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消费,收藏到投资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引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加利阿尼的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金银与货币的关系。今天,我们也可以套用这句话说:财富天然不是艺术品,但艺术品天然是财富。 从古到今,也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从来就是把艺术品当作财富来收藏的。 国内外考古资料表明,人类几乎在开始艺术创作的同时就开始了艺术品的收藏。.1976年,我国河南发掘出距今几千年前的殷商古墓—一妇好墓,里面发现了极为丰富的随葬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共468件,大都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同时还有各种玉器几百件,包括佩带玉饰和大量仿生的动物形象,件件都可称为艺术品。这说明,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注重艺术品的收藏,不仅在生前享用,还想死后继续拥有。 既然艺术品是财富,人们就会想到将它们保留下来:传之后世,于是就出现了艺术品收藏活动。有些家庭的艺术品收藏延续几代人。我国最早见于史籍的收藏家族,当属东晋时期的王导、谢安家族。王导、谢安均曾出任东晋宰相,两大家族不仅先后涌现王羲之、王献之、谢眺、谢灵运等文化巨人,而且收藏了诸多文化艺术品,因而名震一时。到了唐宋时期,收藏古董艺术品已在达官贵人和知识分子中蔚为风气,出现了许多知名的收藏家族。从北宋到民国时期,我国还曾经出现过多次古董艺术品收藏的高潮,专门从事古董艺术品生意的商人和店铺也日渐增多。 不过,古代的艺术品收藏活动大都只是因喜爱而收藏,或者说是消费性收藏。除少数专门进行古董艺术品生意的商人外,艺术品收藏并没有成为普通人士或企业专门的投资手段。 一般认为,国外以商品形式进行的艺术品交易,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荷兰。开始,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往往由自己进行销售。到了18世纪,艺术品交易的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以画店代销艺术品的形式。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进入现代工业社会,艺术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集展览、收藏、销售于一体的画廊取代了传统的画店,艺术品的范围也大大扩展。 艺术品收藏活动被人们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则始于20世纪初叶。据有关资料,国外艺术品投资最早的案例可以追溯到法国的“熊皮俱乐部(La Peau del´ours)”。19世纪末期,法国巴黎一些艺术爱好者、收藏家集资成立了旨在“欣赏艺术,帮助艺术家”的“熊皮俱乐部”,并于1904年向俱乐部成员募集资金,用于购买艺术品。他们先后购买了亨利,马蒂斯、梵高、毕加索等人的作品。1914年, “熊皮俱乐部”对藏品进行了首次拍卖,得到很高的回报,个别藏品的回报率甚至高达400%。这使得“熊皮俱乐部”成为历史上第—个著名的艺术品投资机构。 到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等一些机构开始系统地进行艺术品收藏投资。在1986年前后,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为购买各种艺术品共耗资4000万英镑,先后购进了2400余件艺术品。1988年前后该会开始出售艺术品,1989年4月该会委托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举办了一次专场拍卖,获得很高收益。如该会1978年以33万英镑购入的一幅著名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肖像画,1989年以132万英镑卖出;在1978年以22万英镑买入一尊唐三彩马,以415万英镑拍出;1979年以25.3万英镑买进的莫奈所作的圣母像,10年后以671万英镑卖出。该会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收益,远远超过当时任何—种投资工具,吸引了不少企业和企业家效仿,从而引发了世界上出现—轮艺术品收藏投资的热潮。 国外也有不少成功从事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家族。