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蓝田书院追忆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蓝田   朱熹   宋太祖   讲学   书院   交界处   氏族   李氏   中原文化   南宋  
描述: 在宁德古田交界处,有一个山村小镇.叫杉洋。因镇北二里有座蓝田书院,所以杉洋又被人誉称蓝田。这书院由于南宋朱熹的驻足讲学而名耀八闽。蓝田杉洋聚居着唐天宝年间入闽的余氏,避黄巢之乱的皇族李氏,因闽王王审
简论南宋书院的六大事业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刻书   学田   南宋书院   学术研究   讲学   藏书   祭祀  
描述: 从书院的三大事业、四大规制出发,探讨了书院研究学问、教学传道、藏书、刻书、祭祀学派祖师、经营田产等六大事业,认为"六大事业"是书院成为一个功能完全而且可以独立运作的文化教育组织的标志,是制度化的产物。
南宋书院教育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南宋书院   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  
描述: 南宋的书院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私学教育的最高形式。它在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运作机制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其名师效应、开放性办学、会讲研讨授业解惑等办学成果,对我们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具有创新思路的启示作用。
南宋书院教育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南宋书院   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  
描述: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南宋的书院教育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私学教育的最高形式,其在管理制度、师资问题、运行机制对我们当今的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谈魏晋时期的避讳、称呼和小字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小字   避讳   称谓  
描述: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民族大融合空前活跃,儒、道、释同时受到推崇。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给这一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在称谓、避讳、命名等方面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大众心理。
大理国时期的释儒及其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理国   佛教   释儒   宗教信仰   地方志   云南  
描述: 唐代从印度、西藏和中原地区传入南诏的佛教以密宗为主。佛教密宗与本地原始宗教融合,在南诏中期基本形成了经本地化改造的特殊密宗派别阿吒叻教。阿吒叻教普及于南诏国内,成了南诏主体民族——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至大理国时崇佛、拜佛之风更甚。
黄州时期苏轼的人生及思想浅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州   思想   人生   苏轼  
描述: 苏轼一生足迹天涯,从京都直至海南。而在这其中,黄州时期无疑是苏轼人生及思想的分水岭。表现为人生的转折:从宫廷走向东坡,这使他远离了官场的喧嚣,回归于自然的宁静。同时苏轼的思想又体现为从执守儒学到三教杂糅的充盈:其儒学精神、道家风采、释者情怀使昔日的苏轼渐渐隐去,一个崭新的苏东坡却潇洒地向世人走来。
科举制度与唐宋时期的儒学演变
作者: 李玉霞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儒学精神   儒学演变   平民精神   唐宋时期  
描述: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期,这一转变包含了多个层次,其中思想文化上的表现是汉唐训诂之学的退出和两宋义理之学的兴起。对于思想文化上的这种转变,学者已经进行了部分研究,但是对于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举制度与唐宋儒学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却缺乏深
明清时期建水儒学教育的发展
作者: 赵旭峰   来源: “红河流域社会发展国际论坛”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儒学教育   建水县   民族团结   明清时期  
描述: 明清时期,由于汉族大量迁入建水,儒学教育发展迅速,至清末,科举开科中举人数在云南仅次于昆明。儒学教育的兴办与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建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文化的昌盛使地处西南边缘的建水开始纳入到主流化的发展轨道上;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民族的团结增强了各民族的“大一统”观念。
隋唐五代时期墨学的流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传   隋唐五代   墨子   墨学  
描述: 隋唐五代時期,墨學流傳情況應予注意者有三:其時《墨子》書仍在流傳,且篇卷與《漢書•藝文志》所載同;對墨家與墨學的評價方面,繼承的基本都是前代已有的觀點;對於墨學流傳的態度,則出現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一種主張以儒家為正統,一種主張儒經與含有《墨子》在內的諸子書並重。
< 1 2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