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阮元的经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     节性   一贯   阮元  
描述: 阮元是乾嘉学派最后一个重镇。通过对儒家经典中若干基本概念的梳理和阐释,以恢复原儒的思想、强化圣贤之道修已治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品格,是阮元经解的重要特色。阮元的努力对系统地清理思想史上的材料、凸显和发挥原始儒学中不为后人所注意的某些方面,颇有裨益,其得失、经验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
辟枉解蔽,批儒尊孔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辟枉解蔽,批儒尊孔
“儒”的自我理解:荀子说儒的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儒”的自我理解:荀子说儒的意义
创新与典范——论宋明学术之所以“造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合转生   经典解释   人文理性   学术典范  
描述: 中国学术发展到宋明而达高峰 ,之所以如此 ,就在于学术创新 ,创新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学术精神和特性。理学学术的转生担当了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学术整合方法的落实 ,使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获得新的生命智慧。宋学义理解释学的开创 ,取代了汉学 ,使中国解释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其学术典范的确立 ,标志着学术由特殊走向普遍 ,而形成社会的学术思潮。在“体用一源”、“理一分殊”的准则下 ,本体与工夫、哲学形上学与百姓日用之学、内圣与外王的价值“直通” ,而毋需价值“曲成”。学术的规范性 ,是古代从事学术活动的一种公共道德 ;宋明学术的人文理性的关怀 ,凸显了对于价值理想和终极关切的理性解释和把握
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意观   语言   言不尽意   认识论   中国哲学史   言意关系   王夫之   得意忘言   言意之辨   方法论意义  
描述: 本文通过描述言意之辨从先素至明清的基本线索,试图说明言意之辨的认识根源是语言对于思想的非同一性,由此产生了“言不尽意”与“言尽意”的不同解答;“言不尽意”论在思想史上既有打破经典束缚的方法论意义与文人学士的审美、修身意义,又是通向神秘主义本体论的必经环节;儒、道、佛的言意观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语言与思想的某些复杂关系,但缺乏概念的清晰性和论证的科学性,未能全面、正确地解答这一认识之谜。
刘向道家思想及其在西汉后期的时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韩诗外传》   刘向   道家思想   《汉书·艺文志》   《吕氏春秋》   时代意义   西汉后期   《新序》   《淮南子》  
描述: 刘向是西汉后期的儒学家,《汉书·艺文志》将“刘向所序六十七篇”(班固注:《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归入儒家,又据《汉书·楚之王传》,“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各梁,讲论五经于不渠。”可见刘向对于经学用力之深。然而刘向对道家也有所涉猎。《汉书·艺文志》所收“刘向《说老子》四篇”便是明证。惜乎其说今佚,使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刘向对老子思想的体会,但是在刘向的现存著述,如《说
论宋学禁欲取向的根源及其在思想史上的结果--从韩、李异同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学   韩李异同   禁欲取向   儒家的身份认同  
描述: 本文集中探讨了宋学的产生问题。文章指出,儒学复兴运动的核心是排斥佛老、在 政俗两方面清除宗教迷狂与重塑儒家的身份认同、确立儒之为儒的根据,而这两点与“宋学群体” 的兴起,是一个同步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韩愈、李翱以及北宋的新学、蜀学、洛学等都 在寻找着对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其中,洛学由于最能满足宋学的总体趋向,因此,最终成为一般 思想界的普遍共识,因而被普遍接受为“真理”。
郭店儒简的宗教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郭店儒简   儒学的宗教性   儒家心性学   天命  
描述: 本文对郭店楚简的儒家文献进行了宗教性的诠释。文章认为,郭 店儒 简以“天道流行”灌注而下成为人的性命,而性情的修炼又是对天道的回归。天与人的上下 摩荡、身与心的内外互证构成了一个人化的宇宙整体。儒家心性学的提升过程就是人在下学 上达、天人谐和的自我转化中实现终极实在的过程,人的主体性由是而得到了极大的弘扬。 儒家心性学的哲理解析与宗教体悟是相得益彰的一种理论机制,这是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 上何以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
原始道家的道论与心性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论   原始道家   心性  
描述: 心性问题是中国哲学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儒、 释、道三家都曾开创出本门独特的心性思想体系。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一些学 者一直存在一种误解:以为道家(涵道教)之讨论心性问题乃是由于佛教尤其是禅宗“明心见性”思想 刺激的结果。本文作者通过对原始道家道论、心性论思想的研究,认为原始道家以精神提升为归依 的心性哲学乃是内在于其修道、体道思想之中。心性思想奠基于道家道治基础之上,是道论逻辑展 开的必然结果。作者还着重结合禅宗心性理论探讨了原始道家心性思想的特色。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