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南宋书院与祠官关系的文化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院   祠官   南宋  
描述: 南宋祠官寄居书院讲学或兼任书院山长,是宋代士大夫文化值得关注的现象。祠官寄居书院讲学兼任书院山长,透露出书院私学精神与官学制度的结合与矛盾,也反映了南宋士大夫在政治之外对经世之志和生命意义的另一种实践与诠释。
南宋书院的学祠与学统*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祠   学统   书院祭祀   道统   理学  
描述: 宋代书院与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理学家形成的学统及道统观念,对书院祭祀制度的完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一种强烈的建构书院学统,以确立书院在儒家道统史上的意义、地位的精神追求,他们通过创建书院学祠,开展书院祭祀活动,以完成这一文化使命与道义责任。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与理想:以朱熹、张栻等理学家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讲道   张栻   书院复兴   朱熹   南宋  
描述: 南宋时期,针对相当一部分士人在国家与民族命运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廉耻之心丧失殆尽的问题,以朱熹和张栻为代表的理学家认为科举制度到了改革、社会到了重建伦常、用新的价值观念维系世道民心的时候了,他们以其特有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讲道传道的历史使命,掀起了书院复兴运动,以讲道而化科举为建设书院的目标和理想。其讲道大要在续洙泗之正传,而淑诸人者,无外乎为忠君、孝亲、诚身、信友,用则泽及天下,不用则无愧俯仰,如是而已。至于讲学的内容,则各家各派已呈现不同特色,张栻、朱熹的长处是天理人欲之分之剖析彰明;而喻义喻利之论敷阐精至,则是陆九渊的强项。
论南宋书院的励志教育
作者: 张丽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宋书院   励志教育  
描述: 古人云“鉴往知来”,足以证明惟有历史是最清楚的一面镜子,在历史中总会存在“前事可师”的重要资源。南宋书院卓有成效的励志教育,对于我们今天大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子,又要对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古代书院与当代大学应当共同遵循的原则,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南宋时期在书院这一特殊教育机构当中的励志教育,来剖析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使命,探讨知识分子与道德维系、与文化传承、与社会批判的关系,以期当今中国知识界有所反思和借鉴,也对书院这一特殊教育组织机构的成功之处予以重新审视。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一、南宋书院励志教育的内涵,分为为人,为学,为事三个方面来讨论。二、南宋书院励志教育的实施,从培养内在自觉与注重外在规范两个方面讨论。三、南宋书院励志教育评析,分为对其成效和原因的分析。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书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朱熹   讲学   学术研究   官学   讲会制度   书院教学   陆九渊   白鹿洞书院   古代书院  
描述: 书院是唐末以来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萌芽于唐末,形成于五代,兴盛于宋代。“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六年(718)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725)改称集贤殿书院,这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官方藏书、校勘、整理与修书的机构,还不是教学机构。民间出现的书院,是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虽然这些具有授徒讲学活动的书院,在当时还不普遍,规模一般也不大,没有形成规章制度,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已开始萌芽了。由于官学衰落,士人失学,一些好学之士乃另辟蹊径,利用流行的印版书籍,建屋藏书,读书求学,进而聚徒讲学,自行创办书院,摆脱科举考试的束缚,复启自由讲学之风。书院之风兴起,书院的自由讲学内容也由修心养性发展到评论时政。这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不免受到限制和打击,但书院的兴起毕竟使当时的学风有所改变,又一次出现学派争鸣的局面,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基地。宋初,书院便以新生事物所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当时出现的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南宋书院兴盛,尤其是南宋理宗时期解除了对理学的禁令之后,掀起了大办书院的高潮。长江流域书院发达...
宋代书院与文学
作者: 李光生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文学   书院制度   书院文化  
描述: “宋代书院与文学”,既非单纯的教育史研究,又非单纯的文学史研究。本文的基本思路就是寻找宋代书院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各种关系。 “书院”之名起于唐代,原为修书、藏书的机构,后来演变为具有教学、研究功能的组织,进而形成中国教育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私学”制度。书院制度在宋代发展成熟,后世书院的性格及发展的可能性,在宋代书院所立下的规模和所具有的性质中都可略见端倪。就宋代历史而言,书院的发展,其实是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而政治、社会与文化俱在当日文学中深有体现。宋代书院与文学在很多层面有着内涵丰富的互动关系。文学是书院教育的重要内涵,书院教育往往是文学人才成长的基础。书院教师通文学,许多文士常造访书院,不少文学家出自书院又归于书院。书院,往往是一地之文化中心,影响该地之学风、文风,作为地域书院的特殊面相,家族书院往往与文学家族相关。宋代书院背景下理学与文学交互作用。书院“语录”等教学内容及方法促进了语类体等散文文体的发展;书院的编书活动对宋代文章学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科举制度已然成熟的宋代社会,书院与科举的相容关系共同对文学产生影响。以书院为题材而大量出现的书院诗、书院记,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本文各章要点如下: 第一章蝉宋代书院发展概况”主要分析了宋代书院兴盛及原因、宋代书院之分布及特点、书院制度之确立及宋代“四大书院”之说等内容,缘于对“书院”界定的思考,本章还对书院统计数字进行了谨慎的检讨,并从接纳与纪念的视角对宋代书院功能提出新说。