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学在港澳台和海外的新际遇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教育   当代儒学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朋友有信   儒教伦理   天人一体   孔子学院   中国儒家文化   香港孔教学院  
描述: 在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儒学在世界的传播学术研讨会上,我发表了一篇<全球化条件下儒学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的论文,说:儒学是发源于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但是儒学早就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孔子既是时间人,又是空间人.从时间上来说,孔子跨越了两千多年,经过多次文化交流,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四种类型的儒学:独尊儒术型、儒道互补型、三教合一型、四教会通型,今天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元融和型儒学.从空间上说,儒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文化遗产.除了中国儒学,还有日本儒学,日本的孔子;韩国儒学,韩国的孔子;新加坡儒学,新加坡的孔子;……甚至也有法国的儒学,法国的孔子;西儒……这些儒学都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当今,儒学要真正现代化,就必须真正世界化.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史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儒学教育   《孝经》   《公羊春秋》   儒学传统   《春秋》学   《论语》   帝王之学   《诗》   《尚书》  
描述: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王健两汉是儒学独尊的时代,以武帝改制为起点,儒家思想与王朝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两汉君主尊儒崇经,稽古礼文,对儒学的研习逐渐形成儒家政治格局下的一大历史传统。封建皇权在儒学领域的理论行为,提高了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文化素...
元代的儒户与地方官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典章   驱口   儒人   儒学教育   《元史》   庙学   窝阔台   政府保护   蒙元   地方官学  
描述: 儒户,是元代的'诸色户计'之一。其设置,是元政府保护儒人的手段之一,也是发展儒学教育,尤其是地方官学的重要措施。
朝鲜的孔子庙:儒家思想深远影响的象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教育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深远影响   社会背景   思想影响   崇儒重道   孔庙   十三年   封建王朝  
描述: 朝鲜是中国以外孔子思想传入时间最早、传播领域最广、接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国家。孔子思想传入朝鲜后,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推崇孔子,表彰儒学,显示崇儒重道,历代封建王朝陆续修建奉祀孔子的庙宇,使朝鲜成为中国以外建有孔庙最多的国家。孔子庙发展的社会背景
论汉代儒学的社会化走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孝经》   儒学教育   汉代儒学   社会成员   白虎通义   礼仪规范   《论语》   社会化   社会生活  
描述: 先秦时期,儒学基本上是知识分子拥有的“精英文化”。到汉代,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儒学突破原有形态,转化为涵盖广泛的“大众文化”。本文用“社会化”来概括汉代儒学的这种变迁。所谓儒学社会化是指,在国家政权的倡导、推动下,儒家知识分子及儒生化的官吏通过教育、教化的手段,将儒学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礼仪规范灌输给社会的各个阶层,使之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信仰和生活模式。这一文化进程不仅对儒学自身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传统思想文化、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对国家社会生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今日所称的“儒教中国”就是汉代儒学社会化的结果。以前,学术界对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学与国家政治的结合注意较多,相对忽视了儒学对社会生活的浸润.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些探讨,请方家指正。
儒学教育在东北近代的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教育   儒家教育   儒学教育   封建教育制度   书院   洋务运动   古今之争   清政府   “中西之争”   教育思想  
描述: 儒学教育在东北近代的演变王雷长期以来,我们对儒学教育的研究,偏重于中原儒学教育。而儒学教育在东北的影响与发展很少得到认真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因而造成了东北儒文化研究的薄弱。要弄清中华儒学文化的全貌,研究儒学传承与影响的特点,就必须对儒学进行全方位的研...
北朝儒学教育及其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化   孝文帝   中原地区   儒学教育   原始社会末期   华夏正统   封建化   北朝   地方官学   中央官学  
描述: 北朝鲜卑拓跋部统一北中国时,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而此时的中原汉族早已建立了成熟的封建制度,其若要以华夏正统帝王的身分去统治文化经济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并获得汉族民众的认同,就要尽快完成封建化的进程。因而必须采取崇儒政策,开办学校,推行儒家教化,并培养儒士为其封建化服务。正是由于这种政治上的原因,北朝各代统治者莫不以尊儒兴学为急务。北朝的儒学教育也因之得以蓬勃发展,学校普遍恢复,规模扩大。同时,北朝儒学教育的发展又大大加速了鲜卑民族的汉化和社会封建化的历史进程,从而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和统一民族的形成。
浅谈儒学对河湟地区人们求知观念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科举制度   儒学教育   河湟地区   乡镇企业   书院   青海民族研究   《五经》   功利性   民族教育  
描述: 儒学作为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存在了2000余年,在我国大地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学中的精华,至今仍为人们继承和发扬。然而,儒学中的一些糟粕也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本文仅对儒学在河湟地区人们求知观念上的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民族教育等诸问题的对策性研究上,有所裨益。 一、儒学的特质与求知观念的功利性 儒、释、道三家学说,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并行存在,都曾有荣登国学(或国教)宝座的辉煌历史。然而,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释,即佛教,东汉时传入我国。佛教从“神不灭论”出发,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生的幸福,注重来世。道,即道教,是在老庄思想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道
儒学的教育伦理与官师治教体制的承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价值   科举制度   儒学教育   教育伦理   传统教育   价值形态   价值取向   儒家学说   教育思想   政治秩序  
描述: 历史上,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一直体现为古代人文精神的揄扬,但同时又是封建伦理教化的基本形式。由于儒学缘附政治的致命缺陷,使它只能作为意识形态化的工具形式,适应不同时期皇权一统的政治需要。当儒学教育与科举制度相衔接并上升为官学以后,“以吏为师”、“官师治教”的官方教化思想便逐渐包涵了先儒的人文理想,教育的手段和形式也随之为官府所垄断。当儒学教育的伦理精神把群体取向疏导到凝聚宗法结构的目标时,儒学义理所涵化的类似神学精神的价值形态,便显现为威权体制、人伦秩序、道德规范以及传统均平心理的交叠混融,并对社会产生持久性的影响。其结果不仅抑制了人格自立和人性向善的教育理想精神,也排斥了科学认知和理性自觉的教育终极价值。教育伦理与教育价值的错位,是中国数千年积贫积弱的深层文化原因。
论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文化中的儒学传播影响和发展(之二)
作者: 杨翰卿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极而太极   王崧   儒学教育   哲学文化   太极说   云南经济日报   天地之性   北方少数民族   《易传》   儒家学者  
描述: (四)云南少数民族哲人学者的儒学贡献:高奣映的儒学创获清初云南姚安府土同知、儒家学者高奣映~②,是云南少数民族中的白族,或说彝族。《云南经济日报》载李国庆文称高奣映“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彝族学者和文学家”~③。然当今学界多认高奣映为白族,如萧万源、伍雄武、阿不都秀库尔等著《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龚友德著《白族哲学思想史》,皆以高为白族。无论白、彝,据当今一般观念,高奣映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