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师徒文学传播的显著特点
作者: 陈桐生   来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过程   片语   文学传播   孔子学说   七十子   孔门  
描述: 孔子师徒的文学传播有七大显著特点:首先,孔门文学传播的内容伴随着传播过程而不断生成;其次,孔门文学传播的组织形式,是在孔门私塾之内,按照师徒代代相传的方式进行;第三,孔门文学传播的动力,来源于弟子对孔子学说的真诚信仰;第四,孔门文学传播有共同传播与独家传播之分;第五,七十子后学的文学传播行为多受孔子教育思想以及他们个性、特长等多种
易白沙的《孔子平议孔子平议》
作者: 宋志坚   来源: 炎黄纵横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纲   易白沙   一九   孔家店   罢黜百家   孔学   宰我   孔子学说   《新青年》杂志   卷第  
描述: 易白沙论孔只有一篇文章,即《孔子平议》。此文分上下两篇,上篇1916年2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下篇1916年9月1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2卷第1号。在此之前,即1916年1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1卷第5号上,发表《一九一六年》一文,论及作为中国自古相传的“一
孔子学说中的“学”
作者: 廖申白   来源: 中国德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进者   《大学》   无所不及   内圣   学而知之   觉解   孔子学说   文质   曾子   生而知之  
描述: 关于儒学,研究者展开了许多议题,可以说是无所不及。今天,我们要谈孔子学说中的"学"。因为,儒学关怀我们每个人怎样生活,就是从谈"学"所表达的精神和"学"所汇聚成的思想体系来表达的。孔子所讲的"学"字,含义很深。在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时,都会发现,"学"在这些书
孔子:从博学君子到至圣先师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诸侯国   至圣先师   仲尼弟子列传   人能弘道   历史时期   多元文化发展   春秋时期   孔子学说   冉雍   文圣尼父  
描述: 虽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即使到今天,他的大名也称得上妇孺皆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曾先后被当成传道授业的贤士、无所不知的圣人,以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这个人就是孔子。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式教育 你离孔子有多远
作者: 张勇   来源: 辽宁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教师   服从权威   轴心时代   仁者爱人   平民教育   见志   行为模式   孔子学说   教育思想体系   中英文化差异  
描述: 孔子是中国教师第一人,平民教育第一人。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创立了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他主张"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也是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尔斯所定义的"轴心时代"的中国导师,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BBC教育纪录片《我们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中的中国教师也多次借用孔子的权威来教育英国中学生,
孔子、老子与荀子——简论先秦言辞交际观念的一些变化
作者: 曹静   来源: 新课程(中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际场合   仁学思想   大辩若讷   沉默是金   子思   公众场所   生存过程   孔子学说   儒家学说   孔文子  
描述: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联结之中,人的生存过程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与他人、与社会的交际过程,而交际的最主要工具就是言语。无论是朋友间的小聚,还是隆重的公众场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还是运用语言。但是,个体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两种不同的态度。当你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的时候,有些人会说,这样的人没几个好人,就知道花言巧语,口若悬河,不值得信的。这种态度原也
一“哂”一“喟”之间观孔子的“礼乐文明”
作者: 景慧颖   来源: 语文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丧家之狗   孔子思想   礼乐文明   礼记·曲礼   曾皙   核心元素   孔子学说   天下无道   《礼记·乐记》   孔门  
描述: 孔子学说中的“礼”思想,旨在确定社会的秩序;“乐”思想,旨在求得社会的和谐。正如《礼记·乐记》所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是故礼与乐相辅相成,成为构建孔子思想的核心元素。而《论语·侍坐》中孔子的一“哂”一“喟”,也恰恰彰显了“礼乐文明”。一、关于“哂”字的释读关于“哂”字的含义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讥笑”,第二种是“微笑”,第三种是“哂”
孔子的课程思想体系及其教育改革启导意义
作者: 李保强   汤瑞丽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审美情操   兴于诗   体系内涵   生活常态   教育改革   课程思想   成于乐   孔子学说   立于礼  
描述: 孔子的课程思想体系内涵丰富,结构完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课程设置的四项基本要求,"文、行、忠、信"为四大教学领域,"礼、乐、射、御、书、数"为六门学习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本经典教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课程推进的三个阶段。依据孔子的课程思想体系,课程设置应重视道德因素,体现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生活常态;课程内容应关注通识教育,形成立体结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课程学习应倡导分步推进,激发进取心与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发展境界。
儒学与当代社会双向互动的重要方式——构建新乡贤文化
作者: 王洪铁   来源: 人文天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子喻于义   修齐治平   道德典范   儒学思想   双向互动   乡贤   程朱   日日新   孔子学说   与时推移  
描述: 一、儒学是关注现实、与时推移的学问任何思想文化都产生于社会,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此即“双向互动”。儒学也是这样:产生于春秋乱世,以循古礼、订规制、正人伦、治天下、安苍生为主旨;由孔子、孟子、荀子三代宗师开创;由董仲舒、韩愈、程朱、陆王等后世诸儒在历史新时期中扩充完善,形成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修齐治平”理论。因此说,儒学是来自生活实践的智慧,又成为指导、规范社会的思想,其初始,就与社会“双向互动”。
孔子教子孙:学诗礼 以立身
作者: 徐义华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观念   周王朝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行为规范   子贡   以立   孔子学说   曾子   博闻多识  
描述: 『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圣人。他倡导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东方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孔子学而不厌,善于施教,给子孙留下修身处世的准则,其家训家风成为孔氏家族和很多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孔子三岁丧父,家道衰落,早年生活贫苦,受了很多磨炼。但他好学上进,通过艰苦的学习,获取了多种才能。孔子精通礼仪、长于音乐、博闻多识、谙熟武艺、通晓军事,当时就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