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佛道同辉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史   佛道   雍正皇帝   以道   三教   佛教传入   释道   官修   佛教理论   《大藏经》  
描述: 佛教传入中国已久,其理论学说已为众多人士所接受,清统治者顺应大势,重视藏传佛教典籍的整理、刊布与流传,选派二世章嘉、三世章嘉主持蒙文、汉文、满文《大藏经》等的译刻,在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利用佛教理论的影响和威力,同时又摈除其中对己不利的部分,清代官修佛典由此而赋予了"钦定"的色彩。雍正帝说过:佛释道三教同出一门,以佛善心,以道修身,以儒治国。宗教典籍也成为强化思想统治的工具。
宋代湖湘学派与佛道二教的交涉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栻   佛道   见性   濂溪先生   胡安国   《太极图说》   湖湘学派   文化重建   五峰先生   三教融合  
描述: 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教融合的结晶。宋明理学诸家,表面上都以孔孟为正宗,不承认和佛、老二家有何牵连,其实没有一派不受过它们的影响的。理学家们多出入佛老,后返归于六经,重构儒学自身的学术体系。一般而言,理学家们对于佛道的思想资源,一是正面的吸取,一是反面的批判,从而完成"挑战—回应"的文化重建。湖湘学派作为宋明理学著名的地方学派之一,其形成与发展与佛教、道教都有着很深的因缘。
道家道教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经》   天地万物   佛道   司马承   双修   内丹修炼   至德之世   道法自然   道教思想   抱朴  
描述: 道教是在中华民族土地上自生的宗教,是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家道教文化最能全面地代表中华民族文化。
新安医学的主要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补   佛道   徽学   中医药学   儒道佛   徽文化   外辐射   新安医学   保护形式   历史地理  
描述: 新安医学的特色,总体体现在6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与结合:一是理论创新活跃,注释经典也多发明,启蒙普及不忘创新,继承与创新有机统合;二是秉持徽学和谐传统,滋阴温补、伤寒温病虽学派林立,但求同包容,学说纷呈与交流融合有机统合;三是世医代代因袭,实际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家族链与学术链融合交织、有机统合;四是徽域儒道佛并兴,医而好儒但不排斥佛道,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有机统合;五是根植于本土历史地理时空而又不断向外辐射,融入中医药学大循环而又植入"新安学术"基因于其中,"时空新安"与"学术新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双修”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道三教   佛道   宗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文章   形式和内容   修行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杨子路在2009年第5期《法音》上发表文章《从修行方法互补性看魏晋南北朝佛道双修现象》。文章写道,所谓“佛道双修”,是指同时修习佛、道两教的修持方法和炼养技术,它在儒释道三教共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佛道双修”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佛道双修”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有宗教思想、
朱熹论气功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养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家   佛道   朱熹   静坐   春秋   读书   道家气功   儒家   儒学   精神  
描述: 朱熹,一代大儒,是孔孟之后影响最大的儒学家。他早年的老师李侗,热衷于静坐,对他影响很深。朱熹说:"某年十五六时,亦尝留心于禅。""禅"即指佛家静坐。他又说:"熹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据记载,他看过许多佛
佛道之东学西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养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人   东方文化   东学西渐   西方文化   佛道   道教   基督教   西方文明   中国哲学   思维模式  
描述: 基督教文明觊觎东方,儒释道文明也在一路向西,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这两者并不总是同样显著罢了。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西方文明进入喘息或是施宾格勒所谓的「没落」,此前默默无闻的西传佛道开始渐渐闪耀光芒。
正音书院与清代的官话运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东通志   佛道   诗赋   教育事业   邵武府   正音书院   兵学   科学技术知识   文化组织   生徒  
描述: 书院虽然以儒佛道(主要是儒,佛道则是在批判中吸取养料)学术思想文化的研究、传播为主要对象,但作为中国人士的文化组织,它对传统的医学、兵学、算学、农学、天文、地理、音乐、书画、诗赋、文章、制艺以及近代所谓“新学”等科学技术知识等,并不排斥,而且还曾对这些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过不应忘却的贡献。这里我们将以全新的资料特别介绍书院的语言语音教育事业,以期人们对它多彩的文化功效有更多更深的认识与了解。
此辈若皆成佛道 西方依旧黑漫漫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瓦解   戒律   信仰   世俗   宗教   超凡脱俗   西方  
描述: 一切宗教都有它的世俗基础,全部宗教都要用这个世俗基础来加以说明。可是,一切宗教无不以超凡脱俗为标榜。待到不能脱俗,混同于俗,那就是消亡的预兆了。所谓超凡脱俗,一在信仰,二在戒律。待到信仰瓦解,戒律荡然,宗教的灵光便已消失殆尽了。隋唐时期,佛教达到鼎盛阶段。宋以后,佛教盛极而衰,失去了早先煊赫的声势和光华。佛教中禅宗一派的儒化,道教中全真教的出现,儒学之
突破的神圣——读钟国发新著《神圣的突破》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张道陵   题中之意   轴心时代   佛教信徒   三教   牟钟鉴   朱士行   共存互补   竺法兰  
描述: 在中国人民大学念书时,曾通读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有句话一直记着:"一切宗教,不是别的,正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踏进社会生活,始终做文化事务,少不得寻访过书院、道院和寺院,渐渐对浸染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儒、道、佛三教有一些孔隙之见.偶尔也同研究者们讨论些教义和掌故,知道儒教中的"孔子创教"说,始于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晓得道教中的"教祖老子",乃是张道陵传人们的"攀龙附凤";明白佛教之传入中国,得益于汉明帝刘庄西域求法迎来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而生卒于曹魏末年至西晋的朱士行才为东方僧人之开山.当然,这些支离破碎的常识不足以创作什么文字,更难以发表什么见解.如今动笔来写这篇短文,完全由于读了四川人民出版社新近付梓的钟国发的新著<神圣的突破--从世界文明视野看儒佛道三元一体格局的由来>.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