2009年在中国保利拍卖公司的春拍中,我国宋朝皇帝宋徽宗的名作《写生珍禽图》以6171万元成交。该画是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7年前以2530万元购买的。保存了7年时间,尤伦斯夫妇便轻松赚得3641万余元。 在我国,艺术品收藏从单纯的文化消费演变为一种投资手段,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北京琉璃厂一带开始出现专门的古董店和古董商人,初步形成古董艺术品市场。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北京、上海等地的古董艺术品市场已粗具规模。20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开始出现职业古董艺术品投资人和经纪人。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都有一批古董商和收藏家有意无意地进行艺术品投资活动,推动了我国艺术品收藏投资活动的发展。 由于当时人们普遍没有艺术品收藏的意识,这使那些最早开始艺术品收藏活动的古董商和收藏家,可以用极低价钱买到很好的东西,后来逐渐成为收藏大家或大古董商。据有的收藏家透露,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红木长条案8元钱就能买到,一对红木太师椅才卖30多元,而当时家具店销售的电镀折叠椅一对就得36元。有位收藏家1982年花1600元买的四扇屏,到2004年北京华辰公司的拍卖会上,其身价已经超过了10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初,天津一位收藏家花110元买了一幅现代著名画家溥儒的山水画,10年后以16000元的价格卖出,盈利140多倍。他花10元买到一只清代的白玉鸳鸯佩,几年后以4000元卖出。 类似这样的事例,在较早进入艺术品收藏活动的人士身上不胜枚举。 艺术品收藏转为投资后巨大的财富效应,很快吸引了—批有敏锐经济头脑的企业家,他们或者用个人资金、或者用企业资金进入艺术品购买者的行列,从而使艺术品投资的性质更加显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创富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肯定,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关注。 1996年,浙江一家企业以94万元的价格,在拍卖会上购买了明代画家沈士充的《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图卷》,3年后又通过拍卖会以338万元的价格抛出,赢利200%多。 我国大连的企业家兼收藏家郭庆祥曾接连创造神话:1997年,他用48万元买了傅抱石的《二湘图》,2002年在广州嘉德拍卖行以500万元卖出;1998年,他以180万元买入李可染一幅画作,4年后在北京瀚海拍卖公司以1000万元卖出,获利相当可观。 2007年7月,民生银行发售了国内首款参与艺术品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 “艺术品投资计划”,投资期限为两年。这款产品投资标的集中在中国当代书画板块,预期年收益率为0-18%,最低投资金额须达到100万元,并且要以10万元的整数倍递增,属于标准的高端理财产品。2009年7月,该款产品投资到期,税后投资回报率分别为250/0,年收益率为12a/o以上。 据《证券时报》报道,近年来,我国不少上市公司都在试水艺术品投资。如“电广传媒”曾宣布将投资不超过1.5亿元用于艺术品投资。该公司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产业正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艺术品行业的投资机会凸现。“弘业股份”上市时就投入4000万元收藏艺术品,然后每年都投入约1500万元购买艺术品,如今已经收藏了2000多件艺术精品,包括徐悲鸿、齐白石、高奇峰等人的作品,它们早已经增值数倍。 根据欧美的研究资料,当—个国家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兴旺起来,当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美元时,艺术品价格就会迅速拉升。因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思比特夫妇的《2000年大趋势》一书预测,收藏艺术品将是21世纪的一大热门。 我国目前虽然人均年收入尚未达到6000美元,但由于文化和历史传统原因,已经开始形成艺术品“收藏热”。有资料介绍,目前我国从事艺术品收藏活动的人已高达7000万。这里面有多少人是把艺术品收藏作为投资手段尚不得知。不过,那些能够把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结合起来的人们,也许将收获双份快乐。 责任编辑,钟诚
