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道教与北宋政治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道教   北宋  
描述: 唐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已经形成.北宋统治者在实行三教并重政策的同时,对道教采取扶持和尊崇的政策,道教与北宋政治之关系十分密切.北宋统治者对道教的利用和道教对北宋政治的影响是十分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
北宋鲁西南作家群体崇儒宗杜倾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体   鲁西南   崇儒宗杜   北宋  
描述: 北宋建都开封,政治文化中心西移,鲁西南作家群体应时而起,表现出鲜明的崇儒宗杜倾向,对当时诗坛所流行的"西昆体"之流弊给予了有力反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期的文化范型,宋代文化以道德化、理性化、学问
清江三孔集明钞本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版本源流   文集   宋人   老人   清江   钞本   残本   文字   北宋  
描述: 北宋文坛有孔文仲、武仲、平仲三兄弟,名重当世,然而南宋时其诗文已散佚甚多。庆元五年(1199),知临江军王(?)搜集孔氏兄弟诗文,合刻为《三孔先生清江文集》,四十卷,其中文仲二卷、武仲十七卷、平仲二十一卷。原刻本早佚,后世多以钞本流传,钞本又分四十卷本与三十卷
论宋人对《春秋》攘夷大羲的开发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圈   攘夷   夷夏之辨   宋人   夷狄   少数民族   夷夏之防   春秋   儒家   北宋  
描述: 攘夷是儒家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孔子对以"尊王攘夷"为号召的管仲便给予了高度评价,曰:"微管仲,吾其被鬟左衽矣。"《春秋》三传继承孔子之说,对"攘
北宋中叶的尊孟思潮:苏辙《孟子解》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修身   孟子   意涵   北宋中叶   思潮   仁者   儒家   君子  
描述: 苏辙(1039—1112),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同为北宋著名的大学问家。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迁谪。晚年定居颍川,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参禅为事,过
仍闻吐握延儒素,犹恐民疵未尽知——唐文人的讽喻心态面面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末   现实主义   心态   讽喻  
描述: 晚唐后期,国祚将尽,笼罩于世纪的悲哀的唐文学中依然有一股以道统为己任的讽喻现实主义诗流。这些文人致力于揭示时代矛盾和动乱,将讽喻的锋芒指向皇宦、朝臣和藩镇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弊端,丰富了反战乱、反苛政、反暴虐、反贫富不均之类的传统题材。本文以人为纲,试图鲜活展现唐文人讽喻的种种心态。
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之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藏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排佛   反思   川边兴学   赵尔丰  
描述: 清朝末年,赵尔丰在川边实行兴学、屯垦、开矿等新政,前后7年时间.其在川边的兴学"汉化"措施多被后世治边者和研究者所诟病.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考察这一段历史,认为赵尔丰的川边兴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更高一层的国家意识,而非简单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基础之上;赵所采取的排佛尊儒措施,也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而非简单的文化偏见.相反,当时所采取的种种与乡土结合的兴学办法,更表明了赵尔丰川边兴学之目的并非民族同化,而是力图把现代教育在当时条件下向康藏地区延伸.
武术文化: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
作者: 王亚明   崔同   孙德中   来源: 河南日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新闻
描述: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 ——徐光春$$博大精深远流长$$——中原武术文化的发展轨迹$$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河南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苌家拳、形意拳
全文:当时的剑术“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还创造了与将军邓展斗剑“三中其臂”而不败的记录;北宋靖康之难,二帝被俘,河南产生了一位“还我山河”的民族英雄岳飞,他的教射师傅则是周同;少林武僧助李唐之后历代武僧为光大
在刚性史料中寻找软性的情感:读《两头蛇——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汉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天主教徒   情感   利玛窦   两头蛇   刚性   士大夫   考据学   软性   史料  
描述: 两头蛇,属于爬行纲、游蛇科,尾端圆钝,上有黄色锦文,骤看颇类头部,且亦具有蛇头的某些功能,故名。在古代为大恶之物,古人素以凶兆视之。楚令尹孙叔敖,幼年尝勇而弑之,后世遂以"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相传颂。黄一农先生笔下的"两头蛇"族,并非有着这般传奇的经历,而是出自明末著名天主教徒孙元化信口所占之诗。黄氏实则是取资于其生物特性,而成其譬喻。此蛇两头俱能进退,善倒行以自保。官至莱阳巡抚的孙元化缘其首鼠两端之特异,喜而赋诗,不虞此草蛇灰线,竟成为其在朝代鼎革之际,深陷抉择(儒家伦理与严守教义)之困顿的自况。明末清初天下多故,一方面思想界众声喧哗,心学的余波,理学内部程朱与陆王之争,以及儒释道三教竞逐,使得众多士大夫逡巡于混乱的道德坐标上,举步维艰;另外一方面,由大航海时代开启的传教风尚,已将普济主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帝国。在利玛窦"文化调适"和"知识传教"政策的笼络下,中国士绅阶层多有受洗入教,以异邦之信仰为精神寄托者。然中西文化殊
欧阳修与佛教——兼论欧阳修佛教观特质及其对北宋儒学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观   欧阳修与佛教关系   欧阳修   北宋儒学  
描述: 欧阳修对佛教的理解是表层的;欧阳修评论佛教的基调是批判的;欧阳修排佛立场是终其一生的;欧阳修佛教观具有“本位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特点;在欧阳修所制定的消解佛教的策略中,不仅使佛教获得了养息的机会,而且使儒学得到了伸展的空间,从而为佛、儒关系在宋代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