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庄子哲学中“”之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命   普遍性     达命  
描述:”这一哲学概念,无论在孔子还是庄子的哲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儒、道两家思想认识、政治主张以及生活体验的不同,对“”的认识自然也有所差异。从“”的思想来源上看,他们都受相同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的结构与信效度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心理技术与应用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探索李虹编制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sMLS)的结构,并评估其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发现,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失败意义获得”和“成败意义超然”两个公因子,符合SMLS量表的道家哲学和佛教哲学的两个理论基础: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的二维结构模型全面优于单维结构模型:该量表总分及其两因子与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该量表的组合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最后,基于SMLS两因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理论分析了儒释道思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宗炳《画山水序》看山水文化的生命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画山水序   孔子   山水  
描述: 水,自点滴聚成大河时便奔流不息,山,自高耸入云时便巍峨雄伟,山水相辅相成造就了华夏千年历史。无论是文明变迁,还是朝代更迭,唯一不变的是那自古存在的山山水水,春秋战国时期儒、道赋予了山水新的意义,魏晋时期山水更是如人一般拥有了精神和生命力。
生命之感通与利他主义:儒释道三教之超越利己与利他之区分
作者: 暂无 来源: 玄奘佛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他主义   道家   佛家   同情共感   儒家  
描述: 当代西方伦理学主流以理性和理性原则为主,但在行动上则以为出自个人之行为必定依个人利己为出发点,因而对利他主义常加以怀疑和否决。本文基於人之同情共感在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表现,申论人类在自然竞争的发展中,实已具有不容怀疑的生命相感通的关系,利他行动是自然而真实的事实。本文更藉儒释道三家的义理,分析同情共感在人类生命中的表现和意义。三教的义理都依生命的感通为一体的洞见,见出生命本有之超出人我、人物区分的根源,发展出超乎利己与利他的义理,建立利他主义的依据。儒家以仁心之感通建立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义;道家以人与天地万物并生且合而为一,申论人之自然与他者生命之相通;佛家以性空无我,打破我执法执之无明而行菩萨道,实为纯粹利他的报施。本文论证生命之同情共感是道德的根源,由此而发出无条件的救助他者的义务,而道德行为之表现为摄物归心,主客合一的实践,正是同情共感的本义。本文申论人之生命之有限性正通过生命之感通本具超乎利己与利他的区分而得到团结和救赎,最後并对西方当代伦理学之不能脱为己主义与化约主义之预设作出几点批判的考察。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的结构与信效度研究——基于道家哲学和佛教哲学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心理技术与应用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学生   自我超越生命意义   道家哲学   大学生   佛教哲学   本土化  
描述: 探索李虹编制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SMLS)的结构,并评估其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发现,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失败意义获得”和“成败意义超然”两个公因子,符合SMLS量表的道家哲学和佛教哲学的两个理论基础;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的二维结构模型全面优于单维结构模型;该量表总分及其两因子与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该量表的组合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最后,基于SMLS两因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理论分析了儒释道思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因此,研究揭示该量表为二维结构,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学生及大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工具。