山河(15)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古传奇.武侠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明将军甫一出场,先声夺人,在每个人的心头都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第15章 军旅情怀 明将军一身戎装,金盔遮面,金甲护身,外罩大红色战袍,他没带兵器,身后只跟着五名随从,但看他龙行虎步,气势迫人,神威凛凛之态,浑如带兵百万。 众人一并起身相迎。明将军在楼梯口略略停步,利剑般的目光扫视全场,刹那间每个人都觉得他正望向自己,皆慌忙垂下视线,不敢与之对视,更无人敢开口说一句话。 许惊弦虽然心理上有过无数准备,仍是觉得脑中一眩。这是林青死后他第一次见到明将军,滔天的恨意涌上心头,强行压抑住拔剑刺向仇敌的冲动,勉强挪开目光望向他身后,忽然一怔。除去刘知府之外,随同明将军一并进入狮子楼的另有五人,两名铁甲卫士左右贴身相护,另三人中第一人亦是披盔带甲,面容英挺,年约二十八九,应该是军中副帅马文绍,第二个人身着便装,满面虬髯,神态笃定,正是将军府大拇指凭天行。 在涪陵城江边,许惊弦曾听龙判官言辞确凿说凭天行身中丁先生绝命一掌,所以才放他回京复命,以惑明将军。本以为凭天行绝无幸理,有感于他义薄云天,行事豪放,内心不无惋惜之意。想不到在狮子楼竟又看见了他,着实替他欢喜。不过凭天行承担着护卫之责,警觉的目光只留意于梁柱楼角等有可能藏敌之处,并未注意到他。 跟在明将军身后的第三人身材瘦小,穿一身及地的灰色长袍,从头至脚遮得严严实实,双手都不外露,袍顶帽檐低垂,将面容隐在阴影之中,连是男是女都瞧不清楚。同行者中,明将军气贯全场,马文绍刻意低调,凭天行谨慎细致,这最后一人却是全身上下透着一种神秘感。 明将军一行来到席间,却并不立即就座。明将军挥手止住刘知府的客套言语,金盔下射出一道冷厉的目光,令人不敢逼视。 出乎意料地,首先开口的不是明将军,而是那身穿灰袍的神秘人。“左首第三席黑衣劲装者神情紧绷,随时欲战,疑为刺客;左首第六席第二位青衣人与右首第四席长须老者相互对视,交换眼神,意义不明,疑为奸细:右首第二席白衣少年眼神犀利,神情愤然,似有仇怨:右首第五席黑脸大汉面露轻屑,似有不满之意:另外右首第四席第一人、第六席第四人、左首第二席那位白袍剑客与第五席儒装长者行礼时略显迟疑,应为持不同政见者……”中性的声音不高不低,平正无奇,既无起伏,亦无情绪,犹如在宣读文书,但话里的内容却令人闻之变色。 “锵”一声响,左首第三席那位被指认为刺客的黑衣劲装者慌忙拔剑,但凭天行早已身随意动,神不知鬼不觉地闪到他身后,不等宝剑出鞘,右手大拇指已按在他的颈后,黑衣人当即软倒在地,满脸犹是震惊之色。 左首第六席的青衣人仓皇起身,往窗边掠去,但才踏出两步,马文绍已手按剑柄,拦住他的去路。青衣人面色大变,弃剑于地:“将军饶命。” 右首第四席长须老者破口大骂道:“无胆鼠辈,我司马豫耻于与你同谋。”他纵身跃起,一掌便朝那投降的青衣人劈去。 明将军蓦然出手,右臂在空中挥毫泼墨般轻轻一扫,霎时楼上每个人皆有一种坠入龙卷风眼之中的可怕感觉,明明自身并无异样,却觉得周围劲气横溢,危险丛生,唯有静立原地方可保无虞。 那长须老者掌至中途,忽觉一道沉雄巨力袭来,劲力浑圆,沛莫能御,心知已无法杀死叛徒,猛然回掌往自己胸前拍去。他不甘被擒受辱,决意自杀成仁,这一掌尽施全力。 明将军右臂轻扬,长须老者的手掌如被一条看不见的丝线牵引,身不由己地荡开,愕然长叹:“好一个明将军,好一个流转神功。” 刘知府脸色大变,怒喝道:“司马豫,原来你竟是泰亲王派来的奸细!”这长须老者名唤司马豫,乃是成都天济会的长老,而那投降的青衣人孟仕周则是商界大豪齐诚的门客,皆已被泰亲王暗中收买,若非那灰袍人眼光精准,任谁也想不到这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人竟暗通款曲。 明将军淡然道:“蝼蚁尚且惜生。为了一个泰亲王,司马兄又何必自残身体?”转而吩咐凭天行:“拿下” 司马豫仰天大笑,眼望明将军:“老夫今日认栽了,且看你还能嚣张到几时!”说话间猛一咬牙,嘴角已流出了一丝黑血,原来他早已在口中暗藏毒丸,明将军武功虽强,却也无法阻止他服毒自尽。 凭天行微微一怔,立刻返身冲至孟仕周的面前,伸手捏住他的下颌,轻轻一拧,孟仕周一声惨叫,满口牙齿尽落,纵想服毒亦有心无力。 顷刻间变生不测,三名奸细或投降或被擒或自尽,诸人都惊呆了,个个噤若寒蝉,暗自警醒,被灰袍人点名的其余几人虽无异动,却皆是惴惴不安,那商界大豪齐诚见自己手下出了奸细,更是吓得双腿发软,抖若筛糠。众人久闻天下第一高手之名,却直到此刻才真正体会到其威势,先不论明将军霸道无双的流转神功,只看凭天行敏捷的身手与那灰袍人巨细无遗的观察,便可知将军府的实力是如何的深不可测。 许惊弦亦震惊于场中巨变,突然感应到周围数十道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这才醒悟到那灰袍人口中所说“右首第二席的白衣少年”正是自己,心头大惊,几乎就要伸手去拔显锋剑…… 凭天行面现惊喜,欣然道.“这不是吴言吴少侠么?” 