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世界最大的孔子塑像在衢州落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档案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塑像   汴京   圣像   孔子   家庙   南宗   浙江衢州   孔庙   建炎  
描述: 世界最大的孔夫子塑像,于5月初在孔子后裔第二故乡浙江衢州市的南宗家庙落成。 据历史记载,北宋末年,宋都汴京(今开封)陷落金兵之手。宋迁都临安(杭州),建炎二年(1128年),孔子第四十八世
论颍川鄢陵庾之崛起(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地位   家族   东汉末年   后汉书   琅邪王氏   司马氏   东晋   晋书   政治特征   西晋  
描述: 东晋一朝,不仅出现过“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现象,实际上还形成过“庾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王与马共天下”这句风谣,一方面反映了东晋君主制下权贵合议的政治特征,另一方面显示了琅邪王
会通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会通论   论语   梁启超   孔子家语   庄子   冯友兰   儒者   子曰   中国哲学   中国儒学  
描述: 老子五千言,开中国哲学之道脉;《论语》二十篇,实现中国儒学的第一次飞跃。世所公认,老、是为中哲史上的两大开山祖。然而后世儒者,往往讲求“道统”,规辟“异端”,致有韩愈、崔述、梁启超、钱穆、冯友兰辈
试论《源氏物语》的主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日语学习与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深   源氏物语   紫式部   光源氏   描写   恋情   冷泉   物哀   作品   女性  
描述: 关于《源氏物语》的主题,历来众说纷云。在日本,她首先被当作女儿们的教科书。认为书中对女性的描写旨在传授女子们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另外,又因为有七百多首优秀的和歌作品,而被歌人们视作必读的参考书。佛学者认为其主题在于宣传佛教因果报应思想。而儒学家则视其为“邪淫”之作,甚至传说紫式部因为描写了男女的悲欢恋情而下了地狱。这种观点在近代尤为盛行,由于作品描
为曹始祖“五儒”二字澄清一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穗郊侨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为曹始祖“五儒”二字澄清一二
张子和医著内容形成及《儒门事亲》版本源流的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门事亲   金代   张从正  
描述: 通过将张子和医著整理编校成《子和医集》,并作总结:1.概述张所存两部著作卷篇内容及其学术观点;2.分析张著作的形成,大致分为四个过程。其中部分为张亲自撰写,多数为他人整理收集编纂,但均反映张
《红楼梦》拾零
作者: 暂无 来源: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可卿   秦氏   缢死   《红楼梦》   贾宝玉   刘姥姥   孙悟空   王熙凤   素日   曹雪芹  
描述: 读了《鞍山日报》1990年5月30日《秦可卿是自杀吗》一文,也想谈谈秦可卿之死。秦是《红楼梦》中“似乎重要却没有写得完整的人物”(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秦留给人印象稍深的两点是:一、贵族荡妇
孔尚任的一篇佚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泰州市   序文   海陵   近体   抄本   奏议   孔尚任   佚文   知州  
描述: 谪归。著有《晓堂奏议》,《平赋录》,《二宣文集》等书。 《晓堂幼诗》书前有孔尚任,施世纶分别为该书所作的序文各一篇。这篇序文,在他的诗文集中,均未刊载,乃是一篇伙文。其全文如下
朱子先人世系略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谱   五经博士   朱子   朱仁轨   朱墅   朱然   相县   婺源   文章论   沛国  
描述: 《朱宗谱》两部,一为清道光七年刻本①,一为清乾隆间刻本,其于朱子先人十世所录甚详,谱中还保留了前代谱牒所收《朱原姓论》及《朱源流》二文,对朱家族之演变,一直上溯到两汉先秦。吾以其年代久远,史料沉淹
以“笑”衬“悲”《孔乙己》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解题   艺术效果   绰号   封建制度   大人   课文   典型人物   要点   孔乙己  
描述: “牵牛鼻子”之法,分析如下: 其一,从解题入手,抓住取名之可“笑”。乙已的真名没有人知道,因为他姓,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所以人们把“上古大人一人而已”缩写为“上大人,孔乙己”,给取了个绰号“孔乙己”,这绰号是人们对孔乙己这个特殊身份的典型人物的无情嘲笑,也是对培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