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视域下的孟子良心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良心     心–性–天模式    
描述: "天"、""是中国哲学范畴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孔子以来就有谈"天"、""的传统,视"天"、""为个体自我道德践履的超越根据,以此提升现实生活中道德践履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孟子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论孔颖达《毛诗正义》中的校勘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诗正义》   孔颖达   《毛诗》定本   校勘  
描述: 孔颖达《毛诗正义》的校勘工作和注释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校语皆融于注疏文字中。长期以来,其校勘成就被其辉煌的注释成就所掩盖,人们对之未有足够的重视。《毛诗正义》中的校勘方法多样,校勘态度极其审慎,结论令人信服。孔氏理应在校勘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儒表法里”的新制度主义阐释:中国传统君主专制制度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表法里   君主专制   制度   路径依赖  
描述: 传统中国自秦汉以降所通行的君主专制政体,通常被冠以"儒表法里"之定位。以新制度主义观之,所谓法里,即是指法家设计的郡县制、官僚制、成文法制、户籍制等制度,构成了君主专制的正式制度框架;所谓儒表,则是指君主专制以儒家思想作为意识形态基础。法家设计的正式制度框架与儒家意识形态相耦合,便构成了君主专制"儒表法里"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在中国传统时期表现出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只是到了近代才为其他模式的政治制度体系所取代。
利玛窦两次易服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适应   利玛窦   易服  
描述: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对话的新时代。其中,利玛窦的易服,一直被视为耶稣会士中国传教史中的重要事件。利玛窦易服至少发生了两次,第一次是由修道服改穿僧服,第二次是由僧服改穿儒服。在易服问题上利玛窦并非首创,在日本和印度早有先例,也就是说在社会情境颇为类似的整个远东,耶稣会的易服行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耶稣会内部在易服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曾引起过许多激烈的争论,直至利玛窦死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问题仍悬而未决。利玛窦两次易服的文化意义是一致的,本质上都在于自我调整。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哲学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哲学源流   梁漱溟  
描述: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其哲学思想存在着内在的逻辑:重内固本和儒化生命主义的哲学路向使他相信解决中国问题的工作必须从乡村入手,依赖乡村人自身的力量及其主体意识的觉醒;而慎变求稳的动静观、中庸调和的宇宙观及儒化的实用主义,使其乡村建设运动必然走上发展合作经济、平民教育等事业的改良道路。
晚清吴廷栋与方潜之辨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之辨   心性之辨   本体之辨   吴廷栋   方潜  
描述: 晚清理学名臣吴廷栋在咸丰后期不厌其烦与心学之士方潜进行辨学,时处内外皆忧之际,虽于补救时世作用不大,然因广涉理学主要命题,极判心性、儒释之辨,既展现其理学思想概貌,反映其心路历程,又成为理学界一段插曲,折射其时的学术态势。
试论道、佛、儒的内感体验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丹术   境界   定慧双修   气功   道教   所知   意念   内视   炼精化气   佛教禅宗  
描述: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空前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胚胎学、人体形态学对人自身这个最复杂、最高级的生命体的“黑箱”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虽巳取得了许多相当辉煌的成果,但是对人的最为奇妙的方面至今还是所知甚少,对人自身的身心关系奥秘揭开的也不多。例如为什么经过一定训练的佛道教徒的安坐瞑目、心
元杂剧中所反映的文人心态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杂剧   元代文人   马致远   个人主义   传统价值观念   金钱的力量   社会地位   时代特征   文人心态   描写文  
描述: 元杂剧中所反映的文人心态特征胡金望“九儒十丐”之说,真实而又准确地概括了元代文人的卑下地位和悲苦命运。在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黑暗时代里,文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在严酷的现实壁垒上撞得粉碎。其生活的贫困,精神的苦闷,理想的破灭,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因而必...
马其昶《庄子故》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其昶   学术成就   《庄子故》  
描述: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的《庄子故》,引用历代注庄之论一百三十余家,在博采众说方面超越了历代解庄著作;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传承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质具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文学品评深得桐城家法,能通文章趣,对后世《庄子》的阐释产生了一定影响。
早期周作人与儒家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期周作人   儒家文化  
描述: 周作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似乎经历过戏剧性的变化:早期,他以激烈的反儒姿态开始了作为一个现代思想者的历程,随后又作为思想革命的主将,对儒家传统文化施以全面的抨击;然至二、三十年代后,他逐步亲近并标榜儒家,甚至以儒家自居,系统地阐释并宣传儒家思想。但这种变化只是一个表象,通过对周作人留日和“五四”时期有关思想的梳理,就可看出周作人在早期反传统姿态下对儒家文化的真实态度,及其早期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