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语录 汉英对照
作者: 丁往道   来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英语  
描述: 《论语》记录了孔子一生的精辟言论及见解,发人深省,有恒久的价值。本书精选其中一百则,分为"论仁"、"论礼"、"论孝悌"、"论政" 、"论知行"、"论教与学"等十二个主题,将孔子对道德、教育、修身、齐家、治国的看法和他的崇高理想系统地表现出来。每篇均加中文注释、生僻字注音以及全篇英译、白话文翻译。
试析汉代的宇宙生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宇宙生成论   玄学   特点  
描述: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宇宙生成论的这些特点是当时社会的学术、思想文化的反映,并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论汉代豪族的儒学化
作者: 崔向东   来源: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豪族家族   汉代时期   儒学  
描述: 汉武帝以后,儒学和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习儒通经成为豪族与权力结合的重要途径,仕途是否畅通和习儒通经密不可分,通明经术成为出仕的基本条件。因此,豪族与经学日益联系起来。本文对汉代时期豪族家族的儒学化表现进行了简要论述。
西汉初期的“黄老之治”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王臧   德治   黄帝   法治  
描述: 传统至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都用"无为而治"或"无为"、"有为"等哲学思想解释西汉初期的"黄老之治",并用"曹随"、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尊儒"的建议等作为"黄老之治"的起点和结束,笔者认为欠妥."黄老之治"要分"黄帝之治"和"老子之治",要从政治思想上看问题,黄帝的政治思想是"法治",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德治",在"黄老之治"时期,二者是交替为主的."曹随"只是"老子之治"的起点,"黄老之治"的起点是"黄帝之治",即"萧规"时期;"黄帝之治"早于"老子之治"退出历史舞台,是"黄老"内部思想斗争的结果;"老子之治"后退出历史舞台,是汉武帝采纳王臧的建议"绌抑黄老尊崇儒学"的结果.
汉语成语与汉民族的精神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语   语言   道家   文化   佛教   儒家  
描述: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作为汉语词汇的精华———汉语成语则更生动、更深刻地再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在成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儒、佛、道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见解及为人处事安易立命的哲学,从而能够体会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缩影。
汉武帝的政治和尊儒的限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归中央   尊儒   帝王威势   权归一人   立威   立功  
描述: 汉武帝的政治以重建帝王威势为最高目标。尊儒确实存在,但是武帝尊儒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既体现为儒学没有获得“独尊”的地位,也表现为儒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儒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儒学及其研习者不能超越武帝重建帝王威势这个界限,也即尊儒不能与权归中央、权归一人、立威及立功冲突。
论汉代豪族的儒学化
作者: 崔向东   来源: 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汉武帝以后,儒学和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习儒通经成为豪族与权力结合的重要途径, 仕途是否畅通和习儒通经密不可分,通明经术成为出仕的基本条件。因此,豪族与经学日益联系起来。“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官与学联系在一
汉代儒道互补及其对汉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扬雄   无为   汉代文学   诗三百   儒道      
描述: 道家的黄老之学在初一度成为统治思想,汉武帝以后,尽管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但由于儒、道这两种学说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所以,每当社会动荡、世风日下、虚妄高张、儒学僵化衰微之时,道家思想便成为
东汉孔氏家学及《孔丛子》伪书公案
作者: 李新民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术   《孔丛子》   伪书   孔氏家学  
描述: 家学的发展在我国学术史上渊自有源,特别是汉武帝尊崇儒术以来,两汉家学发展尤为鼎盛。汉魏时期,孔氏家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晚清以来,在伪书公案和疑古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孔氏家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研究。 研究东汉的孔氏家学,必然要理清东汉孔氏世系中的人物关系,才能有针对性对他们的学术传承和学术贡献做出研究。以往对它们研究主要依据《史记》、《汉书》、《后汉书》、《孔氏祖庭广记》、《孔子世家谱》等书的记载,然而,各书所排世系有时彼此互不统一,自相矛盾。我们依据新材料,结合墓碑的记载,对东汉孔氏世系进行了重新考订。 随着学术的发展,激活了原来不少被疑而不用信、弃置不用的许多文献,为东汉孔氏家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近些年来出土的文献资料,如河北定州八角廊汉简、郭店简和上博简等,为解决旧问题提供了新材料和研究平台。 我们立足于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已有成果和新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历代文献史料的研究,从学术思想史的高度第一次全方位审视与系统研究东汉时期的孔氏家学,系统考证了东汉时期孔家学者的学术活动及其贡献。对《孔丛子》一书的真伪进行了研究,并逐章考订出它们的作者和成书时代,论证了《孔丛子》为孔子后裔数代人的作品,而非王肃伪造。在推翻“伪书”定论的同时,又进一步对东汉时期孔氏家学的学术传承及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贡献作了探讨与总结。
儒学东渐与韩国汉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国汉诗   儒学东传   诗学观念  
描述: 韩国古代文学以汉诗创作为主流。根据确凿的史料,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主要是儒、佛)最晚从秦汉时代就已传入韩国,并产生广泛影响。本文从思想文化对文学影响之角度,征引大量文史史料,动态描述了儒学在东传过程中对韩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诗创作及其诗学观念的深刻影响。
< 1 2 3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