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配义与道”正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义”   道家之“道”   诸子百家   途径与方法   持满者与天   “与”   孟子   核心范畴   现代汉语   地位和作用  
描述: 孟子自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当弟子问:“何谓浩然之气”时,孟子回答中有“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一语。“配义与道”当作何解释?自汉代至今,注家均无例外把“浩然之气”同“义”与“道”相配,赵歧、朱熹、毛奇龄等甚至干脆把“义”与“道”合而为“道义”一词,以与“浩然之气”相应,这似乎已成千年定论。然而问题正出在这千年定论上。“道”虽是道家学派的核心范畴,但并非是道家的专利,儒有儒道,墨有墨道,诸子百家莫不如此,只不过含义不同于道家之“道”而已,在儒家学
以佛《易》 援儒证佛─—读《周易禅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易》   《周易禅解》   定慧   《周易》   保合太和   修行者   《谦》   《易传》   《文言》   智旭  
描述:《易》,写有《冥冥篇》。崇祯年间,智旭大师以佛《易》,留下《周易禅》,为古代学者接儒证佛,引《易》论禅的范本。虽不免牵附之嫌,亦可见融通佛《易》思想的良苦用心,易学前贤黄寿祺先生说得好,此书“援引禅理间虽不免附会,然亦颇有可取者,未可以其援禅入儒而悉非之。”(《易学群书评议》)
以佛《易》 援儒证佛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以佛《易》 援儒证佛
《论六家要旨》“省不省”新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繁简   阴阳家儒家   道家   名家   《论六家要旨》   “省不省“   墨家   解释   法家   司马  
描述: 《论六家要旨》“省不省”新解刘兴林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序云:“《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司马贞《索隐》:“六家同归于正,然所从之道殊途,学或有传习省察,或有不...
以佛老 佛老融通──论马一浮的《老子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如来藏   妙明真心   华严宗   诸法实相   《老子注》   般若学   马一浮   阿赖耶识   以佛解老   道法自然  
描述: 以佛老佛老融通──论马一浮的《老子注》李明友马一浮先生(1883-1967年),名浮,号湛翁,浙江上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他博古通今,糅合百家.以儒为宗,融通释老,卓然成一家之言。近些年来学界对马一浮"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儒学观及以佛证儒,儒佛会...
谢灵运山水诗“卒章多托玄思”新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忧患和悲剧意识   山水诗   虚无感  
描述: 谢灵运“卒章多托玄思”的山水诗,首先表现的是人生归宿的虚无感。由于他对人生三昧根本就没有彻底悟透,所以诗歌完全是一种心理情绪律动的直接外化,是一种独立的人格追求。在“卒章多托玄思”的山水诗背后,其实浸透了他盖世的凄凉。第二,表现了谢灵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这是他把建安以来常见的儒理性抒情变为玄理性的抒情,抒发的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强烈的忧患和悲伤之情。
儒鸿弹性交织竞争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下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台湾纺织业大举外移风潮中,专攻高难度、高单价弹性针织布的儒鸿,营业额却在六年间成长近十四倍,与它合作的国际大厂杜邦公司,甚至都须借助它的技术解决产品瑕疵。
论孔子“《诗》可以兴”命题的历史意蕴
作者: 陆晓光   来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七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诗》可以兴"一语列于孔子关于《诗》社会功能思想的"兴、观、群、怨"说之首端,"兴"字在中国诗学批评史上又是一个绵延二千余年的专门术语,无疑,正确地理解命题不仅对于把握孔子的诗学观,而且对于把握整个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史的发展都十分重要。今人对孔子这一命题的理解发挥大都依据汉代以后学者们的训释,本文企图从先秦整个思想文化背景的角度去更深入地探究该命题的历史意蕴,并进而解释产生这一命题的、包括先
时代需要的孔子
作者: 孔庆福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昔人对此语多作时行则行,时止则止、时然则然,无可无不可之类因时而通权达变,或圣人中识时务的人等不得要领之。孟子此语是在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之后说的。朱熹注
孔子诗学的价值
作者: 蓝华增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研究中国古代诗学的人,往往忽视了孔子诗学对中国诗学的开创意义。他们认为孔子对诗歌的见只是属于文艺伦理学或文艺政治学的范围,谈的是用诗即施于政治、外交和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