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再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   论语   学生   孔子思想   奴隶制   政治思想   唯心主义   哲学思想   奴隶主   世界观  
描述: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家住鲁国陬邑(今山东泗水),后迁居曲阜(今山东曲阜)三岁丧父,年青时当过季氏的“委吏”(管理仓库和会计)、“乘田”(管理畜牧),从事过“儒”(办丧事赞礼)的职业;中年开始招收弟子讲学,一度出任过中都宰和司寇,下台后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又四处碰壁;晚年回到鲁国,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颜子安贫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学态度   恰如其分   论语   孔子思想   贫困生   治国之道   辨正   摆脱贫困   安贫乐道   君子  
描述: 世儒常以“安贫乐道”赞许颜子,于是便有了颜子“安贫”说。但“安贫”一说并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明颜子对待“贫”的态度,因此有加以辨正的必要。一,“安贫”非孔子思想孔子思想熏陶和哺育了孔门诸弟子,我们在研究孔门弟子时,自然要涉及到孔子的思想。特别是要了解“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的颜子对待“贫”的态度,更
论语》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论语   社会主义   孔子   社会治理模式   民主与法制   德主刑辅   综合治理模式   儒家   法思想  
描述: 作为一部比较集中、系统地反映儒家法思想的重要典籍,《论语》对我国从古至今的法思想、法文化、法制度的影响最为深刻。观今宜鉴古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论语》一书中的法思想进行深入的发掘,以科学
孔子“反对汉字革新”说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汉字   孔子   许慎   古字   文字改革   颜师古注   说文解字   发展变化   语言文字观  
描述: 批儒评法时,文字改革领域也热闹了一下,发表了几篇文章,指责孔子“极端仇视和反对文字的发展变化”,“反对创造新字”,“是反对汉字革新的祖师爷,是汉字繁难化的罪魁祸首”。以上诸说的主要依据是《论语·卫灵
从“侍坐”章的旨意谈孔子的入世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参考资料   孔子思想   先秦文学   子路   入世思想   述志   正确评价   儒家学说   积极入世  
描述:论语·先进》篇的“侍坐”一章,许多注家对其章旨的理解,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不仅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影响对孔子思想的正确评价。例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侍坐”章第三十四注释
孔子的政治和教育思想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教育家   论语   认识论   季氏   孔子弟子   奴隶主贵族   子曰   教育思想   我国古代  
描述: 和牛羊的小吏,还做过帮人办丧事以糊口的“儒”。正如孔子自己所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生活的贫贱和比较接近下层社会的经历,对这位没落奴隶主贵族出身的孔子,在思想上不会没有影响。孔子的一生潦倒、不得志,官运也并不亨通,直到晚年才做过鲁国的司寇,为时仅
陶渊明尊孔与悖孔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孔   论语   倾向性   学派   孔子思想   陶渊明   思想核心   重大变化   统治阶级   思想探析  
描述: 魏晋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活跃,广泛流行,但仍以儒家为当时社会生活中唯一正统的学派。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代,自然受其社会影响。他既奉行孔子标举的“名教”观念,又追求老庄崇尚的“自然”意识,在他的思想范畴里,时而儒道相糅,他不信佛,故其思想核心,仍是孔子学说。陶渊明一生,饱经社会政治的重大变化和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消长的频繁更迭,他的思想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一般说来,他从家居、出仕及至归田之前,以服膺孔子思想为主;从归田至终老,
何必陷孔子于举世无友之绝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论语   孔子   总体素质   说服力   广征博引   因果关系   普遍主义   朋友   儒家  
描述: 看到傅浩先生发表在《中华读书报》的文章《孔子无友》,以我对孔子的敬仰(尽管我更敬仰庄子)和粗浅了解,一见标题便觉不能同意,因为说有易,说无难。细读之下,果然论点与论据之间跳跃太大,构不成因果关系;论证则过于粗疏,没有丝毫说服力。傅文洋洋洒洒,广征博引,其意为孔子当时,没有一人能够在总体素质上与孔子旗鼓相当,因此孔子可以有弟子,但不会有朋友,孔子不愧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人。这一论断之大胆,与世无孔子,万古如长夜的旧儒狂言仅有五十步之遥。
龚自珍向日本商船访求佚书的一封信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上海)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皇侃   论语   佚书   七经   日本学者   龚自珍   孟子   礼乐   历史文献  
描述: 乾隆之年,皇侃《论语疏》至;迩者,《佚存丛书》至,所著《七经、孟子考文》亦至。海东礼乐之邦,文献彬蔚,天朝上自文渊著录,下逮魁儒硕生,无不欢喜。翘首东望,见云物之鲜新。”
从六经到十三经的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古文尚书   十三经   古文经学   中国封建社会   孔子   统治阶级   四书五经   先秦时期   儒家经典  
描述: 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以儒学为主体,而儒学以经学为根本。所谓经学,指的是研究儒家经典,为诸经作训诂和阐发义理之学。历代确定和通行的儒经有十三种,即所谓十三经。它是六经经过一千余年的不断扩充发展到宋代而完成的,其间经学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认识这个发展过程,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先秦时期的六经,传到西汉只有五经,东汉时有七经之名,唐代先后扩充为九经、十二经,宋代再增至十三经。以宋版《十三经注疏》为本,现在通行的是清代阮元的校刻本。
< 1 2 3 ... 18 19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