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知命与知己:孔子天命论探微
作者: 杨庆中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知己   知命    
描述: 本文认为,与西周时期的天命观有所不同,孔子所谓“”,主要指运命而言。但孔子不是宿命论者,他强调“知命”、“知天命”,要人们透过对命运的体知,认识自己,所以孔子所谓的“知命”就是“认识你自己”。
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发微
作者: 向世陵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修身   安身   德行   立命  
描述: 。儒家以“修身”解“安身”,强调先修其身而后立其;其所立之“”突出的是人的道德和精神生命。从传统儒学到宋明理学,儒家的“安身立命”着眼于现世和人伦,既积极主动又不刻意强求,重在立道、守道、尽道和德行修养的过程。
看儒道之水,谈安身立命
作者: 陈欣雨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朱熹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我们可追溯到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那时人文觉醒,思想涌动,文化繁荣,可以说是人的理性的觉醒,本质的体现。而当时的显学儒、道两家,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水作为生命之源,生活之需,蕴育了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先秦哲人们赋予了它思想内涵,对水的纯美注视也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体悟,水由此又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与伦理思想,具有象征意蕴。
试论“安身立命”与儒学的宗教性
作者: 冯琳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宗教性   安身立命   儒学  
描述: “安身立命”是儒家最高的人生价值,强调用仁爱之心,道德关怀去体察自然、社会和人心,是人安顿自我,寻找精神家园的终极目标。儒学虽然不是宗教,但具有极为丰富的宗教性的内涵,我们应该发挥儒家“安身立命”的智慧,注重其在个人伦理及生态学上的价值,争取在人格现代化的基础上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进程,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建设和谐社会。
“穷理尽性以至于”:新儒学“成人”旨趣与易学阐释
作者: 宋锡同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的圣人,当然这一旨趣亦为儒释道三教所共有1。这种天道、人道经由个体人的功夫而证成的道体,在传统易学中亦被称为易道,《易传》中表示为“穷理尽性以至于”,这一主张内在的含有了新儒学的成人功夫与道体,为新儒学初创阶段的儒者在阐发新儒学时所倚重,尤其是新儒学在阐释其形上道体时,更多的通过阐发易道而展开。
孔教是中國人安身立命之教: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儒學論壇2009”上的講話
作者: 湯恩佳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尊敬的張立文院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 今年的國際儒學論壇,設立的主題是“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這種主題本身就提示了孔教儒家文化具有安身立命功能。孔教儒學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如道德教化的價值,安身立命的價值,民族認同的價值等等.對於這些價值,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今天,本人應邀來到這裡,與各位好友共同探討孔教的安身立命的價值,心中感到萬分高興。在此,謹代表孔教學院同仁,衷心祝賀這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簡帛佚籍中孔子及其後學的『天——人』關係論:兼論《五行》與《性自命出》之心性修養論的差異
作者: 郭梨華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五行     天人關係   性自命出     孔子  
描述: 『天——人』關係歷來皆是學者研究之重心,在出土文獻之儒簡中,也可藉此一主題之探究,發現孔子弟子及其後學在此一論題上的承繼與發展。 孔子的『天——入』關係論,本文是就其天道觀窺其端倪,孔子後學則以郭店簡中之《五行》、《性自命出》、《窮連以時》窺孔子後學在此一論題上的三種形態。尤其是闐於《五行》與《性自命出》,兩者在天人關係論上雖然秉承孔子以『德』為其聯繫,但兩者在『德』之載體的論述上有別,這一差異也可從其心性修養論知之。《五行》重在心之德的修養,強調『誠於中.形於外』;《性自命出》重在性之德的修養,強調教化
比较视域中的儒道生死学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刁生虎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家   共同点   不同点   现代意义   儒家   生死学  
描述: 重生贵生、生死必然和生死气化是儒、道两家生死哲学的共同观点。但在生死态度上,儒家重在乐生哀死,道家重在苦生乐死;在生死价值上,儒家重在伦理,道家重在自然;在生死超越上,儒家重在创造三不朽,道家重在体悟玄虚之道。对儒道生死学进行理性观照和现代诠释,可以为现代人建立系统的生死哲学和科学的生死观念提供原则与思路,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试论庄子精神本体论对孔子的道德本体论的继承与发展(未定稿)
作者: 姚曼波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精神本体论   道德本体论   孔子   庄子  
描述: 庄子的精神本体论与孔子的道德本体论之间,不仅在崇尚人格精神上一脉相承,而且在学术宗旨、理论基础和理论范畴、基本命题等方面,皆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庄学对孔学是既批判又继承,纠其所偏,起其所陷,破其所囿,补其所缺,在扬弃中升华和完善了孔子所创立的人本主义理论。正因如此,庄学与孔学,才有机地构成了互补。
人文儒学:儒学的本体形态
作者: 李承贵   来源: 国际儒学论坛·2009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文儒学   本体形态   儒学  
描述: 在儒学多极化发展而又相互(柢)牾的今天,探讨从而确立儒学本体形态是一项极为必要和极有意义的工作,而人文儒学应该成为当今儒学的本体形态。这不仅因为人文主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且因为儒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从来就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目标:不仅因为人文主义方法是与儒家思想最相适应的解释方法,而且因为在近世以来的学科分化历程中儒学实现了由百科全书儒学到人文儒学的转变;尤为重要的是,人文儒学可以周全而成功地解释和回应儒学所遭遇的某些挑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