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春秋》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时   编年记事   正岁年以序事   纪年记事   《春秋》阴阳之中  
描述: 古今说《春秋》羲者,以漠儒伦理化的阴阳之说及杜预编年记事之说影响最大,考二说各有渊源。其中所见阴阳家说的较大影响背後,是农时生业活动之重要原因所致,“春秋”概念与西周春秋礼制间的关联原因也在此。循
黄宗对阳明学正统地位的构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宗羲   正统   佛学   阳明学   道统  
描述: 阳明学经过明朝中後期的发展後出现了虚玄任情等流弊,在明末清初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时成为学界批判的对象,黄宗羲作为阳明学乃至宋明理学的总结者,从理论上和行动上竭力维护其在儒家中的正统地位。他认为阳明学是明代理学的代表,力证阳明学不是佛学,肯定阳明学是儒家道统的承载者,并上书据理力争,最终促使《明史》的主持者放弃了设《理学传》的打算。他的这些努力虽然未能改变阳明学派在清初走向没落的命运,但却初步将阳明学的正统地位耩建了起来,此後,随着他的《明儒学案》等着述的流传,他的上述观点也被许多人所接受,并且至今封人们关於阳明学的认识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再论欧阳修的文道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学   欧阳修   李诩   性命论   文道观   刘敞  
描述: 欧阳修对道学家“性命论”的态度,关系到他的文道观。欧阳修批驳李诩的《性诠》,认为“性”论乃“无用之空言”,为后儒“偏说”。他反对刘敞“性”为“仁义礼乐之本”的说法,认为“圣人之道”不可废,学者“毋言性可也”。在《诗本义》中,他又否定汉儒所作《诗经》笺注中的“天命”观,以为那不过是“谶纬符命怪妄之说”。因此,论者或以为欧阳修“溺道”,他的文学思想有“道学化”倾向,乃无稽之谈。
再論歐陽修的文道觀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命論   歐陽修   道學   文道觀   李詡   劉敞  
描述: 歐陽修對道學家“性命論”的態度,關係到他的文道觀。歐陽修批駁李詡的《性詮》,認爲“性”論乃“無用之空言”,爲後儒“偏說”。他反對劉敞“性”爲“仁義禮樂之本”的說法,認爲“聖人之道”不可廢,學者“毋言性可也”。在《詩本義》中,他又否定漢儒所作《詩經》箋注中的“天命”觀,以爲那不過是“讖緯符命怪妄之說”。因此,論者或以爲歐陽修“溺道”,他的文學思想有“道學化”傾向,乃無稽之談。
性善与性恶:千年争讼之蔽与失:对孟、荀人性善恶之辨的重新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性   器性   两层人性论   性伪之辨   性命之辨  
描述: 本文证明,围绕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而发生的千年争讼其实是一场无稽而无谓的人为错误,因为导致这场争讼的所谓“对立”拜非源自孟、荀人性理论本身,而是由于后儒观念上的障蔽和认知上的偏失所使然。具体而言,蔽于“名”而不知“实”让儒者们深陷两大认知失误:一是把本来只是一个经验命题的苟子性恶论错误地或不知不觉地当咸了一个与孟子性善论一样的形上学命题来看待,结果两个原本分属于不同真理之域的真命题被置于一个非此即彼、不得两立的生死之境;二是封苟书中有关“人之所以为人者”的觉解和论述,或视若无睹,或妄加否定,结果一个原本道器俱见的完整的人性理论,在後儒眼裹,就只剩下人之动物性一层。悠然不觉,已谬之千里。
马一浮学术思想新探:消弭古今汉宋、纳西人中的新经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一浮   经学家   新经学  
描述: 对马一浮学术思想的认识,泉说纷纭。本文在汇总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封马一浮的学术思想追行分析研判,认为马一浮的学术思想是以中国文化的整体观消弭古今、汉宋、朱陆和儒佛道之纷争,用世界主义的文化观寻找中西文化融合之路,纳西入中,以中国之六经统摄西来学术的新经学。
试论乾隆至道光年间汤斌的形象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案小识》   汤斌   从祀   唐鉴   形象建构  
描述: 河南理学复兴是清初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面向,亦鲜明地体现了其时理学"去形上化"、"日用常行化"的特点。这一理学传统直至清代中后期的延续,遂成为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过往研究中较为被人忽视的汤斌这位河南理学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后世的影响这一议题,以他的从祀历程及唐鉴《学案小识》等传记资料对他的书写为中心,分析后世的儒者如何基于自身处境、学派立场,以及因应于朝廷需要,来塑造汤斌的形象。后世儒者对汤斌"行道之儒"的形象建构,其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为我们反思随着理学在清代的"日用常行化",程朱、陆王之争是否仍然重要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事例。
朱熹“出入释老”发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出入释老  
描述: 无论是封於强调工夫的宋学还是强调实修的佛教,朱熹的“入佛老”都不应该仅仅是读读佛教经典而已。在朱熹看来,在“为己之学”、学为圣人的道路上,佛法与儒学是不二的。朱熹之“入释老”其实正是刘子晕“儒佛合”主张的一次具体实践,根本的道路是由伊洛道学规定了的“为己”、“成圣”之学,“释老”的意义正在於它们并不与这种“为己之学”相违背,甚至可以说封实现这种“为己之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样,他的“出释老”也是在这条路的行进中意识到“释老”缺陷的结果。封朱熹而言,其实他一直都是在伊洛道学所指示的为学道路上前进的,他之“出入释老”从来都不意味着他的“出入道学”。
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传统的特徵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琅邪王氏   文化传统   玄学   家族史   礼乐文化   学术兼容  
描述: 琅邪王氏家族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上第一豪门、第一豪族,封其开展深入的研究,在中国古代家族史研究中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文从当代历史学研究中主题的转换、范式的变化趋势与角度切入,总结和揭示了琅邪王氏家族源速流长的文化传统及其基本特徵。这就是:面对世事既不漠然无睹,又能自由超脱;既不过于执迷于权势地位,又不言轻易放弃,真正做到儒、玄、释三者兼融,追、退、处左右逢源。同时,在兼容学术、博采来长过程中有所侧重,造就是以儒学为核心前提下的择善而从,所谓“以礼为基,玄表儒裹”。而在应世态度上,王氏家族也能够省识时务,与时推迁,在思想意识上不断调整和适应形势的变化,从而在长时间里做到“平流追取,坐致公卿”。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