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选注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功德   五台山   佛教教义   楹联   三教   极乐世界   牌匾   解脱   文殊  
描述: 合三教,纬万法,齐参应无所住总五色,空一切,皆幻作如是观(龙泉寺)合三教:综合三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道、佛称为三教。纬万法:纬,《释名·释典艺》:“围也,反复围绕以成经也。”此处亦为综合之意。万法,所有各种事物和现象。
“杂家”小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资本家   货摊   小议   杂家   杂学   降级   专家   异物   习惯势力   文学研究  
描述: “杂家”之名由来已久,开头似乎也算一,在“百”之列,后来就逐渐降级,不但被醇儒瞧不起,也被别种专家目为异物了.现代以来,情况未改,一被称为“杂家”,就象一个摆杂货摊的小贩一样,大资本家固然根本不会把他放在眼里.成为习惯势力之
孔氏家族的财富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摘旬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孔氏家族的财富
“儒”之“儒”新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科学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儒”之“儒”新解
明代的科学家和艺术朱载堉
作者: 暂无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经世致用   十六世纪   徐光启   自然科学   十二平均律   艺术科学   数学   注重实践   管口校正  
描述: 明嘉靖到万历年间,即十六世纪,在我国坚实的封建土壤中萌发了微弱的资本主义,从而造成了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的大发展。学者厌世儒空谈之陋习,舍章句而求实学。他们走出书斋,不事空谈,不从经典;探讨自然,调查现实,重视真知;实地考察,注重实践,经世致用。从十六世纪中叶起的约一百年间,出现了像李时珍(1518—1593)、朱载堉(1536—1612)、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1587—1641)、宋应星(1587—?)五个科学巨人,产生了如《本草纲目》、《乐律全书》、《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五本科学巨著,形成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最为灿烂的科学活动时期。朱载
孔子为什么称儒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儒家学派   说文   创始人   解释   文弱   孔子   历史上   人称   外貌  
描述: 徐喜辰同志在《孔子何以称为儒家刍议》一文中认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这个儒家之儒应当如何解释,胡适说儒是“外貌表示文弱迂缓的人”。郭洙若说“古之人称儒,大约犹今之人称文绉绉,酸溜溜,起初当是俗称而有轻蔑意的称吁。”上述看法,都是根据《说文》:“儒,柔也,求士之称,从人。”需声立论,但其解释,恐非确
中国的儒家、道家与西方的日神、酒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神精神   儒家思想   狄俄尼索斯   道家思想   深远影响   世界文化   重大作用   酒神精神   传统儒学   心理结构  
描述: 在当今的“文化热”中,传统儒学以及与之相补充的道家思想是两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尽管人们对儒、道思想自身的价值、历史的意义和未来的命运有着种种不同的分析、评价与推测,但作为汉民族社会——心理结构的思想根基,儒、道思想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漫长岁月中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则是大部分同志所公认的。因此,无论是要发扬我们的文化传统还是要改造我们的国民性,都有必要把这种思想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宏观的领域中加以考察。
儒、道二思想的地域特点和最初交融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自然崇拜   儒家思想   原始信仰   思想体系   人为宗教   宗教观念   儒家学说   太极   传统文化  
描述: 、任达,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是《易经》萌发出来的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而在《易经》中亦可寻觅出孔子用自然事物的性质和变化阐明哲理的思想方法、中庸思想和一些概念的端倪。《易经》中的太极、神、道、德、器、通、变、几、微凝聚着倡、道两的智慧,它实现了两思想的交融。
道家思想与苏轼
作者: 暂无 来源: 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赤壁赋   超尘   超旷   仲举   外儒   疏宕   有为而作   宏观把握   忧国爱民   儒家政治  
描述: 苏轼的思想,有的论者认为其显著特点是“杂”,是佛、道、儒三思想的融合;有的论者提出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大致以“外儒内道”的形式统一起来,等等。而到底对苏轼的思想怎样认识,一直存在着大同而又各异的看法。这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对道家思想在苏轼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怎样理解。
回忆著名教育林砺儒老师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范教育   教育学院   教育事业   老师   马列主义   三十年代   小学教师   高等师范学校   文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描述: 我的老师林砺儒先生一生从事师范教育,培养了数逾万计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本世纪著名的教育之一。在当前全国空前开始重视师范教育的时候,便很自然地引起我对他
< 1 2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