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教归一说“皈”字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场所   佛家   说文   佛教   道家学派   道家思想   道教   自我   三教   传统文化  
描述: ”;道指道教,它源于我国先秦时代的道家学派、道家思想,以后有了道教,但“道教”并没有等同于“道家学派”或“道家思想”;释指佛教,我国魏晋时代由印度传入,后来逐渐本土化,成为我国影响最广大的宗教,“佛教
盔甲鱼亚纲(无颌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英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统发育   盔甲鱼亚纲   无颌类   分类  
描述: 基于对53个形态学特征的讨论,首次开展了无颌类儒甲鱼亚纲的简约性分析,获得了3 个最简约的分支图,其步长为126,一致性指数为0.508,保留指数为0.801。在此基础上,修订了盔甲鱼亚纲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至温洛克世的汉阳鱼类、修水鱼类和大庸鱼类属于盔甲鱼亚纲的基干类群。在其余盔甲鱼类中,识别出3个大的单系类群, 分别是真盔甲鱼目、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在盔甲鱼亚纲中,头甲背窗的起源至少发生了两次,一次在多鳃鱼目支系中,另一次在华南鱼目支系中。基于背窗特征而建立的大窗鱼类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盔甲鱼类的年代分布指示该类群的两次辐射演化,分别是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基干盔甲鱼类和真盔甲鱼目的辐射演化,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的辐射演化。
莫教秦皇笑今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之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儒生   纪实文字   新闻工作者  
描述: 笔者去陕西临潼,曾到城西南洪庆村的坑儒谷凭吊。有关坑儒谷,后汉学者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记载颇详:“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观。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以土,皆压,终乃无声。”揣摩文意.这大约是在不适宜种瓜的寒冷季节于山中特暖之地秘密种熟了瓜,要“诸生贤儒”们都去观看并作解释。儒生们正在争论不休之际,拨动机关以土填满山谷,把七百儒生全部活埋。生活在今天的人,尤其是各族青年(包括青年新闻工作者),读过这段纪实文字,知道这次阴谋杀人经过的不多。[第一段]
论沈曾植诗中的佛学因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沈曾植   清诗  
描述: 佛教在西汉哀帝时传入中国,直至清代,佛教文化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文化对诗歌的影响大致开始于东晋,唐宋以后随着儒、释、道的相互影响逐步融合,产生了王维、苏轼等这样著名的对佛学深有涉猎的大诗人。清末“同光体”浙派的代表人物沈曾植,也是一位对佛学有深入研究的诗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学术成就突出的著名学者,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沈诗表现出很多的学问气,其中佛典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现从沈曾植诗中的佛语佛理入手,探讨佛学对他的诗歌及诗学的影响:以佛语佛理入诗是其生涩奥衍诗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显示出其诗的奇崛美,同时能结合自身境遇和社会环境表现主题,并且以禅语佛语论诗。
作为国家宗教的宗法性传统宗教——关于“儒教”争鸣问题的可能解决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原道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争鸣   国家宗教   宗法性传统宗教   儒教  
描述: 儒教问题争鸣是学界一个重要的学术公案,争议的核心在于儒学思想体系的宗教性。本文回顾了历次争论中的主要观点,主张采用牟钟鉴、张践关于宗法性传统宗教的论述,代替备受争议的儒教说,回复其教化的本来意义。本文认为儒家思想的宗教化是宗法社会形成、宗法性传统宗教确立后儒学自我调适的过程,儒学之有宗教神性,亦是在汉代与国家宗教结合后出现的。董仲舒建立了作为国家宗教的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神学体系,完成了这一宗教的儒学化。本文最后从天人感应与祯祥妖异、运命定数与吉凶祸福、梦验、教争中的正儒形象等几个角度论述了文学作品中的宗法性传统宗教思想。
中庸与实事求是——兼及儒学与实学的关系
作者: 袁玉立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其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因而才是以降作为考据之学方法的实事求是的真正源头。本人在2001年第5期《史学月刊》《释“中庸”》一文对本文前部分内容进行过介绍,该文指出:“中庸精义乃实事求是”,但由于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该命题没有充分展开。现在写出本文,希望继续这个话题,并祈望行家批评指正。
“洛中”的文化内涵
作者: 邢永川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章出现,最早是《后汉书》,该书的卷四十一《第五伦传》出现过两次“自是洛中无复权戚,书记请托一皆断绝。”“又闻腊日亦遗其在洛中者钱各五千。”唐诗题目中有“洛中”的有72处,其中以自居易的最多(有12首),句中提及“洛中”的有25首,宋诗题目中有“洛中”的有22首,句中提及“洛中”的有15首。有些唐宋诗的题目和内容已经明显告诉我们洛中和洛阳的密切关系。如孟浩然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于邺的《洛中有怀》、刘禹锡的《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许浑的《江上喜洛中亲友继至》、陆游的《梦至洛中观牡丹繁丽溢目觉而有赋》、梅尧臣的《客郑遇昙颖自洛中东归》等。众所周知,洛阳是我国的牡丹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第二》“靼红者,单叶深红花,出青州,一日青州红。故张仆射(齐贤)有第西京贤相坊,自青州以橐驼驮其种,遂...