许惊弦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含笑抱拳:“凭兄好。”方才幸好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死而复生”的凭天行身上,若不然乍听到灰袍人点出自己“神情愤然、似有仇怨”之语,恐怕立刻就会心神失守,无论逃离险境或是拼死刺杀明将军,都只会落得与司马豫、孟仕周等人一般下场。 凭天行上前两步扶住许惊弦,哈哈大笑:“且莫多礼,我欠着小兄弟一条性命哩。”回头对明将军道“将军,这位便是我曾对你提过的吴言吴少侠。” 陈长江亦趁机见过明将军:“吴少侠对卑职亦有救命之恩,卑职看他身手不凡,力劝他加入军中求职,还请将军给他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 明将军目光锁定许惊弦,沉声道:“吴少侠救了天行与长江,明某足感盛情。些许小事,自当成全。”刹那间他已从那位高权重的大将军变为豪情重义的武林宗师,话语中似还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欣赏。 许惊弦不敢与明将军多照面,低头谢过,犹觉心头怦怦乱跳。身边众人原以为他在劫难逃,不料忽受明将军如此重视,轻视的目光登时皆化为羡慕。 刘知府一脸惶恐:“请将军治我失察之罪。” 明将军大手一挥:“成都乃是西南重镇,龙蛇混杂,刘知府偶有疏忽亦情有可原。今日只论战事,除了泰亲王的奸细外,其余人等无论对朝政有何异议,或是对我明宗越有何私人恩怨,皆不追究。”又转头命令马文绍道,“擒下的两名奸细就交给马将军审问,力求将泰亲王安插在成都的奸细一网打尽。”马文绍恭身领命,命人将孟仕周与那黑衣刺客押回军中。 明将军望着地上死去的司马豫,长叹一声:“此人虽助叛党作乱,却也是条响当当的汉子,把他的尸体交还家人安葬,就说是误服毒物而死,不可牵连无辜。但要暗中严密盘查其手下,一旦发现任何人有通敌之行为,严惩不贷。”刘知府连连点头,又唤人抬下司马豫的尸身。 明将军甫一出场,先声夺人,在每个人的心头都投下了巨大的阴影。直到听他说出这番通情晓理的话,诸人才暗舒了一口气,又见他奖惩分明,并不牵连无辜,将事务分派得井然有序,更是既敬且佩。 刘知府手捧茶杯道:“我知明将军在军中严禁饮酒,故今日席间不设酒水,且奉清茶一杯,替将军接风洗尘。”众人笑着一并举杯。 明将军一笑:“明某借花献佛,先敬诸位一杯。”众人连称不敢,一齐饮了杯中茶,分宾主就座。方才剑拔弩张,此刻总算有了些宴会的气氛。 明将军解去战袍,脱下头盔,露出他那一头乌黑的长发、粲亮如星的双眸、不怒自威的面容,端然正坐。许惊弦偷望一眼明将军,算来他年纪已是五十有四,但比起四年前的模样不但未见苍老,反倒眸明颊削,面色红润,更增添了一丝虎虎生气,或许是这一场战事令他重振雄心。 刘知府正要命人传上菜肴,明将军摆手道:“今日之宴为国事而开。泰亲王余孽联合乌槎国在南疆造反,川南、滇、贵数地沦陷,局势一片混乱。明某奉君命率军平乱,初来乍到尚不明朗军情,就先听听诸位的高见吧。” 一时满座皆静,谁也不敢先开口。刘知府望向金刀堂主左皓荚,悄悄使个眼色。左皓英无奈之下,只好起身抱拳:“泰亲王与乌槎国虽联合
中国书画升值加速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最近一两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掀起了—股中国书画交易热潮。据有关机构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拍卖市场上书画成交总额达104.91亿元人民币,占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的52%以上。其中有4件书画作品成交价超过亿元。它们是: 黄庭坚《砥柱铭》书法手卷,成交价:4.368亿元; 王蒙《秋山萧寺图》绘画立轴,成交价:1.36亿元; 钱维城《雁荡图》绘画手卷,成交价:1.29亿元; 张大干《爱痕湖》泼彩画,成交价:1.008亿元。 具有独特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中国书画,面对中国经济起飞、国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历史机遇,正呈现逐渐升值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中国书画精品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投资前景的艺术资产之一。 其实,中国书画自古就十分值钱。历代皇帝及官贾都把书画精品视为重要资产,坊间百姓也以拥有名家字画为骄傲,甚至作为世代珍藏的传家宝。只是由于晚清政府衰败和外敌入侵,国家长期战乱,造成我国古董艺术品贬值和外流;新中国成立后又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否定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才使中国书画的人文和经济价值处于历史低谷。改革开放后,中国书画的价值又重新为人们所认识。