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浅述道、儒、法三家的治国主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以法治国”   自然无为   以德治国   中国古代历史   儒法   法家思想   古代中国   法治主义   黄老之学  
描述: 主张"以法治国"。下面就中国传统治国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1.道家主张"以天治国"中国古代历史上主张"天治"的是道家。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
儒与商:中国文化理想与经济实践的契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企业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理想   自由放任   中国   自然规律   经济实践   契合   经济政策   黄老之学  
描述: 从战国以来的二千多年历史中,儒家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经常处于主导地位。司马迁更依据他所推崇的黄老之学,阐明了商品经济政策的全部精义,把市场看作是与天道“损有余以奉不足”相契合的自然规律的体现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史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家   诸子略   罢黜百家   海上丝绸之路   外联结   博望侯   文化学派   黄老之学   太史公自序   汉王朝  
描述: 人们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需要读史。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建议干部们读《史记》与《汉书》。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华的第一部通史。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介绍父亲司马谈的《六家之要指》;"六家"即六个思想文化学派: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即道家)。司马谈受汉初"黄老之学"的影响,对道家的思想文化予以很高
黄老学说与西汉的婚恋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攻苦食啖   景帝   审食其   治国理论   罢黜百家   主动者   黄老学   婚恋观   基本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  
描述: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黄老学派为官方所推崇,是汉初政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一套以道为主,杂之以儒、法等家的兼收并蓄的治国理论体系。汉初的各个社会阶层都研习黄老之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而黄老学说对汉初的婚恋观产生了深刻影响。虽说婚恋关系上还是男尊女卑,但三从四德并未占据主导地位,女性的婚恋观比以往更开放自由,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往往成为爱情婚姻的主动者,对自己的婚姻有一定的主见,这就保证了她们能寻得比较如意的郎君。
汉代财政的无为与强势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理财(政府理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影响   国家财政   财政政策   汉代   思想史   二三十年代   法家思想   黄老思想   黄老之学   财政建设  
描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如果能够把握思想史的来源,我们也就能够把握住历史,服务当今与未来。千百年来,儒、道、法家等思想文化影响了我国的政治,也深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建设。秦代因沿用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思想而推行重农重税的财政政策导致二世而亡。两汉根据形势发展,合理运用儒家、道家等思想指导财税,顺利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 黄老之学 在法家“以君为本”的绝对君主专制意识形态的指导下,秦帝国迅速瓦解。以刘邦为首的“布衣”出身的统治者曾亲身遭遇其害,所以对法家思想痛恨有加;又由于这些人多半生于楚地,对诞生于楚国的黄老之学耳濡目染,天然地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怀有亲切感。从汉高祖总结秦亡教训,实行黄老无为政治开始,发端于战国的黄老思想一度盛行于这个朝代,并影响了西汉初年自高祖到汉武帝之间长达70年之久的财政建设。黄老道家认为赋税是以强凌弱的掠夺,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以均平、节俭为理财治税的原则。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汉初几位皇帝都采取了与民休息、减轻赋税的政策,推行了紧缩的财政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财政状况大为好转。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人的自然本性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形上理论   中国传统哲学   玄学   儒家   黄老之学   佛教的影响  
描述: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楼宇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
管理说“道”:执道循理与以德配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管理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理理念   战国时期   汉景帝   黄帝   “道”   汉文帝   黄老之学   管理学  
描述: 执道循理与以德配法是黄老之学(黄帝与老子的学问)核心理念。黄老之学曾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很活跃的,至汉初及汉文帝、汉景帝时尤为盛行,表现出儒、墨、道、法各家开始合流,与各家的管理理念一脉相承,现在读来仍有启迪意义。
论司马迁与儒、道、法之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道家   司马迁   汉儒   孔子   酷吏   司马谈   法家思想   黄老思想   黄老之学  
描述: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5页)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赶上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余波,对他的影响很大。因此,要研究司马迁的思想,必须首先研究先秦诸子对司马迁思想的影响,以及司马迁对诸子的认识。
释“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班固   思想家   汉书·艺文志   荀况   黄老学者   黄老思想   学术见解   六家要旨   黄老之学  
描述: “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语出《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孙卿,即荀况、荀卿。汉人因避宣帝(名询)之讳,故以“孙”代“荀”。宋子名鈃,又叫宋(?)、宋荣、宋荣子;先荀况,约与孟子同时,和尹文齐名,为先秦著名思想家之一;所著《宋子》十三篇,《汉志》列在小说家类,已佚。黄老即黄老之学,“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史记·论六家要旨》)。班固之言,通常被理解为:荀子说宋鈃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统治者   自然发展   “有为”   为而不争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有为而治   政治管理   黄老之学  
描述: “无为而治”是由春秋战国之际《老子》率先提出,并为后代思想家所继承发展的一种与“有为而治”相对立的政治主张,就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而言,《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亚于儒、墨、法各家的“有为而治”,是一种更高的政治智慧。总结和扬弃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管理的科学和实践不无启发意义。《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深刻的哲学基础。当时,周王室风雨飘摇,诸侯争霸的故争愈演愈烈,统治阶级对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与“楚为章台之宫”①,“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②的统治者奢侈腐化相对照,广大人民群众“出则无衣,入则无食”③,“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④,挣扎在死亡线上。“盗贼众”,“不可胜禁”⑤,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统治者这种“有为”的危机和平民劳动者深重的苦难,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现实根源。《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冷静的心态探索宇宙根本规律的哲学,并将这一最高规律概括为“道”。《老子》之“道”,既是“无状”、“无物”之“无”.又是“有象”、“有物”、“有精”、“有信”之“有”。由于“有无相生”,二者无条件地互相转化,所以,...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