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阮元的经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   仁论   实学   阮元   经解   性命说   乾嘉学派  
描述: 阮元是乾嘉学派最后一个重镇。通过对儒家经典中若干基本概念的梳理和阐释,以恢复原儒的思想、强化圣贤之道修己治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品格,是阮元经解的重要特色。阮元的努力对系统地清理思想史上的材料、凸显和发挥原始儒学中不为后人所注意的某些方面,颇有裨益,其得失、经验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
戴震经方法论发微——以《与是仲明论学书》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诠释学循环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言意之辨   经学权威主义   戴震  
描述: 乾嘉考据学派的经方法论以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为代表。借助哲学诠释学和现代语言学理论,可以揭示出《论学书》诠经纲领严密的结构和广阔的理论适应性。戴震清醒地意识到经书传达道这一逻辑预设,将经书作为
不准“四人帮”用“儒法斗争”的图式曲解“五四”精神——评石仑的《发扬“五四”精神,深入批林批孔》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7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虞   尊儒   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历史   两条路线   秦始皇   儒法   图式   批林批孔  
描述: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打着总结历史经验的幌子,虚构了一个所谓反儒必定尊法,尊儒必定反法的图式。石仑《发扬“五四”精神,深入批林批孔》一文(载《学习与批判》一九七四年第五期),就是一篇发表较早的用所谓“儒法矛盾”、“儒法斗争”
孟轲“不得罪于巨室”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恰当   为政者   朱熹   富人   卿大夫   孟轲   解释者   孟子正义   赵岐   屈服  
描述: 在此前“批儒”的一段时期里,孟轲被指责不敢开罪大家,屈服于贵富入的威势之下,因而诋毁为趋炎附势的势利小人。这是当时的一股逆潮,不足为训,近几年来却依然有人说他以“尊重巨室”相标榜。这种说法与事实不合,但亦来之有自。其来乃在于对孟轲所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孟子·离娄上》,以下出自本书的,只注篇名)的不恰当的解释。最早的解释者是汉人赵岐,他为“巨室”做注说:“巨室,大家也,谓贤卿大夫之
从“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看儒、墨、杨之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杨朱   孟子   儒家  
描述: 儒、墨、杨三家之间的分歧与争议,主要体现在对“忠”、“孝”问题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上。由于中国传统社会自身的性质以及这三个流派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儒学最终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刘勰思想三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灭惑论   古代传说   三论   般若   儒道   原道   佛经   佛教思想   儒家经典  
描述: (一) 刘勰自幼深受佛教洗礼,出仕以后,佛教已被正式宣布为国教,也没有中止其佛教活动,最后燔发自誓,决心出家;但他的《文心雕龙》,又以尊孔宗经为主旨,口口声声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这是不是一个矛盾,怎样理解这个矛盾,是了解刘勰思想所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刘勰的思想中,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怎样处理儒与佛的关系,这是个有待研究的客观存在的问题。过去的论者,或以为《文心雕龙》与佛教思想无关,或以为刘勰的
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由《要》与《诸子略》对读论儒之超越巫史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要》   同涂殊归   同归殊涂   诸子   儒家  
描述: 先秦诸子常思依附于权力,以至于为得君行道,主动扼杀精神之独立及思想之自由,为权力一统思想,多所谋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谈“同归而殊涂”,向歆父子“诸子出于王官”,使得诸予被重新纳入一统天下的官学架构之中,子学中超出相应官守职掌的天下之学遭到裁抑。与“同归殊涂”的沉沦之路相反,马王堆帛书《要》篇清晰地勾勒了另一“同涂殊归”的超越之路。巫、史、儒都以《周易》占筮,然而其方法与追求迥异。不拘执于具体事件而超越于巫,进入《周易》,通过卦爻的类型化理解,驾驭万事万物,是为史官一道家。不陷溺于繁琐的分类,而追求德义,便能超越于史,而成为儒。毋庸置疑,《要》篇虽然终归亡佚,其思想却死而不亡。
越儒阮德达成德思想之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阮德达   成德   越南   儒学  
描述: 地位,阮德达即是彰显儒学的重要学者之一,其儒学思想反映当时价值观的一个面向。通过对阮德达所著《勤俭汇编》及《南山丛话》二书的讨论,可以探知阮德达对人之所以能成德的条件之灼见,结合其前其后的越南学者的见,可以观察当时的越南儒者如何看待社会的变化和传统的价值。
从黄巾拜郑玄看汉末隐逸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秩序   郑玄   崇隐   太平   京氏易   谶纬   黄巾  
描述: 史籍所载黄巾拜郑玄事,并非向壁虚造。郑玄兼综今、古文经学,在其博大的知识体系当中,善图谶、通《易》理这两项内容,与黄巾太平道存在着思想交叠之处,且在终极理想秩序之追求层面,黄巾、郑玄所祈望之“太平”更有深相契合者,此为黄巾拜郑玄的思想根源。与此同时,黄巾对郑玄之敬拜,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于道术通达者的自觉思想认同,也是汉末时人对于隐沦民间的贤人隐者抱有神秘理解倾向及普遍尊崇心态的自然呈现。汉末隐逸群体以其亦儒亦道的知识背景,成为引导、连接人们价值观念的中间知识阶层,对汉末地方秩序的重建以至汉魏之际的历史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朝玄儒消长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门阀政治   统治秩序   玄学清谈   国子学   最高权力   刘裕   思想文化   儒学   门阀士族   专制君主  
描述: 玄学是门阀士族的意识形态。在门阀专政的东晋社会,玄学一枝独秀。东晋的玄学家们虽然在理论上无所建树,但他们身居显职,口吐玄虚,手挥(?)尾,大扇玄风,以至于“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随着东晋门阀政治的瓦解,玄学从兴盛走向衰落,儒学重新获得生机,玄儒消长是南朝思想文化变化的必然趋势。刘(?)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文学的变化如此,整个思想文化的变化也莫不如此。当门阀士族丧失了对最高权力的控制,玄学也就逐渐地丧失了它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