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学”思想的研究
作者: 苗磊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想人格   天命  
描述: 孔子“学”的思想被一些学者从现象学和跨文化等不同角度做过诠释,本文立足于《论语》试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道”为进路,以“学以致其道”为核心,阐述孔子“学”的思想。与词源学的考察方式不同,本文将以“情境化”的方式介入到经典语境中分析具体问题,譬如名言与形上智慧的问题,能否学习成为圣人以及孔子语境中的“霸权模式”等等,而在这些问题背后则是天、人、政的问题。“学以致其道”最终是在天下的视域中,面对天下人建立里仁的生活世界,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根据时代性,经过认识、德性和政治的不断选择、认
孔子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作用的研究
作者: 邱士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观   孔子的学习观   孔子的教学观   思想政治课教学  
描述: 思想政治课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担负着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高中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本文以孔子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教”与“学”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规律、师德修养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主张。本文试图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思考和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将孔子教育思想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从孔子的教育观、学习
叶适儒学思想研究
作者: 沈尚武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用流行   利与命与仁   君子自强不息   大化   叶适   德与利统一   修实政   义利统一   行实德   乾道  
描述: 本文以德与利统一的观点为中心来展开叶适的儒学思想研究。首先探析叶适的德与利统一的哲学蕴涵即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天行健即乾道大化、大用流行,生生不息。人们靠学与体悟之,效法之,致道成德,继道承善
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
作者: 夏雪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亚   儒学   现代化  
描述: 本文对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梳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的儒学发展。文章认为,一九七八年左右,出现了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的思潮,儒学逐渐走出被完全否定批判的境地,得到较为公正全面的研究和评价。但是在自由主义、启蒙主义、全盘西化等思潮涌动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是把批判中国文化传统、引进西方思想作为主题,儒学仍旧是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的阻碍力量而居于被批判的地位的。 第二章梳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儒学发展。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的接触面日益宽广,体现在
美国学者对孔子思想的研究
作者: 许莺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论语   美国学者   孔子思想   中西文化交流   先秦思想史  
描述: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放眼中国文学和文化。孔子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国内学者对他的研究,迄今为止,可谓硕果累累。但为了深入研究,为了取得更大的进展,国内的学者需要关注并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视角度,所以国外的汉学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点。美国学者对孔子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在二战以前,美国主要的汉学师资来自于英国,尽管如此,美国的思想史研究不同于其他国家。美国最早介入先秦经典研究的是有哲学
伏尔泰的宗教思想及其与孔子学说的关系
作者: 沈睿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宽容   仁学   自然神论   天命  
描述: 伏尔泰在宗教思想方面是一个中间人物,他站在宗教人士与唯物论者之间,是个自然神论者。宗教人士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并且利用宗教麻痹、愚昧人民。伏尔泰反对这种态度。而霍尔巴赫作为一个唯物论者,则认为宗教源于人对自然的无知。宗教利用人的无知,从神的观念出发,创造出一系列学说。根据这些学说,今世的生活就可以大大忽略,僧侣和教会则成了人民与上帝之间的必经之路。所以,霍尔巴赫对宗教的起源以及后果分析之后,认为宗教必须被消灭。另一思想家卢梭强调用真实的情感而不是理性的论证来领悟上帝的存在,透过对上帝所创造的秩序和自然法
理性的足迹:从孔子到孟子的学术思想演变研究
作者: 张永祥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人性   孔学   礼乐   理性  
描述: 本课题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孔学的产生和发展所作的一次断代性、全方位的动态考察。我们重点关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着力勾勒出对孔子思想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渊源;其次,我们重点突出了孔子思想学说本身的思想内容与逻辑构成;第三,我们用大部分篇幅探讨孔子思想学说在先秦时代传播过程中的保真与变异,并努力揭示出变异背后的深层原因,力求准确再现孔学在先秦时代的演变轨迹。本课题主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孔学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分三个部分加以介绍:第一,孔学的思想文化背景。我们主要从礼、乐
轴心时代中国“游”的思想:以孔子、庄子、屈原为例
作者: 俞琼颖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漫游   游于艺     逍遥游  
描述: 本文考察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庄子与屈原“游”的思想。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研究意义、前人在这方面的工作及本文的目的;第二部分论述孔子“游于艺”的思想;第三部分浅析庄子“逍遥游”;第四部分围绕屈原贬逐之游展开;第五部分小结孔子、庄子、屈原“游”的思想的异同,并与西方“游戏说”进行对比。 在孔子那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是与“游于艺”联系在一起的。孔子以“游”的方式进入“艺”境,通过“游于艺”打开道、德、仁的体系。“艺”指礼、乐、射、御、书、数。此六艺既是技艺之艺,也是艺术之艺
宋太祖文治思想与宋代儒学社会构建
作者: 成建康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社会   科举   文治   士大夫政治  
描述: 儒学社会是中国古代的标签,它也经历了从衍生到成形的漫长发展过程。如果说夏商周三代孕育了中国儒学社会的胚胎,汉代塑造了中国儒学社会的骨架,那么到宋代经过长时期的过渡和曲折性发展,中国儒学社会的血肉及功能组织得到了全面发育和健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宋代儒学社会的发展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又有现实的必然性。它和宋初提出和一以贯之被推行的文治思想有极大关系。本文试图去建构宋太祖推行文治和儒学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个过程是:首先因为“祖宗之法”在宋代被自觉遵行,文治思想在两宋被一以贯之地执行;其次为推行文治而形成了士大
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
作者: 余亚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学   礼法   性命   儒士精神   西汉儒学  
描述: 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儒学由孔子开创,孟子与荀子分别对孔子的思想在不同的路向上进行了引申和发挥,孟子着重对善的本原性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善的内在体认与自觉,开创了心性儒学的路向,为后来的宋明理学以及现代新儒家提供了思想资源;荀子则着重对善的现实化和普遍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善得以实现的外在力量,开创了经世儒学的路向,对西汉儒学的产生及其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礼、法关系上,荀子通过对先秦儒家关于礼、法思想的批判和总结,将礼、法结合起来,以礼释法,以礼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