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朱熹“逃禅归儒”的思想转变
作者: 何乃川   林振礼   来源: “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朱熹“出入于释老者十余年”。(《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江元适》)尔后经过“考究”,得出“毕竟佛学无是处”(《朱子语类》卷一○四)的结论。用清人懋竑的说法,此乃“知释氏之非”,借用清代思想家颜元
惠安青山和台湾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安县   嘉庆本   历史事实   莆仙   台湾   州府   尊王   华氏   三国志   台北市  
描述: 从惠安带往台湾奉祀的主要神灵有青山(灵安尊)、金王爷、三一教主等三种。其中,只有青山是本源于惠安的地方神。金王爷是往昔泉州府各县共信的诸多王爷之一,而三一教主是惠安人受莆仙地方信仰的影响,信仰
绩与魏晋风度
作者: 贾晋华   来源: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绩是隋唐之际一位复杂而奇特的诗人。他一生三仕三隐,显示了社会事功与个体人格之间的深刻矛盾,这一矛盾最后解决于模仿魏晋风度、实现个人价值。而他的诗歌创作,正是这一矛盾结果的产物。绩出身于“地实儒素,人多高烈”的世家,其兄通又自
从法先王看孟荀政治观及其差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先王之道   奴隶制   封建制   法先王   孟子   孟荀   中国哲学   政治观   君子  
描述: 孟子主张法先王,他说: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离娄上》)又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同上)荀子呢?也说: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非相》)可见荀子也是主张法先王的.但正是在法先王的问题上,荀子却对孟子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非十二子》)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认定这是荀子不赞
试论淮南王刘安对学术文化事业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南子   汉书   藩王   班固   学术文化   河间献王刘德   汉初   刘安   梁孝王   西汉前期  
描述: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前期一位对学术文化事业卓有贡献而又以谋反被究自杀的藩。《史记》、《汉书》本传虽然只着重记载了刘安谋反的史实,但我们仍可从某些片断叙述或其他资料以及刘安传世的著作等方面,窥探到他在
荀子大儒“法先王”证及其他-读荀札记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大儒   补充   礼义   先王之道   法先王   制度   百家异说   杨注   周公  
描述: 之,则晻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可是,唐儒杨椋在其《荀子注》中却说:"以浅持博,谓见其浅,则可以执持博也.先王当为后,以古持今当为以今持古,皆传写误也."清儒卢文绍对杨注没有怀疑,只是补充说
绿茵飞将军足坛儒将才--王后军其人其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体育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其人其事   高丰文   空间限制   所累   阵型   欧洲足球锦标赛   招惹是非   威风八面   一晃而过   流年似水  
描述: 初见王后军,你一定惊奇。眼前这位门庭饱满、肥头大耳、大腹便便、活脱脱一尊菩萨像的中年男子,竟然有“绿茵飞将军,足坛儒将才”的美称?然而,当你仔细瞧瞧他那双充满智慧光彩的眼睛,听听他那稳稳当当、坦诚直率的言谈,或许你会产生一种预感。这位貌不惊人的胖家伙,是个人才。是的,他是个人才。王后军,1944年生人,家住上海滩,自幼迷恋足球,一日不踢就脚痒难忍,不思茶饭,每日放学就在狭小弄堂内操练球技,或颠,或盘、或传、或射,更多的时候是与一帮顽童学友,兵分南北,进行对抗,展开激战。弄堂狭小弯曲,且行人较多,在那样的天地里踢,受空间限制,较易练就娴熟的脚法,养成细腻配合的意识,若大刀阔斧,猛冲猛打,就难免今日踢碎东家之窗,明日射破西家之皿,那就不仅要
再评《中国历代诗话选》-兼答大鹏同志
作者: 暂无 来源: 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大鹏   杜诗   中国历代   《石林诗话》   秦少游   语录   师氏   详说   杂说  
描述: 标点等方面部分疏误。该书编选组主持者大鹏君执笔撰成答辨之文(见《文学遗产》一九八八年第三期),许以摘瑕攻阙之友,表示愿就文献大端继续讨论,以争学术之是非,是以不揣冒昧,复为此文。《诗话选》(简称,
从郑珍哀望民的诗看清王朝的没落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没落   封建社会   清代   封建末世   现实生活   清王朝   知识分子   官吏   郑珍   贵州遵义  
描述: 有清一代,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郑珍(1806—1865),系贵州遵义人。他经历了清代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这期间,是清王朝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年代。清廷外交失败,割地赔款;内政腐化,官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国内,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在贵州各族人民反清起义此起彼落。清廷军队不能外御其侮,只能用来镇压人民。生活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郑珍,虽举于乡,然廷试进士屡试不中,因而只作过短期幕僚和县教谕,大半生怀才不遇,生活于农村,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便能亲身体察民间疾苦,敢于正视封建末世的现实,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感赋。他虽然也写了些
西汉经学的发展与王莽改制
作者: 暂无 来源: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书   王田制   灾异说   汉武帝   汉儒   立于学官   西汉经学   董仲舒   春秋公羊传   王莽改制  
描述: 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因为这场改制运动的特点是据经托古,而又别有新意.所以,它的出现同汉代经学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一、西汉经学的兴起和发展汉代经学即对先秦儒家《六艺》的注释和研究.通过传释儒家《六艺》以推演其义.汉武帝即位后,立《六艺》为《五经》(《乐》已散佚),经学之名由此始.春秋时期创始的儒家学说,主要著作即为《诗》、《书》、《礼》、《易》、《乐》、《春秋》,即所谓《六艺》.战国之时,诸多学子研究传释《六艺》,分成若干派别,著名的有八派,在这八派中,除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两大派别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外,其余诸派多在《六艺》的传释上产生分歧.整个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在诸子百家中最为强盛,被百家诸子奉之为“显学”.秦朝一统后,独柄法家学说,禁绝儒学,儒学典籍濒于灭绝.汉初,汉惠帝“除挟书之禁”,儒家诸子又获得了自由争鸣的环境,公开地研究《六艺》.但是,当时他们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难的,经过秦火焚书及其数年战乱,儒家典籍大量散佚残缺不全,甚或只凭口耳相传,所以补正阙疑.教授弟子城为当时的急迫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