本章是研究“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的基础铺垫。 第二章“宋代书院的地理分布与文学”以文学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以颇具代表性的宋代江西等地书院为考虑对象,分析了宋代书院的地理分布(也可理解为教育的区域性)对文学的影响。书院的兴盛与发达是文学家生成和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而文学家对书院发展并提升书院的文学品质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就书院的地理分布与文学而言,家族书院与文学家族的关系成为论述的亮点。在家学和科举这两大要素相互作用下,家族书院培养了家族成员的文学才能,为成就文学家族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本章还认为,北宋书院的南北差异与北宋文学的南北差异存在密切的关系。书院是一地之文化中心,影响着该地的学风、文风和士风。北宋书院数量上的南北巨大悬殊不仅反映了南北教育的不平衡和文化重心的南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且影响着南北文风之差异。 第三章“宋代书院与理学及文学”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使得南宋书院与文学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衍化为理学与文学的关系。书院授业者多兼教育家、理学家与文学家于一体,因而,他们在讲学传道之余也从事文学活动,并由学派衍为文派,此以朱子一派最为典型。书院多处山水胜地,名儒名师讲学于斯、游历于斯,面对优美的山水景致和书院的文化传承历史,往往有感于心,咏之于诗,著之于文。其授业经历的经验感受与升华本身也往往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部分,同时也倾注了对诗文品评的关注,讲学布道有时也是文学见解的发抒,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文道观”问题多在书院讲学中得以阐发。朱张会讲及伴随而生的“南岳倡酬”,既蕴含着学者深刻的理学思辨精神,又沾溉着文人浓郁的人文言志情怀,既是思想的碰撞,也是诗性的言说。书院大师借鉴禅林制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了语录体、日记体散文的发展。作为书院制度的产物——语录体,其文学性的缺乏乃至丧失往往招人病垢与批评。 第四章“科举背景下的书院与文学”在科举文化已然成熟的宋代社会,应举可以说是士人生命中所固定包含的路途,也是士人普遍追求的最高价值。科举制的渐趋完善,又成为刺激士人步入学校的主要目的。书院作为宋代官学之外的另一种重要教育机构,不可避免地受到科举强大的冲击与影响。宋代科举考试科目(经义、诗赋、策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书院教育的文学性内容,这客观上提高了书院学子的文学功底,为其日后成长为文学家提供了切实的可能。同时,书院老师应学子举业之需,不仅向其传授作文之法,而且会依自身之心得编写书籍,这类创作,熔铸了书院和科举交互作用的元素,然客观上却成为文学精品,并被后世奉为圭臬,如吕祖谦之《古文关键》。在科举这一脉络下,书院教育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第五章“以书院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大量的书院诗、书院记,是宋代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和文学现象,其极大地丰富了书院的人文品质和文化内涵,丰富了宋代文学的题材类型,也是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最直观的表现。 本文还附录了四篇小论文,《宋初江南三书院的文化阐释》主要从文化生态学视角论述了宋初江南三书院——华林书院、雷塘书院和东佳书堂,由扬名天下到渐趋式微的过程及文化意蕴;《宋代书院教育与文学平民化》一文,主要阐述了宋代书院的平民化教育对宋代文学平民化倾向的影响;《宋代书院与祠官关系的文化考察》一文,关注于宋代祠官寄居书院讲学或兼任书院山长这一文化现象,揭示了宋代士人的淑世精神和宋代书院制度化乃至官学化发展趋势。就祠官寄居书院而言,宋人的淑世精神体现为宋代士大夫在政治之外对经世之志和生命意义的另一种实践与诠释。《宋代书院语境下的文学传播——以朱熹<白鹿洞赋>为考量》一文,尝试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宋代书院与文学的关系,书院不仅是讲学之所、文学生成之乡,也是文学传播的上佳媒介。书院语境下的文学传播有着理学的深刻烙印。
遥远的叩询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朱熹   南宋书院   理学思想   中国历史   文化人格   陆九渊   白鹿洞书院   教育思想   精神  
描述: 冷寂的日子走远了,日色渐长,春意正浓,大千世界变得繁复起来,不觉中满眼已是翠绿深邃的写意:遍地的绿草、野花,枝头上的芽簇在风中弋舞,映着蓝天闪闪发亮,透过缕缕春光,呈现出生命诱人的可贵。每年在这个季节,我总要想出些法子来,逃遁腾挪出一段喧嚣、香艳、盛丽的日子,把身心完全交付给静谧清幽,
《咱们穿越吧3》9月四川卫视开播
作者: 暂无 来源: 综艺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首秀。 《咱们穿越吧》已经播出两季,先后穿越“探访”了原始部落、南宋书院、敦煌丝绸之路、明朝郑门、清代山西票号、铁血戚家军、《蜀山侠义传》《清明上河图》8个历史主题场景,一二季全网点击量21亿。
论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互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书院   南宋   理学  
描述: 南宋书院与新兴的理学学术思潮之间有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强化了二者的存在价值与生命力,亦有利于理学精巧高深的学术体系的建造。其奥秘在于:书院有从事思考、研究、发表和传授其对真理探索结果的权利,这种权利除受制于理性方式产生的纯学术的规范和权威的约束外,不受其他规制或权威的干涉与控制。这样,学术与学术共同体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学术繁荣与文化兴盛。
南宋时期书院与理学结合的内在原因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院   理学   南宋  
描述: 南宋书院与理学的结合除外在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之外,还与理学自身的价值追求、理论特点及书院的性质、组织方式、特点有关。首先,理学强调个人的生命体认与内在证悟,强调发挥主体能动性、道德自觉性的特点,与书院重视个人自主性的教育方式颇为契合;其次,理学所要传播的主要是一种道德追求、价值取向,需要特别的传播情境。而书院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师生群居共学、相与讲习的组织方式,在传播情境营造方面具有特色与优势。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