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反思儒家文化的"常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常道   普遍意义   核心价值   以民为本   先秦儒学   反思   儒家文化   一以贯之  
描述: 儒家文化的"常道"是指从先秦儒学到秦以后儒学所一以贯之、始终坚持、恒常而不变、具有根本的普遍意义的那些道理、原则、理想或理念.这个"常道"所包含的主要内涵或核心价值应该是: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其凝聚为<易传>中的两段话,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国所以为中国"的"中华精神".
“亚圣”原非孟子独享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回   孔孟   先秦儒学   学者   尊崇   孔子   孟子   历史上   谱系   儒家  
描述: 孔子为至圣,而至圣对颜回称赞有加,颜回却坐不稳亚圣的宝座,可见,即使高贵如孔子,也不能钦定亚圣之位。在今天的儒学谱系中,孔子与孟子往往并称为"孔孟",孔子为"至圣",孟子则为"亚圣"。孟子受到尊崇的程度,仅次于孔子。其实在历史上,"亚圣"之称原非孟子所独有,儒家
“勇”观念的丧失
作者: 暂无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勇”   《中庸》   丧失   先秦儒学   中国哲学史   思想史   儒家   君子  
描述: 在《中庸》里,有智、仁、勇,三达德的说法,是把三者并列为君子的三种重要德目的。但是,在之后的儒家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发展中,勇这个德目却逐渐淡出了学者的视野,它很少被用来形容
反思儒家文化的“常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常道   2010年   普遍意义   先秦儒学   反思   儒家文化   《浙江学刊》   一以贯之  
描述: 李存山在《浙江学刊》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儒家文化的“常道”是指从先秦儒学到秦以后儒学所一以贯之、始终坚持、恒常而不变、具有根本的普遍意义的那些道理、原则、理想或理念。
略论佛教忏悔在中土的传播与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音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忏悔精神   先秦儒学   宋明理学   大乘佛教   王守仁   南海寄归内法传   汉译佛经   基本内容   印度佛教   吕祖谦  
描述: 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从根本而言,是外来异质文化对汉地文化的一次重要输入,经过与汉地本土文化的交汇互融,佛教逐步华化,并渐次扩展它的影响。到封建社会后期,儒释道三教合一最终成为华夏文明发展的主流形态,佛教对中国文化浸润深入到文化的观念价值层面。佛教忏悔在...
儒学与现代中国的老年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年人群   论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先秦儒学   孔子   老年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观   伦理道德   儒家  
描述: 儒学自从孔子创立以来,历经了二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从先秦原生儒学转化为汉武帝、董仲舒的“霸王道杂之”、“独尊儒术”;再到魏晋玄学在儒、道融合基础上,对儒学的新诠释;进而发展为唐代的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然后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转生出来明理学以及心学、气学,直到现代的新儒学。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儒学与各种学派之间的冲突、斗争、磨合、融化,经过曲折而复杂的思想历程,几度衰落而又复兴,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体系,其中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诸多精华,同时也积蓄着历史的糟粕。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政权更迭,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儒学作为封建宗法社会、农业自然经济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就其整体而言已经过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现代化建设中,儒学已经完全不起作用,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儒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已经深藏民间,长期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十分深广,牵涉到人们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心理心态等等领域,它并没有因为历史的发展而完全消失。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儒学与现代化已经毫不相干。在解决现代中国的老年问题时,我们也可以从儒学的庞大体系中,特别是从它的道德伦理的...
先秦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制民之产”   先秦儒学   民贵君轻   孟子   “仁”学   礼法并用   主观能动作用   人性论   统战理论研究  
描述: 先秦儒学张先义李道湘先秦儒学是指孔子所创立的及其在战国时期的承传。有人称为原始儒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主要经典即孔子整理的“六经”。孔子死后,儒分八派,其中最有地位和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两家的学说。【孟子及其学说】孟子...
为《汉初三儒研究》出版而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思想   先秦儒学   汉代儒学   诸子百家   三教合一   两汉经学   董仲舒   汉初   吕氏春秋   丰富发展  
描述: 儒家学派创自孔子,迄今二千五百余年,是一个植根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学派.二干多年来,儒学的发展大体上可分几个阶段.孔子终生从事教育,孔了卒后,其弟子散游诸侯国,宗师孔子,设教于四方,“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当染》)战国时号为“显学”,而以孟轲、苟卿为两大流派.孟荀的取向不同,但宗师孔子,祖述六艺,则是一致的,是为先秦儒学.两汉经学盛兴,汉代儒学为经学时代.魏晋为玄学时代,玄儒会通儒道,后来又兼摄佛理用来解释儒家经典,而以《周易》为中心.宋代以来,理学兴起,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而又吸收消化了佛道思想,反映了以儒为主,三教合一的时代思潮.现代的新儒学则是与西学结合,汲取西方思想来丰富发展儒学.从这个发展过程看来,儒学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孔子为“圣之时者也”.儒学随着时代发展,“与时偕行”是儒学的传统.其二,儒学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它能融摄各种新思想新东西,因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告子哲学的儒家归属
作者: 暂无 来源: 朱子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漆雕氏之儒   人性善恶   再传弟子   儒家思想   颜氏之儒   孔子思想   先秦儒学   子思   不动心   仁内义外  
描述: 一、告子人性论合乎儒家立场——人性的道德化研究孔子死后,儒家迅速发生分化,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至少分为子张之儒、颜氏之儒、漆雕氏之儒、子思之儒。就目前已知资料而言,子张之儒、颜氏之儒、子思之儒有无人性学说未敢断言,漆雕氏之儒结合孔子仁学,将人性论归入道德范畴,判定"性有善有恶"。在此人性有善恶两面的宗旨下,漆雕氏之儒内部对人性善恶之因却有不同追溯:世硕以为"善恶在所养",宓子贱、漆
先秦儒学起源巫史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   先秦儒学   孔子   春秋时代   起源   史官文化   冯友兰   巫史文化   《春秋》   30年代  
描述: 本世纪初,章太炎作《原儒》探讨儒的起源。30年代,胡适发表《说儒》。而后,郭沫若作《驳〈说儒〉》,与胡辩论,冯友兰则写了《原儒墨》,就儒、儒学的起源展开讨论,然此一讨论未能深入下去。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对儒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而儒与儒学之起源仍是一个疑案,鉴于当前对儒学再思考的需要,弄清儒学之起源,已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在中国上古时代,巫史原为一体,其后,“史”从“巫”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史官文化体系。孔子正是在继承与扬弃巫史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先秦的儒、儒学和儒家学派的。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