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书林掇英 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序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儒   清刻本   版本鉴定   图书版本   活字本   美术学院   李苦禅   古旧书刊   古旧书业   古籍善本  
描述: 杨殿殉 我和魏隐儒相识,是在30年代——“七七事变”之后,当时他任北平市市立北下关小学校长,并在北平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他在书画方面,已有很深的造诣,深为当时在北平美术学院执教的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所器重,得为李苦禅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平、津等地,多次举行书画展览。隐儒除潜心钻研绘事外,还广读历代有关书画典籍,从事书画理论之研讨,由于广搜博览,因而在图书版本方面,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隐儒在北京中华书局工作。解放后,由中华书局转入中国图书公司、新华书店,1956年北京古旧书店公私合营时,他从事北京古旧书业的改造工作,从而接触了大量古旧书刊;来到中国书店后,他担任编写《古旧书刊介绍》,向学术界推荐从各地访来的古旧书刊中的善本;同时还参加古旧书籍的议价业务,这触发了他早年研究图书版本的兴趣,因而他立志,要对图书版本作深入的研究。他忘寝废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检查公私藏书目录,走访公共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访问藏书家和书店采购工作者,有所得辄濡笔记之,写成笔记,集有数十册之多。 他将记录所得,陆续编写成《中国古籍印刷史》、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印刷史话》、《古籍鉴赏》、《藏书家传略》、《书林掇英》等。前三种已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先后印行。其中《古籍版本鉴定丛谈》一书由日本横滨大学波多野太郎教授译成日文,在东京东方书店出版。 《书林掇英》主要是隐儒同志在大量古旧书刊中,选取稀见罕传而又有价值部分的记录。但所记不仅限于在中国书店所见,还包括1961年来薰阁举办的善本书籍展览的展品.1964年中国书店举办的善本书籍展览的展品,1974年辽刻书籍展览的展品;1978年在太原讲“中国古籍印刷史”时所见到的善本,1979年到东北各地审定善本书时所见到的善本,参加古籍善本书目座谈会时所见到的善本;在故宫博物院整理书籍时所见到的善本;1984年在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讲课时所见到的善本,以及历年在中国古籍善本编委会工作时,受各地委托审定的善本等。 《书林掇英》中所记录的古籍善本,除明、清刻本之外,有宋刻本一百四十种,辽刻本五种,金刻本四种,元刻本一百一十种,明饾版印本一种,明拓印本一种,清磁版印本二种,清钤印本一种,太平天国刻本一种,高丽刻本四种,日本刻本二种。在活字本中有明木活字、铜活字本、清木活字、铜活字本、泥活字本以及高丽活字本、高丽瓢活字本、日本活字本。在写本、钞本中有唐写叶子本、唐写卷子本、宋写本、宋写绘本、辽写本、元钞本、明钞本、明绘本、影宋钞、影元钞本、清彩绘本、清钞本以及高丽抄本和日本钞本。刻本、写本、活字本之外,还有稿本八十九种,真可谓琳琅满目了。除了古籍善本之外,还记录了自清代末叶起到建国前为止有关现代史的罕见文献资料二千余种。隐儒见到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古籍善本和现代文献,可谓眼福不浅了,这都一一记录在<书林掇英》里,可以说是《书林掇英》的第一个特点吧? 