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康有为庄子学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原道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同之道   庄子   康有为   三世说   天下/中国  
描述: 康有为的庄子学是与他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对天下与中国关系的思考等牵涉在一起的。康有为认为庄子为孔门后学,庄子传孔子的大同学说,并知晓孔子的三世说。反过来,庄子哲学的特征也对康有为的大同理论与三世说有所影响,使之染上了与古典儒学不同的特色。庄子哲学对康有为的隐性影响表现在南海哲学中就是在中国/天下、地球/诸天这些范畴中划出鸿沟,使两者间构成彼此否定的关系。在古典传统中,大同视域的开启本身并不会"有害无益",如果它带来了这种可能,那只会是因为在对大同的设想中出现了新的因素——大同本身构成了对国家的否定,或者说,我们无法设想由国家进入天下的可能,而只能设想破国界而后进入天下的可能。如果在儒学的自身中,已经划出了"中国"与"天下"的鸿沟,那么儒学很快将冲破传统,去寻找更加普遍主义的表达。
区域宗教史视域下桂东南佛道关系史述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考   桂东南   佛道关系史  
描述: 道关系充满了勃勃生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儒靠拢,康僧会和道教葛洪及其爱徒在此地力挺佛道合流,开宗明,并开创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共处一山之历史,壮族儒释道巫合流之现实表现十分明显。唐宋时期,桂东
清代“官科技”体系中的高层群体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创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高层群体   官方科技  
描述: 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有一个与科学技术活动相关的“官科技”群体。清代“官科技”高层群体包括:皇帝、中央高官、地方封疆大臣和高级宗教人士等。清代皇帝中的开国之君、“旷世圣祖”、平庸与救亡之主等,出于不同的动机和个人兴趣,关心、组织官方的科技活动;一些中央高官和封疆大臣是清代“官科技”高层群体的主体,他们包括官方工业管理者、学士儒官、治河理槽者、承担临时性特殊科技任务者、其他职业相关者和个人爱好者等,他们基于职务需要、忠君爱国思想和个人兴趣等方面的需要,从事一些科学技术活动,是推动清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清代宗教组织由于被纳入国家体制,其中少量宗教领导者因从事一定的科技活动而成为清代“官科技”高层群体的成员。清代高层“官科技”群体作为一个典型代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科技”群体的一些重要特征,对它的研究具有较为广泛的学术意义。
明清宫廷西方传教士服饰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故宫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教士   服饰   明清宫廷  
描述: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可以体现着装人的具体身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活动于中国宫廷,在着装方面反映出中西文化独特的碰撞与融合。具体表现为传教士初来时,在民间经历了从僧服至儒装的转变,进入宫廷以后则按照朝廷的规定穿用官服,而遇到日食、丧礼等特殊情况时,也要穿用适当的服装。作为教廷使节,传教士与清朝皇帝面见时并未形成严格的着装规定,中国或西洋服饰都曾穿用。传教士在宫廷大部分时间穿着中国朝廷规定的服装,但教会祭服也在各种祭祀祷告仪式中被使用。宫廷传教士的服装有不同的来源,大致分为成衣、裁制与赏赐,这些人在朝野不同场合着装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相互影响、接纳和适应的过程,探讨这一文化问题,对了解以传教士为媒介的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海丝文化的发展与陈靖姑文化的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径方式原因   陈靖姑文化   突出特点   传承新思维   丝文化  
描述: 陈靖姑文化在海丝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传承具有突出特点。陈靖姑是两性共同积极参与创造的女神,造神过程亦即传承过程;神仙化与世俗化双向并行,使陈靖姑文化蔚成大观;陈靖姑文化是在吸收、融化、整合儒、释、道等思想、元素中形成、发展的;体现了道教神与巫的密切关系。传承路径有国内传承与国外传承两个方向,都以古田、福州为中心。传承原因为陈靖姑文化自身的魅力,社会现实与人的需求,执政者的提倡,信众的积极参与,文艺作品的推波助澜。在海丝文化的大框架中,陈靖姑文化传承分有形与无形两个向度;传承要坚持中国化方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宫庙、仪式、活动等有形传承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还是传承陈靖姑文化的精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陈靖姑文化的传承。以创新意识,拓展陈靖姑文化传承的新思维,开创新局面。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咨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语文教学   象形文字   分词连写   培养   文化背景   语言文字   心理结构  
描述: 一、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试论辜鸿铭与冈仓天心——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中日文明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观   中国文明观   东方文明观   东方观   民族性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和日本分别诞生了一位学贯东西、向西方传播东方文明,并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思想巨匠——辜鸿铭和冈仓天心。两人虽然都以传播东方思想与文明为己任,并在不同程度上论述了中国文明与日本文明的关系,但是他们对东方、东方文明的看法存在差异,对中国文明的精髓也有不同见解,对"儒"和"道"孰重孰轻亦有偏颇,对日本如何发扬所继承的中国文明衣钵更是持有不同的见地。本文通过比较与分析辜鸿铭和冈仓天心的"东方观与东方文明观""中国观与中国文明观"以及"日本观",来梳理当时中日知识分子面对掌握世界话语权的西方世界、面对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苦苦摸索的本民族同胞、面对一衣带水的邻国时的思绪和心态。这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深刻的警示和启迪的意义。
论赵秉文之“和陶诗”——兼论金代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秉文   人格精神   “和陶诗”   金代文学   艺术追求  
描述: 作为金代文坛陶渊明接受的艺术范本,赵秉文“和陶诗”将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与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即在主体人格的塑造上、意象的选取上以及诗境的经营上,取法于陶渊明,有时甚至颇得陶诗风韵。但由于赵氏人格、境遇与陶氏迥异,这种复制难以达到陶诗的真正境界,具体就是诗歌境界上与陶诗有高下之别,以及赵氏“将大臣经营国事之心曲”写进诗歌之中,与陶氏自然自由的审美追求迥异。但值得注意的是,赵氏“和陶诗”自有其创新性,无论诗旨上的儒、道、释兼融,还是诗风上的刚健与平易,都显示了赵氏的自我风貌。并且,这是金源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一种普遍意义的方式。金源诗坛这种师法陶渊明等前代优秀诗家的结果,是给汉唐以来渐趋典雅精微的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带来了“有偏斜度的超越”。
演讲成就人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春期健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书的附录中还特别提供了大师会演讲冠军的获奖心得,供大家参考。 目 录 第1章:选好主题 第2章:组织内容 第3章:学会讲故事 第4章:要有幽默感 第5章:放大情绪效应 第6章:语言要生动 第7章:用
资讯书刊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城市   内容简介   资讯   书刊   孔庙建筑   东南大学  
描述: 《东方儒光--中国古代城市孔庙研究》   主编:陈薇   作者:沈旸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内容简介:   立足于孔庙建筑既是城市构成的重要类型,又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而进行的创新研究。上篇在界定明确研究对象、理清研究思路的基础上,针对明代以前的孔庙形成与发展进行详细的考证与分析,确定孔庙的形成动因、孔庙作为正统信仰载体的树立过程、孔庙大发展时期的建制变化,及各关键历史时段的建筑表征,着重于孔庙发展演变的纵向考量。下篇在上篇耙梳史实、理顺轨迹的基础上,分别以都城孔庙和地方孔庙为重点,通过对孔庙的空间构成、象征意义、在城市中的特征及作用等主要方面的探讨,力图构建认知中国古代城市孔庙的基础框架。作者将个案和统计学的量化数据相结合,既展现了不同层级城市中的孔庙的特点,也有普遍状态下的分析和通则陈述,贴近历史的真实。
< 1 2 3 ... 172 173 174 17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