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和而不同—安乐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
作者: 谭晓丽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伦理   和而不同   安乐哲   儒学典籍英译   哲学翻译  
描述: 论文以翻译伦理学为理论支点,从全球化语境下儒学典籍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安乐及合译者儒学典籍的英译情况,以典籍英译史上译者们对待中国典籍的文化态度和翻译方法为参照,探讨了译的时代背景、思想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先秦儒学
作者: 朱人求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哲学   儒家   儒学  
描述: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先秦儒学 摘要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先秦儒家经典文本《论语》、《中庸》、《孟子》、《荀子》、《易传》以及近年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儒家简的理论梳理,认为,在文化哲学的理论视野中,先秦儒家哲学表现为一种潜在的文化哲学形态。先秦儒家认为,圣人是文化发生的主体,他们观象制器、化性起伪、制礼作乐,人心、人情是其文化发生的内在机理,“养欲求治”是其文化创造的社会机制;文化的发展则是圣人效法先王后王、与时俱化、因革损益的结果;根源于人性的道德精神以及文化自觉与批
王安石政治儒学论初探
作者: 杨永亮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圣外王   道德性命   王安石   政治儒学  
描述: 本文是将王安石置放在宋代儒学的历史背景中,动态地考察王安石的儒学思想对宋代政治文化的回应以及在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代表王安石学术精神的“新学”,是王安石对儒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儒学外王转向内圣的过程中曾扮演了重要的推手,它既是王安石试图平衡内圣外王的创举,又是王安石政治理想破灭的基因。王安石所没有能看到的是宋代是一个需要建立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秩序的新时代,士人们在对儒、释、道多元文化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儒家文化作为建构新秩序的依托,而王朝崇儒政策又予以适时的配合,给予了士大夫无限遐
美国汉学家安乐的儒学研究
作者: 杨鹤澜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家民主   安乐哲   比较哲学   儒学  
描述: 本文是对美国当代汉学家安乐教授学术成果的一项梳理研究。安乐教授的儒学思想研究散于他的著作与论文中。本论文就是把他的儒学研究撷取出来,分层次地展现,以达到对美国汉学界现状的一隅之见
安乐孔子哲学研究与中西哲学会通
作者: 石书蔚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哲学   安乐哲   会通  
描述: 的基础上,选择西方学者中研究中国哲学的代表人物-安乐作为研究对象。以述为主、述评结合,对安乐研究孔子哲学思想的成果进行分析综述,对安乐意图借助孔子哲学思想实现中西哲学会通的思想进行总结,最后得出
花之儒学观初探
作者: 柳英英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   花之安   儒学  
描述: 花之就是其中之一。花之安在认识到这一情况之后改变了传教策略,决心对儒学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儒学的批评和改造来宣传基督教。花之对儒学的批评和改造表现在:第一,儒学中有上帝,但是其形象比较模糊。为此
牟宗三、劳思光哲学比较研究:以儒学重建与文化哲学为中心
作者: 廖晓炜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牟宗三   当代新儒学   文化哲学   儒学诠释   劳思光  
描述: 本文尝试以儒学的诠释与重建以及文化哲学为中心,对牟宗三、劳思光哲学作对比性的研究。就儒学的诠释与重建而言,牟宗三、劳思光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文主义思潮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哲学家,牟宗三试图形上学地重建传统儒学;劳思光则在通盘批判性地考察形上学的基础上对传统儒学作一去形上学的诠释与重建,劳思光乃是在二十世纪中国科学主义思潮以外的人文主义思潮内部批评形而上学最为有力且能肯定儒学之价值并对其作全面重建的一家。在一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不论是对儒学作形上学的处理还是对其作去形上学化的处理,都不能不面临极大的理论困难:前者
儒学视角下之曾国藩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 谢芳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儒学   曾国藩   程朱理学  
描述: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更是一位思想家,他在儒学方面的造诣极深,被后世尊称为“孔孟之亚”,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终其一生实现其“立德、立功、立言”的远大目标,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后世对儒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深远的影响。本文即从儒学视角探析曾国藩的哲学思想,分别从其思想的哲学渊源、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全文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组成,其中正文部分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章为曾国藩儒学思想的哲学渊源。主要从先秦儒家和程朱理学这两个对曾国藩的儒学思想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时期进行了分析
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儒学诠释学
作者: Joseph   E.Harroff   冷溪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智慧   诠释学   理解   传统     性即理   时中   实践  
描述: 朱熹哲学历来爱到各种各样的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是在传统氛围日渐稀溥的今天也还在继续。如何更好的理解朱子的思想,从而令其意义实现于当代人生与社会当中,便是本文的关注所在。现今,以陆王“心学”为道统之正宗,而认朱子为“不见道”者依然不在少数。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现代学者认为,朱子及其“格物致知”论可以被理解为“自然科学”之萌芽。笔者认为这两种误解(盲目的批评或是盲目的崇拜)都是站不住脚的,它们都来自于把朱子的深刻而重要的哲学话语简单地解释为一种知识论,或者片面的认其“知”为“见闻之知”的层次,而忽略了义理之层次。
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儒学诠释学
作者: 冷溪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智慧   诠释学   理解   传统     性即理   时中   实践  
描述: 朱熹哲学历来爱到各种各样的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是在传统氛围日渐稀溥的今天也还在继续。如何更好的理解朱子的思想,从而令其意义实现于当代人生与社会当中,便是本文的关注所在。现今,以陆王“心学”为道统之正宗,而认朱子为“不见道”者依然不在少数。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现代学者认为,朱子及其“格物致知”论可以被理解为“自然科学”之萌芽。笔者认为这两种误解(盲目的批评或是盲目的崇拜)都是站不住脚的,它们都来自于把朱子的深刻而重要的哲学话语简单地解释为一种知识论,或者片面的认其“知”为“见闻之知”的层次,而忽略了义理之层次。
< 1 2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