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书画价值开始回归.那么现在则属于加速升值阶段。 中国书画一纸值万金,绝非空言。因为,中国书画是数千年来中国艺术的代表,她以独特的艺术体系和文化底蕴与西方绘画艺术并肩而立。西方绘画强调光、色、面的外在表现,中国书画则重形、神、线的内在描写。两者各有千秋,共同构成人类绘画艺术的珍贵财富。 由于绘画作品可真实地反映各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活和思想,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绘画作为视觉艺术品可以轻易地超越国界,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世界各地博物馆,从而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投资收藏品项目。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名画家作品,如凡高、毕加索等人的作品价格动辄都达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相反,与他们同时期的中国画大师作品价格仅为十分之一左右。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财富的增加,以及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增加,中国书画价值增长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学问博大精深,投资收藏中国古代书画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雄厚的财力,对大多数人而言,恐怕只适合收藏投资现当代的书画作品——这也仍然需要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关于中国书画的特点: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书画有不少独特的地方。其一,用笔不同。中国书画使用毛笔,书画家利用毛笔的特性,以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旋转等不同笔法,可造就千变万化的笔触轨迹,描绘出各式各样丰富形象和质感效果;同时,毛笔含水的干湿和用色的浓淡,又可产生出各种奇妙的效果。其二,中国画运用的透视方法不同。中国画用散点透视(或称移动视点)构图法,能够打破特定时空的束缚,使创作更具灵活性。其三,中国书画使用中国独有的宣纸,色墨笔触在纸上可产生特殊的效果,往往具有不可修改性,使作品很难被完全模仿或复制。 关于书画作品价值的比较:一般来讲,同一人的书画作品,或历史上同一时期的书画作品,绘画要高于书法。因为绘画的技法难度一般要比书法大,工艺更为复杂,也更为普通收藏者喜爱,这就决定了其价值高于书法作品。 关于书画作品形式、内容比较:一般同一作者的书法作品中,以草书的价格最高,其次为行书,再次为楷书;同一作者的绘画作品则以山水为上品,人物次之,花鸟虫鱼又次之。 关于款识。书画作品的落款分为上款与下款,上款是接受字画方的字号、称渭,下款是作者名字和创作时间、地点,也有附带写上作者年龄、籍贯的。一般来讲,书画作品题字越多越好,一行字称为“一炷香”,名人的题跋更能提高作品价值。另外,书画著录、收藏、印鉴等,对提高作品本身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 初涉书画收藏者,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方法: 第一,选择自己喜爱或能理解的作品。中国书画作品有多种不同风格和不同表现手法,投资收藏者目标要相对集中,切忌撒网过大,最好选择自己喜爱或能理解其风格的作品。这样,即使以后作品升值不多,也没有什么遗憾—一因为我们已经获得了必要的艺术享受,消费了收藏品的艺术价值。 第二,收藏要由近及远。由近及远有两重意思。一是在空间上从身边的书画作品开始。即从自己所在的城市中寻找值得收藏的书画家作品,较之容易收藏到真品。如果能够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结识本地的书画家,交上朋友,就比较容易收到好作品。但要特别注意: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在本地一般要高于外地,因他们在本地的知名度要高于外地;而且,直接在书画家手中买作品往往比在市场上买要贵,因书画家出于多种原因,自己报的价格比市场普遍认可的价格要高一些。二是在时间上从当代书画作品开始。一般来讲,书画家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几个层次,最好从收藏现当代书画家的作品起步,这样比较容易保真,而且往往投入的资金也不太多,等到熟悉一些现当代书画家的作品后,再通过师承关系或流派传承线索上溯一些近代的书画家,最后再收藏古代的书画作品。 