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耶对话中的封闭和受益:回应孙尚扬教授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徒   保罗   封闭   受益   学术争鸣   回应   对话   《哲学研究》  
描述: 孙尚扬教授的大作《封闭的基督徒与单方受益的儒耶对话——以黄保罗的研究为例》①在《哲学研究》2009年第5期发表(下引仅标页码),引起广泛关注,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孙教授是笔者所尊敬的学者之一,他关于
封闭的基督徒与单方受益的儒耶对话:以黄保罗的研究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徒   保罗   文明的冲突   亨廷顿   封闭   受益   分界线   对话  
描述: 2008年圣诞前夜,曾经以《文明的冲突?》一文招致争议的哈佛教授亨廷顿溘然长逝。就笔者所知,汉语学术界在亨廷顿大作面世后不久,大多对该文大加挞伐。人们拒绝相信,冷战刚刚结束之后,文化会成为冲突的根源,世界上各种文明之间的分界线竟然将会成为未来的战线。一些学者还坚信,不同文化之间由于文化原因引起的冲突总是暂时的,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和融合则是主导性的;历史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排外及其冲突并不是由于文化的原因,而是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引起的。此外,他们还针锋相对地指出:力倡普遍和谐观念的儒家思想不会成为将来引起政治冲突和战争的因素;相反,儒家的仁学与道家的道论都能为文明的共存以及防止文明的冲突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对学术前辈们的这些洞见,笔者当然完全持同情理解的态度。但笔者也曾指出,在那场有关文明冲突的争论中,海内学者多持一种普遍为人喜纳的价值判断,即以和平共存和发展为价值目标,认为凡是和平共存就是好事,是常态;凡是矛盾冲突就是坏事,是不正常的边缘现象。然而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与理论表明,冲突和整合(和平或融合)乃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是人类交往的两种正常的形式,它们哪一个都不比另一个更为根本。两个群体或文明间的冲突可能...
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兼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来历和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君子谋道  
描述: 知识分子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具有现实关怀和个体超越精神。以此为标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应该诞生在春秋中后期。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来源于士和儒,由武士演变而来的文士只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依托的社会阶层,由旱请雨祭之儒演变而来的教以道艺之师儒则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孕育的职业流品,西周以来礼乐文化的发展以及春秋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促成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诞生。处于信仰失范和制度创新的历史转型期的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为了宣传文化主张、引导社会舆论、重建政治秩序、树立精神权威,纷纷托古而言"道",以"道"为理论旗帜,以"善道"为价值目标,以"君子谋道"为人格追求,以"乐道忘势"为行为准则,把"道"和"文"联系在一起。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形成的这种卫道立场和原道精神,对秦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产生了异常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古代文学领域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
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第三届“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研究中心   国际论坛   中国   生态文明   综述   现代发展   中央编译局  
描述: 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李惠斌研究员,执行主任薛晓源编审,美国瑞克斯学院哲学系主任杰伊.麦克丹尼尔教授,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钟启泉,广州社科联主席李明华以及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研究院项目主任樊美筠博士,美...
王安石“新学”名称由来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考辨   荆公新学   “新学”   名称由来   官学化   王安石变法  
描述: 近代以来,王安石变法及荆公新学渐成学界研究的热点,各种相关论著层出不穷。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研究中存在较多的功利用世趋向、政治性纠葛以及偏重宏观叙述等等,而对于一些具体的基础性的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实际上,如果我们要研究王氏“新学”,首先就得清楚“新学”概念是如何得来的?有什么样的意蕴?与王学官学化有何关系?显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探讨王安石的学术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学界对此涉及较少。方笑一先生最早在《北宋“新学”名义考论》中指出:“‘新学’一词在王安石的时代已成为其一派学术的专称,尽管这一名称隐含贬义。至于‘荆公新学’一词,则是全祖望的创造。”(《人文中国学报》2005年第11期)但其过于依赖反对者之口而忽略其他,并且其考察存有不周详之处。本文围绕荆公新学官学化进程以及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结合前人相关研究,试图就这一问题加以分析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新学”就字面意思而言,可以作为一种新兴学术的泛称,历代皆有,内涵因时而异,如近代“新学”多指西学。在宋代,“新学”名称最早用于指代宋初与汉唐章句训诂经学迥异的义理之学。宋初诸儒孙复、胡瑗、石介以义理释经,皆可谓“新学”,这里的“新”包含了对传统经典诠释的...
