阶段;隋唐五代则为前期的全面发展阶段。儒、墨、道、名、法、阴阳等都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渊源,其中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创立和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根本,起着主导的作用。首先,道家是中国古代的自然主义,在认识自然和顺应自然这个根本问题上,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倾向与道家的哲学主张是一致的。其次,在《内经》进入成书关键阶段的战国末至汉初,正是具有“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论北朝儒学及其地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北魏   学术思想   魏晋南北朝   汉族士人   南北朝时期   皮锡瑞   经学史   儒家文化   儒学  
描述: 经学史家皮锡瑞言:“经学盛于汉,汉亡而衰”。这也是历代学者的传统观点,认为儒学经过了汉代的鼎盛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社会的动乱而逐渐衰败。他们认为,在思想界,先是魏晋玄学大盛,随之是南北朝佛学泛滥,儒学在这一历史时期已处于衰竭状态和从属地位。而事实并非如此,从政治方面看,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也无法放弃以儒治国的根本方策。从学术思想方面看,这一时代的儒学,虽然没出现成一家之言的儒学大师,但儒学在与佛、道的斗争、融合中,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并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在整个儒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从几个角度对北朝儒学作粗浅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宋代疑经思潮与理学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   华严宗   唐代佛学   佛教   中国化   魏晋南北朝   疑经思潮   注疏   禅宗   儒学  
描述: 宋代庆历年后,经学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南宋初年的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论孔安国、郑康成。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尚书》之“胤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乎论经,况传注乎?”汉唐以来群儒固守,不敢稍加怀疑的“传注”遭到了猛烈攻击。传统的章句训诂之学被否定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五经本身也逃脱不了或疑、或讥、或毁、或黜的命运,走上“凌夷衰微”的末路。在熙宁变法中充当保守派首领的司马光面对这“疑经惑古”的局面,愤愤地说:“后进后生,口传耳剽,读《易》未识卦爻,已谓《十翼》非孔子之言;读《礼》未知数篇,己谓《周官》为战国之书;读《诗》未尽‘周南’,巳谓毛、郑为章句之学;读《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谓《三传》可束之高阁。”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普遍感染上了怀疑症。一代学者名流如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等人不信经典、攻击传注不遗余力。这股疑经思潮怎么会形成的?它对宋代程朱理学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在哲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本文拟从经学的演变角度来分析一下宋代理学的形成。
儒教造像源流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子学   “三教合一”   宣王   魏晋南北朝   孔子   像源   佛教雕塑   南北朝时期   国子监   孔庙  
描述: 儒教造像源流任荣释、道、儒,所谓三教。但儒与释道两教相比,却不具备宗教神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行为。佛道有浩繁的经藏,庞大的神系,严密的组织,严格的戒律以及无数以行教为职业的僧侣道士等等,而这些均是儒教所缺乏的。从实质上说,佛道讲出世,信教以求成佛升仙的...
马一浮先生书法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文章   中国书法   魏晋南北朝   马一浮   弘一法师   书法艺术   线装本   中国当代   二王真迹   书如其人  
描述: 马一浮先生书法艺术杜巽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素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中国当代理学大师"之称。作为现代中国最博学的一代德宗,马先生的学识是多方面的。他的书法艺术虽只是道德文章之外的余暇之作,然其成就却并不...
魏晋南北朝写作理论研究的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章写作   《文心雕龙》   写作研究   先秦两汉   理论特色   魏晋南北朝   古代写作   写作理论   南北朝时期   学科体系  
描述: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写作理论体系正式构筑时期,这个学科体系从多层面多方位进行构筑,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这个体系的正式确立。本时期的写作研究形成了儒、道、佛互补的理论特点,注意对写作本体的纵深研究,而且从写作研究的本身出发,创立了许多新的理论术语,形成了与先秦两汉不同的写作理论特色,但有形式的侧重与宗经的偏颇。
第一部断代文学史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各类文体   文学作品   魏晋南北朝   作家作品   断代   文学史   文学观念   文学理论批评   创作思想   内容分析  
描述: 就魏晋南北朝这段文学史来考察,时间虽不及四百年,但就社会思潮来说,儒、释、道俱全;就作家的创作思想来看,从禁锢走向解放;就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析,由言志到抒情的脉络清晰可寻;就文体的发展而论,各类文体大体齐备。更不用说这时期文学观念之确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总结性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文心雕龙》,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包括各类文体的文学选本:《文选》。从建国以来出版的几部文学史来
佛教哲学与中国当代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哲学   儒家哲学   中国化   哲学内容   魏晋南北朝   西方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现实问题   佛教哲学   中国哲学  
描述: 印度佛教哲学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哲学发生了冲突、融汇。宋明以后,儒释道三家哲学融通,使中国哲学达到了顶峰。近代中国哲学屡受冲击,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处,也对近现代佛教哲学的发展引起了深思。作者认为,近现代佛教哲学在中国当代哲学中要发展,必须以“图存救亡”的态度去重新审视。首先要产生一批象智、玄奘、法藏那样的哲学大家;其次要建构新的思想体系和理论;第三要分清佛教哲学家和非佛教哲学家的任务。如此,“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
中外文化交流与出版——佛经的传入与翻译事业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版发行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形态   翻译事业   魏晋南北朝   新疆和田   佛教经典   儒家文化   传入   公元前   佛经  
描述: 印度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即传入于阗(在我国今新疆和田一带),自西汉开始,迄于唐宋,佛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翻译事业。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单纯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道、佛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