第三,一定要选择名家的精品。收藏投资书画作品,同样要“追名求精”,尤其是现当代书画家成千上万,作品更是浩如烟海,收藏投资者不仅要选择名家,还要选择名家作品中的精品,才能保证自己的投资能够有较高的回报。如果投资者不注意选择名家,或者只要是名家的东西就收藏,什么都往篮子里装,那么,再多的资金也不够用,甚至可能买回一堆艺术垃圾。而历史和市场却会大浪淘沙,真正具有艺术创新、具有较高艺术难度的精品才会有较大的增值,而大量一般艺术产品则不一定能增值。从历史经验来看,一般有较大知名度的书画家往往也是在市场较量中产生的,比较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例如,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我国曾涌现出大批书画家,当时比较出名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溥儒、高剑父等人,他们的作品目前仍然是市场上的畅销品。 第四,从低价位开始。收藏投资书画作品需要比较广博的学识修养,知识和经验都有—个积累的过程。因此,刚入此道时不宜大吃大进,以免万一走眼,损失渗重而伤元气。可以利用书画作品一般“按尺论价“的特性,从低价位开始收些小幅作品,这样即使买错一两次损失也不大,而一旦买对了收益就相当可观。因为,作品高下往往不在于幅面的大小,小幅精品甚至更受市场青睐。如前些年,齐白石画的一只苍蝇不足一平方尺,竟然拍到19万元。 收藏投资低价位的书画作品,要善于发现艺术界的“潜力股”,在了解某一书画家艺术前景的基础上,一旦遇到他们高质价低的书画佳作,应当机立断,大量收藏,这样的藏品今后有可能大幅增值。 广东有一位收藏投资家,10多年前就专门低价收藏一些刚露头角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对某一画家的作品收到一两百幅时就举办专场展览,并印制画册进行推广,使该画家的作品大幅升值。近年来,经他收藏、包装和推广的画家知名度都大大提高,画价也节节攀升,他因此获得很高的经济回报。 书画艺术品投资的最大风险是购买赝品,而市场上仿作极多,可谓无孔不入。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一些造假贩子已集团化,并运用了高科技手段。例如,在境外就有专门制造傅抱石伪作的集团,组织挑选一批行家里手摹制、装裱傅抱石伪作,各环节有专人负责,有人专门摹制旧画,有人专门负责摹款和题跋,有人专门制作印鉴,有人负责把纸张染色作旧,还有人负责装裱;制作好后,想方设法在大型展览中露面,然后上正规的书画出版物骗取藏家信任,最后再送国内外拍卖行拍卖,赚取超额的利润。目前组织者已成了亿万富翁。 南京一位房地产商,近几年来,花几百万资金从香港等地购入了数十幅署名为傅抱石的作品,其中,有的作品还上过某拍卖行拍卖图录封面,竟无一例外都是伪作。 因此,投资购买书画作品也必须时刻警惕赝品,决不能掉以轻心。 责任编辑/钟诚
无锡钱氏:千年望族 文成武备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书香之村。其中有位贡生钱邵霖,清朝道光年间在七房桥开办义庄,为本族子孙提供义务教育,接济生活困难的族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他的第一个玄孙出世,皇帝御赐他“五世同堂”的匾额。钱邵霖共有1 7名
危险的安全帽
作者: 暂无 来源: 足球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0月16日主场3比O完胜汉诺威,前7轮创下俱乐部历史最差开局的德甲卫冕冠军止住两连败颓势。戈麦斯的压哨第3球,也让拜仁的净胜球从-3变成O,但场均1球的效率仍令人汗颜。即便比分看似无可挑剔
对传统常怀敬畏之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儿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精神寄托   传统   “粉丝”   石景山   敬畏  
描述: 本刊记者李肖含 赵易之的“抱雅斋”藏在京郊石景山某艺术区的一隅,空间不大,却也宽敞,正是他终日笔耕的所在。 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他“身体的延伸”,除了一扇门,其他的三面墙壁全部被他自己的书法作品给遮住了。这里是他的“藏经阁”,也是他的精神寄托。终日在此流连的,除了他的朋友、“粉丝”,还有那些慕名前来求字的顾客。 赵易之写字极用心,又极易动情。他常说,写字就像唱歌,讲究韵律,又如跳舞,讲究拍节,要有情感,方能有佳作。每次写字,他总是纵身其间,用心揣摩每一个字背后的意思,—下笔便全神贯注,须臾入定了,甚至旁边有人围观也全然不知。兴致起时,他还会以酒助兴,且饮且书,斗酒书百篇。 此刻,他正俯身写作的是他所钟爱的经典名篇-《前赤壁赋》。“苏轼真是太伟大了!”他说,“这短短的几百字传达出了多么丰富的情感啊!