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茶道之“道”——品《法学家茶座》的风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家茶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牌意识   思辩风格   法学家   《法学家茶座》   法理  
描述: 我很欣赏《法学家茶座》这种形式独特的出版物,谢谢何家弘先生在《证据学论坛》之外又协助经营了一个特别的品牌,以心体验,这需要积蓄很多理性能量和很儒很雅的情怀,才能有所作为。细品《茶座》,思
法治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思想初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产   传统   思想   误区   法治  
描述: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今日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一件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工作是:把传统思想放在今日法治建设的视野,以法治为基点挖掘、分析那些蕴涵着法治建设精神营养
法治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思想初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文摘卡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产   传统   思想   误区   法治  
描述: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今日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一件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工作是 :把传统思想放在今日法治建设的视野 ,以法治为基点挖掘、分析那些蕴涵着法治建设精神
略谈先秦诸子的乐舞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乐与政通   论语   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   礼乐   思想   孟子   先秦诸子   儒家文化  
描述: 一“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礼乐”是儒家文化的乐舞观,在先秦,主要是由孔子、孟子、荀子传承并加以光大。孔子的乐舞思想,可在《论语》中得以体现。《论语·八佾》记载:孔子听说大夫季氏用八佾之舞,愤恨
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者: 暂无 来源: 课外语文(初中)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九江市   陶诗   语言特色   陶渊明   个人简历   思想   田园诗人   积极进取   文学家  
描述: 个人简历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
概谈唐代书法的历史地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法世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面   包容   创新  
描述: 唐代书法五体繁荣,名家书法与民间书法争奇斗艳,墨迹与石刻并行不悖,理论与实践相辅相长,教育、铨选重视书法。唐代书法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成为后世宗法的又一源头。唐代书法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把儒、道、释思想融入书法理论之中,又从其他文艺领域汲取营养,丰富深化了书学思想
对《六舞》历史内涵的一点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原始时期   人文意识   《六舞》   礼乐   历史背景  
描述: 周代初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为加强和深化等级制度,树立了一种乐舞形式,并用以“制礼作乐”,教化人心,宣扬其“天命在兹”、“德配圣王”的思想,这就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著名的——《六舞》。本文
试论儒文化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及内涵的时代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化   创立   改造   继承发扬  
描述: 论及儒文化的历史发展有三个重要阶段:学说的创立,思想内容的改造,继承发扬中的与时俱进;以此说明传统文化的前途在于因时而变化.
桥本左的西洋观及日本对策
作者: 暂无 来源: 日本研究论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学习   必要性   学问   思想家   西洋观   日本研究   幕府   经世济民   教育思想  
描述: 一、桥本左的学问初志桥本左(1834—1859)出生在越前福井藩的藩医家庭,8岁始随藩儒学习汉籍及诗文,10岁前后通读《三国志》,并几乎通晓其大意。12岁进入藩立医学所学习汉方医学,并从很早就帮其父从事诊疗工作。因仰慕中国宋代的岳飞而以景岳为号,15岁为自省而著《启发录》。
“使在”、“内在”与“超在”——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在   超在   内在   本体论   宗教哲学  
描述: 本文从“全球宗教哲学”的角度出发 ,把哲学本体论的根本范畴即“存在” ,界定为“使在”(使世界存在 )、“内在”(内在于世界 )和“超在”(超越于世界 )的“真正的神秘” ,即无形无相又难以描述、看似“空、无、非”实为“实、有、是”的世界本源。作者从儒、释、道等中国宗教哲学以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圣经宗教哲学的本体论引证大量的理论表达 ,支持了上述界说 ,表明了这种宗教哲学的界说所具有的普遍根据
< 1 2 ... 40 41 4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