在本书中,对于版本鉴定方面,记载颇多,这是隐儒的兴趣所在和工作需要的原故吧?如关于活字本的鉴定,隐儒总结出他的鉴定经验,指出活字本的特征,是在版心鱼尾上,因为他总是离开左右行线的,举出清雍正三年汪善彩南陔草堂活字排印本《眉山诗集》 (宋唐庚撰)和嘉善陈唐用活字排印的《后山居士诗集》(宋陈师道撰)两书为例,两书字体写刻,排印极精,几与雕版无异,所以有些图书馆定为刻本,但经精细审定,鱼尾是离开了左右行线的,显然是摆印而非刻本。还有有的刻本又极似活字本,如明刻本《水东日记》(明叶盛撰),此本字体大小不一,栏线接头处多离开,定为活字本,似无问题。但隐儒持与其他藏本相较,发现卷十第四叶、卷十四第三叶、卷二十一第五叶、卷三十第五叶和第十叶、卷三十三第十叶、卷三十七第四叶,有版断裂多处,既然版有断裂,当是刻本而非活字本。 在1961年,隆福寺文殿阁主人王平斋家散出《周易说略》(清张尔岐撰)一书,系康熙五十八年泰山徐志定真合斋磁版印本,封面上题有“泰山磁版”四字。磁版印书,为前人所未论及,是磁版呢?还是磁活字呢?此书字体、栏线有些歪斜不整,给人一种活字本的感觉,因而有人著论,定为磁活字。隐儒对旁人的议论,一向是尊重的,但不人云亦云,总要找到证据,心才帖服。何以徐志定在序文中只提到“偶创磁刊,致胜木”,并未谈到磁活字、摆印等字样呢?因而他对《周易说略》一书,反复考究,发现书中文字有断板裂版的地方,有十一处之多,而且版框高低不一。一般说来,活字印本栏线不整,字形歪斜,偶有倒字,是比较常见现象,而断版裂版,则是板刻中的情况,且版框高低不一,也是活字本所不应有的现象。后来又见到徐志定另一种磁版印本《蒿庵闲话》,其字体、版式与《周易说略》相同,也有断版两处,行隔间有界线,弯曲不直。从两书的情况看,隐儒肯定是“磁版”,而不是“磁活字”。 隐儒在鉴定版本上,常常举其中一字以定之。如明隆庆辛未豫章夫容馆刻《楚辞章句》,初印本卷二第十三叶彗星的“彗”字,原刻为“慧”,后印本乃改正为“彗”,据此“彗”字,可以区分初印和后印。《全唐诗》有清康熙间内府刻本和仿刻本,内府刻本第一册目录总目内杨重玄的玄字,玄字缺末笔,仿刻本则改玄作元,据此“玄”字,可以区分内府刻本与仿刻本之异同。《红楼梦》有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萃文书屋活字排印本,称为程甲本,又有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活字排印本,称为程乙本,甲、乙两本传世都不多,而甲本尤少,人多重之。甲、乙本的区别,最确切也最容易检查的办法,是第一回的回字,程甲本作“回”,程乙本作“同”,据此“回”字,可以分别出程甲本与程乙本。这些以一字来定版本之异同,真是一字重千钧了。 在鉴定版本上,常常遇到的麻烦是旧日有的书商,为了谋求高利,在书上做手脚,或以残充全,或以提前刻书年代,如明宣德甲寅年尊德书院刻的《增修附注资治通鉴节要续编》十卷,书商将牌记中宣德的“宣”字,挖去下段,只留“一”,描为“大”字,一字之挖补,即由明宣德升为元大德了,并在挖改处盖有小印章以掩饰其作伪,孰料这正是作伪者心劳日拙之处,令人怀疑的正是在这里何以盖有小印章呢?将挖补处在阳光下照之,便原形毕露了。又如明正统八年刻本《汉书》,版心刻有“正统八年刊”字样,但作伪者将天头地脚裁去接补,配纸与原书无异,上下栏线描绘,将版心“正统八年刊”,挖改为“乾道三年刊”,挖改描绘,技术极精,所以在当时辨识的鉴定者,也各抒己见,见解各异。最后,隐儒持与正统《汉书》相核对,才发现作伪的证据,肯定为明正统翻刻宋本,作伪者虽然挖空心思,终未能逃出鉴定者的慧眼。 上述这些版本鉴定的例子,书商作伪的例子,对于古籍整理者和图书馆工作者,是极应了解,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的。《书林掇英》积累了很多的资料,是非常宝贵的,这可以说是《书林掇英》的第二个特点吧。 记录书中的题识、藏章,可以说明这部书的过去流传情况,在<书林掇英》中,用了不少篇幅,作了较为详尽的记录。隐儒所记录的还不止于此,他更注意到某书的访得者,因为古旧书籍的来源,多是由于自己采访所得,才得流通,这就是走访各书店采购工作者的缘故吧?