重构文本与创新解读:走向结构解释学的哲学探索:兼评董京泉《老子道德经新编》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哲学探索   解释学   解读   学术话语   《道德经》   经典文本   文本结构  
描述: 中国哲学历来具有“释经”、“译经”的文本解释学传统:自秦汉以来,无论是儒、道、法、墨、兵诸子百家的后学还是佛学,都通过不断解读经典文本而悟出创新理解,以“微言”而伸张“大义”,进而抒发出一种自己的学术话语和政治见解。对老子《道德经》的解释也是如此,千百年来,学界对这一仅五千言的文本作出的阐释汗牛充栋。但是,以往的学术进展大体上在两个端点上来回跳跃:其一,恪守前人(主要是王弼本)的文本结构,而在具体字句的解释上下工夫,沿袭“我注六经”的路子;其二,脱离文本结构,以己之意为尺度,行主观意义解释,做“六经注我”的文章,虽然见解每每独特,但难以成为后学仿照之信解。最近,见董京泉先生所著的《老子道德经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以下简称《新编》,引文出处仅注页码)一书,通过对老子《道德经》文本结构的重构,从整体上消解了许多治家的历史偏见,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体系和阐释结构,可以说是一部在方法论上走向结构解释学的创新探索性著作。一、符号文本与所指结构:结构解释学的基本问题《新编》的解释学创新首先涉及对符号文本与所指结构关系的理解。正是在这一问题上,超越圣经和语文解释学之后,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的认识论解释学转向...
消瘅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瘅   瘦型糖尿病  
描述: 消瘅病名在《内经》中共出现14次,散见于5篇之中。溯古至今,医家对消瘅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以“消渴”与“消瘅”混同视之,有的认为消瘅就是糖尿病并发症阶段,有的认为消瘅可以概括糖尿病的整个阶段。但考经文,这些认识都颇值商榷。“消”的含义有以下几种:①指多食善饥,王冰注:“善消水谷”,马莳注:“胃中热盛……水谷即消。”②指形体消瘦,但消渴病篇中无形体消瘦的记载,可见形体消瘦不是主症,可能是一个或然症;③指消耗。《景岳全书·消渴》谓:“消,消烁也,亦消耗也,凡阴阳气血日见消败者,皆谓之消”;④指火,《儒门事亲·三消当从火断》谓:“消者,烧也,如火烹烧,物之理也”,以上①②是症状上多食善饥或形体消瘦而言,③④是对病机上多为火热耗伤气血的特性而言,分别从不同角度解析本病的病理特点。“瘅”字含义也很广,与疾病有关的涵义有四:一是指病。《后汉书·李通传》注云:瘅,病也。二是瘅通疸字,黄疸病。三是“瘅”在《内经》中有“热”、“热病”之义。如《素问·疟论》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王冰注:“瘅,热也,极热为之也。”四是劳苦义。朱峻声《说文》:瘅,劳病也。但此意不见于《内经》,经中“...
“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顾与反思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新时期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评论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文学   安徽大学   文学理论批评  
描述: 2009年7月7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学隆重召开。南京大学、安徽大学
中西精神冲突的正解与误解:刘小枫比较诗学的思想与方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丛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方   《拯救与逍遥》   误解   精神冲突   刘小枫   上海人民出版社   正解   比较诗学  
描述: 一、“比较诗学”的两难处境1988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中西方诗人对世界的不同态度》一书,由于其浓厚的神学知识背景,以及对儒、道、释等汉语主流文化精神的价值反思与批判,给当时的学术界以相当强烈的震撼。13年之后的2001年7月,上海三联书店推出该书的修订本,删除了副题,仍名为《拯救与逍遥》。十多年来,《拯救与逍遥》一直被视为一部“比较诗学”著作,不过,刘小枫自己的态度却显得矛盾而且含糊。初版“引言”直接题为“作为价值现象学的比较文化和比较诗学”,并对比较文化、诗学、比较诗学等概念给予了正面论述,但“后记”却说“本书的产生,只是偶然与‘比较诗学’有缘……根本就不是比较诗学,否则,只会败坏比较文学的声誉”。修订本为了“恢复原本的构思”、“摆脱‘冒充比较诗学’的罪名”,“纠正命运导致的这个历史误会”,改写了初版引言和绪论中“佯说诗学”的部分。但这种改写,在我看来,是不彻底的,除了将“比较文化”、“比较诗学”这些太过碍眼的词语与段落删除以外,更策略性的做法则是用“精神冲突”取代“比较文化”、“比较诗学”或者“对话”等术语,这从修订本将“引言”的标题,由“作为价值现象学的比较文化和比较诗学”...
珍古明宋邦乂本《吕氏春秋》收藏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图书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万历   王世贞   高诱注   河南   云间   战国   版本   吕氏春秋   吕不韦   简称  
描述: 蓝田西)十二县、河南洛阳十万户。又利用燕赵矛盾,取得燕所献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城作为封邑。执政时,攻取周、赵、魏之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门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自以来,为《吕氏春秋》作注者惟高诱一家。高诱认为《吕氏春...
< 1 2 3 ... 27 28 29 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