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为《汉初三儒研究》出版而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思想   先秦儒学   汉代儒学   诸子百家   三教合一   两汉经学   董仲舒   汉初   吕氏春秋   丰富发展  
描述: 儒家学派创自孔子,迄今二千五百余年,是一个植根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学派.二干多年来,儒学的发展大体上可分几个阶段.孔子终生从事教育,孔了卒后,其弟子散游诸侯国,宗师孔子,设教于四方,“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当染》)战国时号为“显学”,而以孟轲、苟卿为两大流派.孟荀的取向不同,但宗师孔子,祖述六艺,则是一致的,是为先秦儒学.两汉经学盛兴,汉代儒学为经学时代.魏晋为玄学时代,玄儒会通儒道,后来又兼摄佛理用来解释儒家经典,而以《周易》为中心.宋代以来,理学兴起,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而又吸收消化了佛道思想,反映了以儒为主,三教合一的时代思潮.现代的新儒学则是与西学结合,汲取西方思想来丰富发展儒学.从这个发展过程看来,儒学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孔子为“圣之时者也”.儒学随着时代发展,“与时偕行”是儒学的传统.其二,儒学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它能融摄各种新思想新东西,因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都峤胜景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南国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旅行家   风景区   三教合一   圆面积   旅游区   自然风光   徐霞客  
描述: 世界奇观都峤山都峤山,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国家AAAA级旅游区,自古以来,它就是容县著名的风景区、三教合一(佛、道、儒)宗教圣地和讲学场所。都峤山离容城南约10公里,方圆面积约37平方公里,古时山上有九寺十三观,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等名人都曾慕名前往游览题咏,是全国少有的集宗教、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名山。都峤山有8座著名的山峰,全山有大小岩洞近300个,有名称的100多个,远近闻名
从安岳大般若洞三教合一造像论其思想性和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巴蜀史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宋   文化史   隋唐   三教合一   儒释道   般若   石刻造像   佛教石刻   中国思想   历史阶段  
描述: 我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宋的雕刻艺术,以石刻造像为主,基本上表现的是佛教内容,代表了千年的中国美术史,更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一部分。在这个历史阶段浩瀚的佛教石刻艺术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石刻造像所展示的思想、文化、哲学内涵弥显特别与珍贵。四川安岳大般若洞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石刻造像是那个历史阶段的产物,不乏代表性。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化的多元;而且其洞顶的奇异字“ ”(暂称为颠倒双人字,下同)全国罕见,具有唯一性,堪称传达儒释道三教合一内涵的独特符号。因此,解析这些造像的构成关系和揭示其文化背景,破译“ ”这个奇异字的密码,对于认识四川、重庆大足与其他区域石刻造像中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并不乏文化意义。
《三教开迷归正演义》成书背景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经学   三教     儒学   理学  
描述: 儒、道、释三教合一,是唐宋以后中国社会思想的主旋律,而明代则是三教合一论的重要发展时期。福建莆田人氏林兆思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的三教一致说,建立了颇具特色、庞大而完整的三教合一思想体系,广为流传。本文对流落海外的《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一书的真伪及成书背景作了初步探索。
敦煌文献所见唐玄宗的宗教活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敦煌文献   《通鉴》   全唐文   《孝经》   三教合一   道教   开元二十三年   《道德经》   唐玄宗   《金刚经》  
描述: 儒释道三教合一,两晋时已见端倪。及至盛唐,渐成时尚,其关键人物,即是玄宗李隆基。他重道、尊儒、礼佛,亲自注释《道德经》、《孝经》、《金刚经》,删定《札记·月令》篇,于儒释道人物多所眷注,并直接参与宗教活动,利用宗教思想巩固其政治统治。本文博征书史,在敦煌文献中大量取证,全面阐述了唐玄宗的宗教思想、宗教政策和宗教活动,这对于了解和研究盛唐以来人们的心态以及文化发展的背景,无疑很有助益。
慧远与“莲社”传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虎溪三笑   白莲社   净土信仰   三教合一   十八贤   慧远   居士佛教   传说  
描述: 自中唐流传开来有关慧远等“十八贤”结“白莲社”之事 ,考之史实 ,大半是虚构。其中 ,属于儒的六人 ,虽然确有其人 ,并和慧远有关系 ,但从现存资料看 ,并不一定都参加过结社立誓活动 ;属于僧的十二人中 ,佛陀跋陀罗和佛陀耶舍未参加兴元元年(40 2 )的这次结社活动 ;慧持、道生虽与慧远有交往 ,但此时也未在庐山 ;其余七僧 ,有的与庐山有因缘 ,有的资料缺为。因此说 ,这十位僧人不过是后人撮合的“庐山诸道人”的缩影。总之 ,慧远等“十余贤”结社之事 ,不是史实而是传说 ,但传说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往往是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某些侧面和制造这些传说人的真实心态。
三教合一新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精神世界   佛教   华夏民族   信仰   三教合一   新说   宗教   儒家   精神文明  
描述: 儒、释、道三教鼎立,相辅相成,争奇斗艳,从而造成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民族文化,为人类社会的思想史和文明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章。它们已经、而且还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人类在自身的进化中,逐渐形成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社会支柱;就整个人类的实践来看,精神文明则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宗教和信仰的诞生,便是精神文明高度成熟的标志。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实现,精神世界又是物质世界的升华;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和信仰也在发生着革命和剧变。
开拓民间宗教研究的新领域──《林兆恩与三一教》评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宗教结社   林兆恩   三教合一   理论体系   新领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民间宗教   三一教   社会思潮  
描述: 开拓民间宗教研究的新领域──《林兆恩与三一教》评介战继发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异中有同,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联系,彼此渗透,而逐渐走向融合,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三教合一的思想萌芽于东汉末年,此后逐渐流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援儒释道或...
娄烦三教寺
作者: 暂无 来源: 沧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汾河水库   建筑师   佛教   历史沿革   大雄宝殿   三教合一   重大影响   宗教文化   华民族   原材料  
描述: 儒、道、佛二教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它们三者之间彼此矛盾,相互斗争。在全
唐宋之际"三教合一"的思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丹派   符水   外丹派   道德意识   三教合一   天台宗   外在特征   思想倾向   修心   丹鼎  
描述: 唐宋之际,儒、释、道三教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三教合一"发展为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在这一融合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三教都具有一种共同的思想倾向,即将外在的修养转向内在的修养,以至在"修心"问题上达到大体一致的认识。所谓"外在的修养",即注重于修身处世的行为规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