我这个人,没什么爱好,最喜思接千里,神交古人。” “士大夫”情结 赵易之祖籍浙江,出生于北京,按照族谱上的记载,他这一脉都是北宋皇室的后裔。宋室南迁以后,他的祖先从中原地区来到了浙江,最后定居在了绍兴。南宋灭亡以后,族人沦为平民,世居江南,以诗书传家。 清朝末年,他的曾祖父考中了功名进京做官,于是举家北迁来到了北京。祖父这一代仍是文官,曾在直隶(今河北省)涞水县做过一任知县,至今赵家在涞水县城仍有一处宅院。及至民国,国难日亟,自幼饱读诗书的父亲投笔从戎考进了黄埔军校第六期,后来成为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位高级将领。 抗战时期,他的父亲曾任第十二战区的后勤部支部长,与当时的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私交颇深。抗战结束以后,第十二战区原建制地变成了“华北剿总”,他的父亲又担任“华北剿总”的后勤总监,仍在傅作义手下任职。 赵易之出生的时候,正值北平和平解放前后。当时已是国军中将军衔的父亲因难舍在大陆的亲人,放弃了全家飞台湾,随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也因此得名“新元”,字“易之”。 家庭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时候家里藏书很多,四书五经、《朱子家训》之类的古籍,他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读过了,而藏书中一些历代书法名家的碑帖,则是他初学书法时的教材。 家族里一些世代相袭的传统,也成为看不见的家训。“崇儒尚道,重德保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先贤们的古训他在很小的时候就默记在心。 父亲虽是武将,但那时黄埔出身的军官大多文武兼修,学养深厚。赵易之从小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书法,初习二王,后颜柳,再次赵孟頫、董其昌。他习字极用功,熟悉他的朋友说那时的他已经开始“日习千字,无一日不临池”。 年龄稍长,他又得王遐举、吴未淳等大家的点拨,书法水平日益精进。在所有入笔的文章中,他最喜欢写的是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短短的几百字,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更表现出中国传统士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曾有人说他身上传统的士大夫情结太重了。他正色说:“我的这种情结与生俱来,如果离开幼时家庭里的传统滋养,我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天天刻蜡板练出来的底子” 赵易之常说,他有两个家乡,一北一南,一个是北京,一个是绍兴;有两种职业,一文一武,一个是书法家,另一个是军人。他出身旧中国的官宦之家,一降生却是在新中国;他自幼喜欢书法,却又机缘巧合地入了伍、参了军。这些事儿串起来,有些无奈,又有些宿命,颇堪玩味。 因为父亲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赵易之说他小的时候一直都感觉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父亲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全家人整天担惊受怕、东躲西藏。”但幸运的是,每到关键的时刻,总会有人提前通知全家人出去躲一躲,等风头过了再回来。因此,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家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1968年,上级第二次落实对国民党起义人员的政策,问他的父亲有什么要求。父亲说他当了一辈子的兵,没有其他的要求,只想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部队里去。 不久后,19岁的赵易之便如愿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时与他同赴部队的还有卜几位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子女。 在部队,他先是在新兵连里待了几个月,后来又进入连部做了文书,主要负责放电影、办墙报、刻蜡板之类的事情。这样的工作虽然无趣,但他却自得其乐:“办墙报,要看大量的书籍,刻蜡板不但可以练字,还能锻炼心性。” 几年前,他曾耗时数月创作完成了一幅大型书法作品 一将著名的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全文5000多字以正楷写在了一米多长的缎面上,见者无不惊叹。他则笑称,这全是当年在部队里当文书时天天刻蜡板练出来的底子。 