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司马承祯《坐忘论》心性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坐忘       心性  
描述: 司马承桢,字子微,法号道隐,唐太宗时生人(公元646年),卒于公元735年,享年八十九岁.其少慕道法神仙,颇好辟谷导引之术,其又勤修安心坐忘之法,有《坐忘论》传世.本文讨论了《生忘论》里的心性思想,指出其释儒之语下的道家修炼思想.
儒佛生命观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观    
描述: 儒佛虽然在生命来源、意义、态度、归宿等方面有诸多不同,然而在道德教化、出世与入世等问题上却能达到和谐统一。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儒佛二者的生命观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推进儒佛间的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的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作者: 姜子祎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观   孔子   大学生  
描述: 当下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增多,恶劣的杀人案件也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漠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生命健康权是人的基本权利,生命意识的淡泊使这一权利形同虚设。显然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品质是其中一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孔子的生命观的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以心论老:以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为切入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希逸   《老子鬳斋口义》   无容心   三教思想  
描述: 历史上解老的版本数不胜数,而以心解老,不同于以往拘泥于从本义上解释,大胆杂糅儒佛思想,从心上理解和体悟道家思想。研究《老子鬳斋口》对于更好的理解三教思想在南宋时代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面对今天文化的融合与冲击,具有更多借鉴意义。
书院与儒学的传播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作者: 冯轶女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书院   传播方式   儒学  
描述: 书院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对儒学的传播采取了私学教育、名师讲学与会讲、致力于藏书与编书、制定院训与学规的方式,对儒学的传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书院对儒学传播的方式与特点,能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一点启示。
孔子权变思想初探
作者: 曹阳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权变   《论语》  
描述: 儒家以主体性的德行修为与道义担当为本根,以终极性的天命为依托,通晓时遇和权变的方法原则,伴随着主体内在的充实和自信,保有乐观之心境,从而实现对外在困境态势的消解和转化。儒家的“困境智慧”蕴含着人生意义如何生成的内在考量,对于“作为现实中存在”的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指引意义。顺境中常思“忧患意识”,逆境中不忘“困境智慧”,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儒家圆满自觉的人生智慧以及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
《红楼梦》人物评论—探春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处世之道   探春   治世思想   聪明机智  
描述: 红楼梦中塑造了多位女性主义的形象,但众多女性中迎、探、惜最适合贾府。探春在治世,儒之流也。她聪明机智,她的才华以及她的不幸命运是后世说不尽的话题。虽然有《木兰诗》木兰替父从军,驰骋沙场,战功卓越。但探春也不失为一位值得加以赞扬的人物。
试析王昌龄闺怨诗中的报国情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闺怨诗   报国情怀   王昌龄  
描述: 王昌龄素以七绝著称于世,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和中坚力量。其思想以儒为主,释道兼修,虽然在仕途坎坷时,受到释、道思想的浸染,但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无疑在他生命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除边塞诗外,诗人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闺怨诗,呈现出绮丽哀婉、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西方文明   文化误读   中华文化  
描述: 作者简介:周佩君,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 要: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因为历史、宗教、政治等种种因素,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基督教与儒释道,这些种种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对对方的文明都有所“误读”。这样的“误读”是不可避免,也是合理存在的。 文化误读会造成许多消极影响,同时也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孔子的公平观探微
作者: 张运娇   李义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公平观   孔子  
描述: 在《论语·季氏》篇,孔子提出了有名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思想,对这句话的理解,特别是对“均”概念的深入研究,对于全面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孔子的公平思想对当前我国分配制度建设的作用意义重大。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