《书林掇英》所记录的书籍采访人有二希堂的王希华、三友堂的于铭、大雅堂的李拔元、文奎堂的刘满进、文殿阁的王平斋、文渊阁的李殿臣、萧文豹,文汇阁的傅宗泰、开通书店的郭纪森、中国书店的白廷智、吴希贤、魏广洲、东来阁的李佩事、东雅堂的徐元勋、来薰阁的陈济川、宝古斋的樊玉珊、宝铭堂的李叔谦、育民书店的洛云培、丽生书店的魏丽生、信义书店的韩信义、效贤阁的裴效先、修绠堂的孙助廉、张金阜、新民书店的张寿鹏、群玉山房的张士达、蜚英阁的裴子英、鸿文阁的王文礼、葛鸿年、邃雅斋的董惠卿、藻玉堂的王子霖以及撰述《文禄堂访书记》的王晋卿、撰述《贩书偶记》和《清代禁书知见录》的孙耀卿等。他们都是毕生从事于古旧书业的工作者,终日奔波于各省市及农村,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将所访获,转售于公私图书馆、科研单位及科研工作者,许多古籍得以保存并发挥应有作用,他们在古籍流通上对于文化界的贡献,可谓功莫大焉,这也许是隐儒特意记载的微意吧? 在《书林掇英》里,常常看到“书传世极罕”、“此书不见各家书目著录”、 “此书单行本甚罕见”等等的记载,对于传世极罕的原因,也有所记载。如明黄淮、杨士奇等编的《厉代名臣奏议》,当时书成,刊行仅数百本,版藏禁中,世颇稀有。明严从简辑《殊域周咨录》,见于《清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为清代禁书,传世极罕。清杨光先撰《不得已》,记述杨光先控告西洋人将来必为大祸事,当时西人极恨之,因以重价购得焚毁,故传世极少。清阎镇珩辑《六经通典》光绪癸卯瓤本,此书初印后,版即焚毁,故传世摄罕。以上所举,乃仅就明,清刻本而言,至于宋、元时代刻本,由于时代较远,屡经天灾人祸,以及保存不善等等原因,流传至今的,当是幸存者了。 隐儒特别关心古籍流传闻题,大约是唤醒大家,要特别加以爱护,不能掉以轻心,所以不惮其烦而一再言之。注重记录有关古籍流传问题,这可以说是《书林掇英
炼舞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足球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伤病恢复期归来之后,安德森各项赛事仅仅得到8次出场机会,渐渐远离了全队体系。虽然11月27日血洗布莱克本一战表现不错,但明年1月他仍有可能离开老特拉福德。 年轻的代价 1987年
2010年暑期人大附中作文素质提升计划 体验生活,深入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陌生的感受。没人陪伴和分享,无人理解与包容,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孤独,品尝到寂寞。宏大的世界常常变成一个孤岛,喧腾的人生有时分外冷清,怎能不生出寂寞?但在一定程度上,寂寞却是一种情怀,是孤芳自赏,还是孤
成功并不远
作者: 暂无 来源: 足球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1平6负。德国队在这里也曾经输掉了1982年世界杯决赛。两年后,汉堡又在同一块场地0比1输给诺丁汉森林,和欧冠擦肩而过。最惨的是1986年的科隆,他们在联盟杯决赛酋回合被皇马在伯纳乌打了个5比1
2000年第9卷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374) 1997-1999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利用调查及评价… 宋庆翠孙惠丽黄仲(375) 316株细菌药敏分析 王晖(377) *经验交流* 1例麻醉意外的抢救及分析 秦治敏(379) *药物不良反应
生活家苏东坡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西南部,岷江的中游,古称眉州,两宋期间有数百人考取进士,是中国历史上的进士之乡。1037年1月8日,苏轼诞生在今天的眉山市三苏乡。那个时代,中国是个巨大的乡村,和大多数婴儿一样,苏轼生于乡间。两年后,他