孔子墓前
作者: 暂无 来源: 政工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家   政治家   儒家思想   思想家   古代   创立者   孔子   中国   公元前  
描述: 公元前479年的夏历四月十一日,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溘然长逝的日子。2000多年后的一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乘上一辆仿制孔子时代式样的小马车,走进幽深古老、万木辉映的孔林,缅怀这位我景仰已久的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林是孔子逝世后经多年修建形成的孔氏家族的墓地,是当今中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现有殿亭门坊60余间,碑碣数千块,墓冢10万余座,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比曲阜古城要大一倍半。走进挡墓门,穿过享殿,便进入孔林的中心区域、人称“林中林”的孔子三代墓地。孔墓的东边是其子孔鲤墓,墓南边是其孙孔墓,形成了“携子抱孙”的墓葬格局。据导游介绍说,最初的孔子墓是“墓而不坟”的,到秦汉时期才将坟头高筑起来。后来随着孔子及其学说逐渐引起人们的崇敬,孔墓越筑越高,形成了现在这样状似马背的建筑形式。孔子墓前后立有两块石碑,前碑立于明朝正统八年,碑上刻有“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立于南宋淳四年,碑上刻有篆书“宣圣殿”字样。我默默地伫立在孔子墓前,不由想起孔子去世前的那一墓:有一天清晨,孔子喜欢的弟子子贡前来看望他。当时孔子正拄着拐杖站在门前,见到子贡便叫着他的名说:“赐呀,你为什么来这么晚呢?”接着长叹一声吟道:...
石宝山石刻与大足石刻之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大理国   摩崖造像   南诏王   石刻造像   异牟寻   大足石刻   佛教造像   石窟造像   宝山  
描述: 石窟寺是在河畔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佛教石窟源于印度,在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公元3世纪,盛于5~8世纪,最晚的可到16世纪。中国石窟根据洞窟形制和主要造像的差异,一般分为四个大地区,即: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藏地区。重庆大足石刻和云南剑川石宝山石刻都属于南方地区石窟寺石刻。南方地区,指淮河以南地区。这个地区石窟数量不多,布局分散,而且摩崖龛像多于开凿洞窟。开凿于5~7世纪的南京栖霞山石窟和新昌剡溪大佛,原来都与木构殿阁连接。四川广元一带6世纪的石窟,多数为佛殿窟,少量为塔庙窟。这时期的主要造像除释迦外,多为无量寿和弥勒倚坐像。8世纪以后,四川岷江、嘉陵江流域开凿的洞窟佛龛的造像,盛行倚坐弥勒、净土变相和各种观世音造像。公元10~11世纪多雕地藏和罗汉群像。11世纪重庆大足石篆山出现了最早的儒释道三教石窟。12世纪大足大佛湾造像除佛传、经变、观世音等形象
金元时期医学的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中医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医学   特色   金元时期  
描述: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医学,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上承、唐、宋医学的成就,深入发挥《内经》等理论的精义,阐明《伤寒杂病论》等辨证论治法度,为临床工作拓展了治病门径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