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旴江医学史考(南北朝—五代)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中医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朝   中国医学史   五代   唐朝   江西地方医学史   地域医学   南北朝   旴江医学  
描述: 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晋时期、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两代、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两代、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寰宇。从南北朝迄五代
困厄与挑战:当下辽史研究的方法论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辩证统一   辽史研究   视阈定位  
描述: 契丹辽朝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尤其是在古代北方区域社会演进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辽史的研究,迄今却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究其原因,除受正统观念的桎梏外,主要还是史料的匮乏。这种情况下,当下研究辽史的学者应遵循穷尽史料、精耕细作的方式,这也是目前史学研究的基本动力与价值取向。另外,慎辨边疆理论与研究范式,慎视辽史的视阈定位。具体研究中,既重视其趋同性研究,又关注其趋异性研究,达成趋同性与趋异性的辩证统一,即关注契丹辽朝与中原王朝间的互动性,既要考察以契丹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儒化”、“华夷同风”观的形成过程,也要考察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原农耕民族的“胡化”,“以夷变华”现象的出现。将辽史研究引入正确的学术研究路径,推动辽史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儒家思想与中华价值”两岸四地儒学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   汉语教学   文化交流   华文教育  
描述: 4月23日-24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国学中心联合举办的“儒家思想与中华价值”两岸四地儒学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逢甲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以及台湾中华孔孟学会和高雄孔孟学会等高等院校和学术团体的近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中华价值”展开学术研讨。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凌子、朱汉民,秘书长牛喜平,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张践,国际儒联中国委员会副主任单纯,国际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田辰山等参加会议。
中国画的精神家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国画创作   文人画家   时空局限   山水景物   艺术成就   八大山人   宋元时期   中国绘画   画中  
描述: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世界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艺术成就。从现存的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上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画成熟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具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绘画,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中国画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具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美,追求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以线造型的笔墨观,以及打破时空局限的透视方法等特征,体现出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特风格。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集中体现出东方美学思想。其中,儒、道、释哲学思想是形成和孕育其艺术特征的精神家园。
论赵秉文之“和陶诗”——兼论金代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秉文   人格精神   “和陶诗”   金代文学   艺术追求  
描述: 作为金代文坛陶渊明接受的艺术范本,赵秉文“和陶诗”将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与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即在主体人格的塑造上、意象的选取上以及诗境的经营上,取法于陶渊明,有时甚至颇得陶诗风韵。但由于赵氏人格、境遇与陶氏迥异,这种复制难以达到陶诗的真正境界,具体就是诗歌境界上与陶诗有高下之别,以及赵氏“将大臣经营国事之心曲”写进诗歌之中,与陶氏自然自由的审美追求迥异。但值得注意的是,赵氏“和陶诗”自有其创新性,无论诗旨上的儒、道、释兼融,还是诗风上的刚健与平易,都显示了赵氏的自我风貌。并且,这是金源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一种普遍意义的方式。金源诗坛这种师法陶渊明等前代优秀诗家的结果,是给汉唐以来渐趋典雅精微的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带来了“有偏斜度的超越”。
卫礼贤德译本《易经》序言和引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汉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翻译   卦象   《系辞》   英文译本   阴爻   历史学院   卫礼贤   群经之首   生活智慧   卦爻辞  
描述: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古代“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集中体现了中国先贤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自1913年起,德国传教士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在中国硕儒劳乃宣的指导和帮助下,研读和翻译《易经》十余载,最终于1924年完成并出版了一部融文本翻译与内容解说于一体的德文本《易经》,为传播中国文化,丰富和启迪西方人的精神做出了一项杰出贡献。本次选译的卫礼贤德译本《易经》序言和引言是由刘元成、张家政根据英译本翻译,孙立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根据德文原著校译的。德文底本为Richard Wilhelm,I Ging,Das Buch der Wandlungen.Düsseldorf,K?ln:Diederichs,1981;英文译本为Cary F.Baynes,I Ching or Book of Changes.Arkana:Penguin Books,1989.
人类学视域下的舟曲藏族婚俗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始信仰   婚俗文化   白龙江流域   青藏高原   “藏彝走廊”   舟曲藏族   人类学视域   藏传佛教文化  
描述: 舟曲地处安多东部藏聚居区,历来素有“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之窗口”、“陇上桃源”、“藏乡江南”、“泉城舟曲”等美称。据《安多政教史》记载:“藏传佛教文化大概是在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才开始传播于此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治未病"
作者: 朱爱松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全国中医治未病学术会议暨治未病分会成立会议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治未病   中医   儒道佛  
描述: 中国文化儒道二家之学为两大主流,直至后汉佛法陆续输入,儒道佛文化分别从不同角度为中医"治未病"理论提供了智慧与养料。中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的养生学术思想与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纵向的陈述和横向的比较,梳理博采儒道佛众家之精的中医"治未病"文化价值,进而让更多的年轻学者认识到实欲医者兼修文化,自能于医学登峰造极之理,从而传承、弘扬中医"治未病"理论,促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复兴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图说湖北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画报(上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外国专家   代省长   襄阳市   经济发展   天会   抢抓机遇   寒门学子   中外嘉宾   副主席  
描述: 大桥被洪水冲毁,军民日夜奋战重建“八一长胜桥”;寒门学子上学困难,国家与社会一道助力;中小企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第四届中国中小企业全球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本月,湖北在抢抓机遇中砥砺前行,在迎接挑战中克难奋进。9月29日,省政府举办国庆67周年招待会。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出席,并向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法国籍专家毕高阳先生等12名在鄂工作的高层次外国专家颁发“编钟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岱梨、副省长任振鹤、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陈天会、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等出席。招待会现场华灯璀璨、气氛喜庆,中外嘉宾欢聚
“名教”与“自然”之辩及向秀对二者关系的调和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向秀   名教   自然   玄学  
描述: 东汉末期社会秩序的混乱,使魏晋士人对“名教”失去信心,转向崇尚道家的“自然”之学,并逐渐发展为杂糅儒、道思想的玄学。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名教”代表的是入仕和关注社会与民生的思想流派,“自然”代表的是遁世与逃避现实的思想流派。不同社会群体对二者关系的看法,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定位问题,也体现了他们个人觉醒程度与社会责任的内心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们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何晏、王弼两人的哲学思想虽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在对待“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却都主张“以道释儒”“崇道贵无”,同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儒道相因”的代表人物;嵇康、阮籍等人把“名教”看作是束缚“自然”的桎梏,他们假老庄思想批判儒家的礼法制度,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成为玄学发展第二阶段“儒道相反”的代表人物;“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相因、相反的发展变化之后,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向秀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调和而形成了“崇有”哲学,使儒、道关系逐渐发展到相通阶段,这种认识经郭象的发挥并运用于社会与政治领域,普遍为士大夫所接受,对于解决士大夫的内心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 1 2 3 ... 70 71 7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