“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以朱熹的专制主义和谐观为典型例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专制主义和谐观   纲常礼教       儒家经典  
描述: 朱熹以四书为核心经典,以天理为最高范畴,以纲常为核心内容,以中和为理想境域,论证礼与各种范畴的共同属性及内在联系。他从礼为和之节,和为礼之用;礼与天理、仁义、纲常异名同实;礼为各种治道的总称和总则等角度,对儒典的礼乐中和之治作了必要性辩护、可行性论证和理想化描述。他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儒者之礼乐中,和有其阴毒、冷酷、血腥的一面,却又道出了一个事实,即恪守纲常伦理是要吃苦头的。事实表明,“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堪称专制主义和谐观。中国学术界必须积极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正确途径,避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正确的方针被盲目“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国学”“弘扬儒学”的学者们糟蹋。
老子探
作者: 王淮   来源: 台湾商务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图书   文化   港台图书   人文社科   教育  
描述: 关键特色深入老子内在精华,汇集各家注疏,重视义理创见。原汁原味呈现道家精神。贯通古今,更能体会老子智慧,为当代老子研究重要著作之一。逐句拆解,深入经典融合各家,浅说老子老子学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必须仰赖岁月的历练融会。王淮为当代老子研究专家,他将多年的研究精华萃炼成本书。本书将经典融入生活,透过王淮丰富卓越的智识,以儒释道甚至西方各式学说,将老子的精微奥义一一解说。关键特色深入老子内在精华,汇集各家注疏,重视义理创见。原汁原味呈现道家精神。贯通古今,更能体会老子智慧,为当代老子研究重要著作之一。逐句拆解,深入经典融合各家,浅说老子老子学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必须仰赖岁月的历练融会。王淮为当代老子研究专家,他将多年的研究精华萃炼成本书。本书将经典融入生活,透过王淮丰富卓越的智识,以儒释道甚至西方各式学说,将老子的精微奥义一一解说。体例沿革《老子河上公章句》以来的八十一章格局,内容除了作者的注释,亦整理了历代学人钻研老子学说的成果。全书丰富多元,是老子研究的jue佳入门书。……
惟克天德——《尚书》生命伦理精神和原则诠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德   生命伦理   《尚书》    
描述: 《尚书》中蕴含的生命伦理精神和原则,简言之可概括为"惟克天德"四字。在《尚书》中,"天德"具有形上本体义蕴,它构成一切生命价值的根源和人类行为正当性的基础,而作为"帝天旨意"的天命本质上也受"天德"规定,故"惟克天德"体现了《尚书》生命伦理的根本精神和原则。而《尚书》中的"天德"就其实质内容而言即是指天之好生、厚生之德,故"惟克天德"实质是要人以"生"为本、厚生、利生。本着厚生、利生的价值理念,儒家当不会一般地反对诸如基因增强、无性生殖等现代生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但是人在天命面前毕竟是有限的存在,因此对于一些触及人类重大命运并且对其利害结果没有确定性把握的技术,儒家则主张不宜贸然应用于人类切实而普遍的生活领域。
文明和宗教视域中的亚洲主义及其省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原道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与有   一与多   宗教—文明—国家   绝对无哲学   文化亚洲主义  
描述: 本文主要讨论19世纪末到二战前后亚洲主义思潮在文明、文化意义上的总体现象和内在逻辑。不同于作为军事、政治的侵略策略的“大东亚主义”,亚洲主义曾经是一个与“民族国家”和“启蒙与救亡”模式相抗衡的“文明论”和“文明国家”的叙事脉络,融合吸收了儒、释、道等东方传统的“虚静”“空性”精神,试图逆反“文明/野蛮”的价值判断。本文认为,必须深入剖析部分亚洲主义者在政治选择和文化选择之间的关联,特别是通过章太炎等“亚洲和亲会”的宗旨、京都学派的“绝对无哲学”,官崎滔天等人的“亚洲—中国革命”思路,以及周作人、三岛由纪夫、胡兰成等人在宗教、文明和国家之间设置的“亚洲主义转喻链”,才能回答以“东方文明自身的现代选择”为旗帜的“亚洲主义”思想,如何会被“帝国主义”“国家主义”吸收乃至利用的问题。
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
作者: 林安梧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图书   港台图书   人文社科   宗教   哲学  
描述: 本书先经由类型学的对比指出中西宗教之异同,并由弗兰克意义治疗法之启发,进一步以之为对比,阐发中国儒、道、佛三教所隐涵的治疗学思维,指出儒家型的意义治疗学之所重在于(我,就在这里),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所重在于(我,向前开启),道家型的存有治疗学则重在于(我,就在天地间),佛教型的般若治疗学之所重则在于(我,当下空无),民间善人王凤仪所提出之五行治疗学则重在于(拨阴取阳,进一步以开其源,退一步以培其本)。但愿如此能克服存在的异化,归复生命之自身。
< 1 2 ... 71 72 7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