初到部队那几年,“文革”仍在继续,军营里的生活相对封闭,虽然单调,却也踏实。在这里,没有人计较他的出身,他也不必忍受旁人异样的眼光了。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部队图书室里居然还有不少的图书、字帖。“要知道,当时这类图书极其匮乏,即使是在新华书店都是难得一见的宝贝。”他说。 “文革”十年,很多人因此中断了学习,而赵易之却每天在部队图书室里读书、习字,如饮狂泉。“那十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浩劫,而对我来说却是进步最快的一个时期。”他说。 从1968年入伍到1991年从部队转业,他一共在部队里待了23年,除了中间到石家庄陆军学院读书的两年,他几乎一直是在部队的文化宣传部门工作的。“这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年华,”他说,“我把它献给了部队,献给了书法。” 启功先生的忘年交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赵易之曾在北京与启功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并由此开始了与启功先生长达20多年的忘年之交。 “那时候我还在军队的文化寅传部门工作,部队的一个首长特别喜欢启功先生的书画作品,就经常带我到先生家里去,这样一来二去大家就熟悉了。” 后来,首长退休,渐渐去的少了,而赵易之却一直坚持了下来。一有机会他便会带上些小礼物到启功先生家中请益,遂与先生成为忘年好友。那时候是改革开放之初,生活物资还不丰富,部队里偶尔会供应些紧俏商品,赵易之总是先给启功先生留一些,之后再给家人留一些。 赵易之还常把自己的书法作品拿给启功先生看,启功先生称赞他的书法功底好,虽师法占人,却又能融会贯通,“经之,营之,融成自家面貌。”启功先生对书法艺术要求苛刻人所共知,这句话已是相当高的评价。 那时候启功先生的工作很忙,日程安排也很紧张,但每次赵易之来访,他们一聊就是一个晚上。“有时候下午去拜访先生,天晚了先生还不放人。就吩咐家里的保姆炒上两个菜,随便吃点儿,继续聊。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桌上没有酒,就喝点儿茶,他不喝酒。” 与启功先生的这段忘年交,让赵易之一直觉得非常幸运。“先生是著名的前辈大师,和先生在一起,不但对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能够处处感受到先生的谦虚、淡泊,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赵易之回忆:“有时候我冬天去看他,看见他坐在椅子上,身上就只穿了一件用针缝的棉袄、一条睡裤,这就是我们‘国宝级’的大师呀!” “现在像这样的大师已经近乎绝迹了!”他感叹道,“如今的许多书法家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一幅字低于多少钱的润格就不写,太功利了!”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学书法先学做人,古往今来的许多大书法家几乎都是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的谦谦君子,如果一切都向钱看,那迟早会毁了自己,也毁了书法这门艺术。”对传统常怀敬畏之心 赵易之从小接受传统的家庭教育,长大后又曾在部队里当兵,他的字庄重大气、法度严谨。他常说自己在书法上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很多的时候与现代书画界的新式潮流格格不入。 “有一个时期,社会上特别流行一种速成的书法,教人如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书法水平,这个我就不赞成。真正的书法还是要先从最基本的东西人手,反复练习,循序渐进才能一步步有所提高,速成的东西是要不得的。” 他非常庆幸自己在小的时
中日韩比穿“靴”——三国联赛引援大扫描
作者: 暂无 来源: 足球之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经过了一个月的冬歇,1月17日,德甲重开大幕。在冬季转会中,沙尔克04队是最活跃的球队之一,在主场与纽伦堡的比赛中,主帅马加特迫不及待地推出了他的新“武器”——巴西人埃杜。此埃杜非彼“埃杜”,他没效
名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足球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保罗·索萨带队新赛季9场联赛输掉了6场,一周前1比6惨败朴茨茅斯,导致球队积分垫底,上周五被果断解雇。据说上周中输给诺维奇赛前,俱乐部就已经找到了埃里克森门上。其实,埃里克森原本可能执教沙特俱乐部希拉尔
< 1 2 3 ... 1069 107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