不想当小偷的教授不是好学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朵渔 汪晖老师涉嫌抄袭这件事,在“学术界”炒得沸沸扬扬,我以观剧(兼打酱油)的心情愉快地关注了两个月,期待中的主角依然没有登场。汪老师倒是心态好,丢下一句“让学术界自己去澄清吧”,就闪人了。“身后是非谁管得,满街争说蔡中郎。”我很好奇,“学术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怎么来澄清? 以我的观感,“学术界”实在是既虚妄又具体,像一个江湖,虚妄得无所指无边界无人称,但又可具体到“朋友”、“敌人”和“观众”。我就是那个具体的观众——沉默的大多数;而在这件事上所有挺汪的人士则被指认为汪的朋友。汪老师的“敌对者”众多,始作俑者当然是“犀利哥”王彬彬。 王彬彬老师以抓人小辫子著称,但他基本上一抓一个准,我端的佩服。民国都过去那么多年了,现在留辫不留头的大有人在。王老师这次不只是抓住了汪老师的小辫,而是像抓小偷一样,直接抓住了手。从谁的篮子里,偷了什么菜,然后存放在什么地方。白纸黑字,言之凿凿,我还没看到什么有力的反驳。大多数挺汪者都是绕道而走,或者说“窃书能算偷吗”,或者干脆说抓小偷的人道德、态度、人品、心理……有问题。王彬彬的文字里的确透着一股抓住小偷的轻松快意,不厚道是肯定的。干这种事的,没几个厚道的。厚道是一种乡愿,风度,无论窃钩还是窃国,均可云淡风轻地一笑而过。王老师不按江湖规矩出牌,乐于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这是悲剧还是喜剧?我最初是以看喜剧的心情围观的,看着看着,就觉得越来越像一出悲剧。 悲剧的主角当然是汪老师,但他又拒不登场,这就更加悲剧了。为他的沉默与缺席担心的大有人在,易中天老师说:“说句实话,自打《南方周末》全文发表了王彬彬先生的文章,我就一直替汪晖教授捏把汗——像他那样死不开口,硬扛着,恐怕不是个事。”谁说不是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应该是汪老师这种级别的学者应该采取的策略,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者,是忍受不得任何学术污点的。难道他真的相信“学术界”会把这件事情澄清?我们学术界的事情,向来是越澄清越乱,因为底子本身就是浑浊的。“承认错误也不丢人。死不认错,那才是神仙都救他不得!”易老师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说承认错误不丢人?承认了错误不仅丢人,而且还会丢掉其他什么什么。不承认错误可能会死,承认了错误立马就死。我们这里的纠错机制就像“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随意得很。因此,林毓生教授呼吁成立“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才更显其理性和建设性。可惜,老先生呼吁了半天,似乎“相关部门”并无意回应。 现在,陆续登场的“挺汪”人士有被丑角化的危险。钱理群老师、李陀老师以及众多的汪粉等等,对“抄袭”本身有点避重就轻,转而去指责别人的动机、心理、道德之类的东西,这就有拉偏架、搅浑水之嫌。我觉得哥们义气对汪老师纯粹是帮倒忙。群众的眼睛是贼亮的,尤其是围观的群众。说什么“南北暗战”、“派系斗争”、“个人恩怨”之类的,都是逃遁之词。虽然提倡“深度围观”,我觉得唯这件事可抛开“深度”不管,愉快围观即可。是戏就有收场的时候,我想汪老师大概也盼望着这出“王汪罔”尽快剧终。 王老师的第一篇大批判题目叫《汪晖的学风问题——以(反抗绝望)为例》,王批汪的学风问题有二:一日文理不通,二日抄袭。抄袭就是偷,汪老师到底偷没偷,“学术界”还在澄清过程中。汪老师的“文理不通”我是亲身领教过。没读过他什么书,有一次被一位汪粉嘲笑,说不读汪毋宁死。大有“朝不闻道,夕死可矣”的架势。赶紧去图书馆,借来四卷本《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准备攻克一下。就我那一次的阅读经验来说,很不愉快。