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耶稣会在亚洲》(Jesui itas na Asia)档案文献与清史研究
作者: 张西平   来源: “西学与清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耶稣会在亚洲》   基督教   中西文化交流   档案文献   清代历史  
描述: 《耶稣会在亚洲》(Jesui itas ila Asia)档案文献原藏于葡萄牙的阿儒达图书馆(Biblioteca da Ajuda),它是从1549年沙勿略到达日本后西方传教士在远东传教活动的真实原始记录。全部档案共61卷,均为手抄本,计三万页。文献是以拉丁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及法文写成。这批文献是研究中国清代天主教史和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及清代社会史的最重要的一手文献,它包括向耶稣会总会的年报告表;教区内的通信;发生在康熙年间的“礼仪之争”的伦理学和神学的争论;宗座代牧与罗马传信部争论的报导;耶稣会殉难者列传;澳门,日本和中国教区的主教和各省会长记载;航行于澳门和日本之间的黑船所载运货的货物表;澳门及各省会修会的财产清单;传教士之间的通信等。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清中前期的许多重要的情况,许多文献都是中文文献所不记载的。本文通过对《耶稣会在亚洲》(Jesui itas ila Asia)档案文献目录的整理和翻译,研究它对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重要的学术意义,特将其主要内容从学术上加以整理,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文化与心理治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心理疗法   发展中国家  
描述: 目的:探讨在跨文化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文化对心理咨询治疗实践的影响,并重点讨论国家的传统文化及其所适用的主流心理疗法,以期帮助心理健康工作者能更好的对待异族文化来访者。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1相关文章,检索词“文化、心理治疗”,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同时检索ProQuest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1995-01/2005-05相关文章,检索词“cultureandpsychotherapy”,限定文章语言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关于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实证研究及综述,排除重复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7篇,外文文献33篇,经过筛选有2篇中文文献,8篇外文文献符合标准,进行资料的综合整理。资料综合:①中文文献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心理治疗: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法3家为主,其中又以儒道学说对国人影响最为深刻,儒家的“义利”原则为新时期的中国塑造健全人格指明了道路,在心理咨询治疗实践中,治疗师应结合国人较为接受的儒家学说,对来访者进行思想改造。②外文文献是关于文化与心理治疗理论及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及心理疗法:土耳其和印度是集体主文化的国家,对心理咨询治疗仅有较低的认同感;日本和美国是经济强国,心理咨询体系发展教为完善,是多元文化指导下的多元文化咨询;意大利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对心理咨询的治疗有很深的影响。结论:文化对心理咨询治疗实践的影响是复杂的,而国家的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最为深刻,在跨文化心理咨询治疗中,治疗师应很好的理解来访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做到有效共情。
南宋书院教学艺术研究
作者: 王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书院   教学艺术   南宋  
描述: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教育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教育教学艺术,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艺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通过对白鹿洞、岳麓、象山、丽泽四大书院为代表的南宋书院教育教学的考察与探讨,论述了它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教学艺术思想,从而揭示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与技巧,为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原因。认为书院自身的兴盛和书院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臻于完善的理学体系和鼓励自主、创新的教学理念是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形成的思想基础;相对的学术自由,独立的学术研究和学派学术上的分歧与辩鸣是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形成的学术基础。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详细论证了南宋书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孕育、生发的教学艺术思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将其概括为五大方面,即山泉林胜、优游暇豫的教学意境美;科学严谨、博大精深的教学内容美;教亦多术、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治学态度美;迥异不同、各有千秋的教学风格美等等,从而对南宋书院的教学艺术思想进行了分析、论证和总结。 第三部分,论述了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如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教训合一的特色,自学为主、重在启导的教学方法,名师亲炙、师友砥砺的学风等等,都值得今天的大学学习与借鉴。
韩愈年谱
作者:     吕大防撰   徐敏霞辑   来源: 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所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较完善。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年谱,第二部分是传记材料,第部分是前人所作有关韩愈年谱的记载和序跋。
< 1 2 3 ... 46 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