我刚刚找到一句话的主语,它的谓语马上来了一个小跳,随着定状补转了三个圈之后,宾语已经渺无踪迹了。你到底想说什么嘛,你有没有自己的见解或者意见?这让我焦虑,开始深刻怀疑自己的智商。太没有尊严了。于是《导言》都没有读完,赶紧将书还掉,以避免陷入更深的自我抑郁。 王老师说汪老师的文风连“晦涩”都算不上,根本就是“文理不通”,让我的心结稍解。不通的原因有多种,或者根本没想通,或者语文不过关,再或者就是消化不良。王老师说他在研读《反抗绝望》时有个发现:在通篇晦涩的论述中,他会突然遇上一段很清通、很平实、很晓畅、因而也很好懂的话,“我做了很有限的查考,发现这种突然出现的迥异于汪晖惯常风格的论述,往往出自他人之手。更直白地说,是从其他人的书中抄来的”。萝卜再快也要洗泥,剽窃至少也是一种手艺。抄来的尚能让人明白,而自己写的倒晦涩起来,这不是能力问题,就是故作高深。故作高深是因为有个名士、才子的名头,不能落人之后。起了争胜之心,想再老老实实做学问就难了。出名趁早啊,但自己想的别人早巳想过,或别人说的比我漂亮多了,怎么办,于是就“搅拌”、“组装”一下以为己用。这样的事我也干过,读本科时很是“化用”过不少名家的东西,像做一件百衲衣,在这里要向我的本科老师道个歉。这种心态乃人之常情,我儿子在两岁的时候为了使用一个新词,硬是造出这样的句子:“其实我会做饭,然后我就喝醋。”为了试用一下“其实……然后……”,他什么都不顾了。 名士心态害人不浅,相对于抄袭,“心态”之坏可能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顽疾。“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先儒熊十力对学术上的“逐臭”之徒非常反感,“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逐臭者,趋时尚,苟图媚世,何堪恬淡。随众势流转,侥幸时名,何堪寂寞。逐臭之心,飘如飞蓬,何能专一。”他对那些“徘徊周旋于人心风会迎合之中”的浮华名士尤为厌恶,“虽得名,亦无自得之意矣”。熊说,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如王船山那般,“船山正为欲宏学而与世绝缘。百余年后,船山精神毕竟灌注人间”。“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而如李恕谷“那般虏廷官僚,胡尘名士,结纳虽多,恶足宏此学”。熊氏认为,“恕谷忍不住寂寞”的原因,正是因为骨子里“实伏有驰鹜声气之邪欲而不自觉”。(《十力语要》卷四)
财讯快报季刊第201301期
作者: 暂无 来源: 财讯快报季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蛇来运转 决战8500点:1.金蛇昂首 先倨後恭 财长铁口 8500点非天险/方亚申2.高价绩优股灵蛇出洞 手持电子商机正夯 生技红透半导天/黄俊超3.股王 谁将胜出? 苹果的高度牵动台股股王新战局
皮亚尼奇:保卫萨拉热窝的少年
作者: 暂无 来源: 足球之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波黑队与实力强劲的欧洲杯冠军西班牙队同组,在前者10战全胜积30分的前提下,波黑队以19分力压土耳其队获得与葡萄牙队的附加赛资格。首轮波黑队以0比1小负对手,皮亚尼奇只获得替补上场的机会。易地再战
秘点背后 千年悬空寺之谜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普童话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悬空   寺庙   水侵蚀  
描述: 在北岳恒山脚下,有一个闻名世界的奇特景观——悬空寺。顾名思,悬空寺就是“悬”在空中的寺庙。1500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地震、雨水侵蚀,它始终屹立不倒,足以令世人称奇。 绝壁上的“危楼
< 1 2 3 ... 1158 1159 1160 11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