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蒲松龄的科举经历与《聊斋志异》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文集   世代   行述   聊斋志异   弃儒经商   蒲松龄   创作   文字   士子  
描述: 自从科举制度确立起来的千余年时间里,和科举制度关系至为密切的文人,大约可以说无过于蒲松龄了。他几乎终生在科举应试的泥潭中挣扎,而且在长达半个世纪左右的写作生涯中屡屡以之为题材。蒲松龄生在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个世代耕读之家。祖上虽没有出过高官显宦,可终究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到得蒲松龄一代,其家虽已很消乏,但琅琅书声并未绝响。其父蒲槃虽因家计艰难,加以二十几岁尚未能掇一芹,于是弃儒经商。不过待到家境亨泰以后,便又
历代贬孟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充   节文   先王之道   秦始皇   论衡   孔子   政治思想   孟子   司马光   经术  
描述: 孟子和他的政治思想曾对后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甚至被推尊为“亚圣”,与孔子一起成为后世人们崇拜的偶像。但是历代对孟子的贬斥也是史不绝书。早在秦代,奉行法家学说,厉行君主专制独裁的秦始皇就对其学派进行过严厉的打击,“秦去经术,焚诗书,孟子徒党尽矣。”(赵岐《孟子题辞》) 汉代王充作《论衡》,有《刺孟》篇,对孟子尽其挖苦奚落之能事。言其“论不实事考验,信浮谣之语。不遇去齐,有不豫之色。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
孟子与经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   三年之丧   司马迁   滕文公   孔子   诗经   孟子   春秋   赵岐   论诗  
描述: 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题辞》)可见孟子也是传经之儒。孟子于五经中,除了《易经》没有讲到以外,其余《诗》《书》《礼》《乐》《春秋》都有所论述。 (一)孟子论诗司马迁说:孟子与其徒公孙丑之属,“叙《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荀列传》)所以赵岐说他“尤长于《诗》《书》”。现在《孟子》中引《诗》论诗的,不下三四十则,可见司马迁、赵岐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孟子》中讲到诗的兴衰,他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以下
博物志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4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南子   体例   异同   湮灭   古籍   古类书   死者   通知   敦煌   知人  
描述: 古人多有随意钞录之作,此书亦其一也。其题署何人,全不足据。书亦绝无体例,盖乡曲陋儒之所为,古类书弘博者维俎二四三甚多,皆不传,而此等书独有传于后者?卷帙少则迻录易;且不知体例之人所为,正为不知体例之人所说,通知著述体例之士少,不知著述体例之人多;而此等书遂传之寖广,不易湮灭矣。然其为物既古,则作者虽陋,而仍时有可采。以其与他古籍间有异同,足资参证,又或足补他书之所不备也。如云:「泰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关系之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中国历史   思维方式   独尊儒术   统治阶级   儒家文化   西方资本主义   发展规律  
描述: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是人类的共有财产,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总体。同样,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它的发展历史,从而形成了民族文化。中国文化是复合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区域的文化,同地异时的文化和同时异地的文化,同时并存和互相渗透。由于中国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所以它在结构上体现了“一”与“多”的统一。进一步而言,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是“一”,吸收各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多”,历代统治阶级的独尊儒术是“一”兼取儒、道、法、墨各家治术和容忍儒、道、佛三教并存是“多”。它们就构成中国文化整体,因此,从根源上看,它不是一根而发,而是殊途同归,是各种文化的大汇合。如所周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只看文字记载便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但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引起了很大影响,而它们之间发生冲突,彼此渗透、交融。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它的总体构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近现代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元融合。但这三种文化成分没得到理想的整合,尤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华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两者是否可以相容,如何调适的问
论两汉综合学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学术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   综合   民族大融合   民族共同体   董仲舒   交汇融合   法家思想   两汉   儒家学说  
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两汉不仅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两汉政治上的内霸外王和学术思想上的儒法合糅,是秦和齐鲁等地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反映。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黄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古代居民,经过长期交汇融合,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就是华夏族。华夏和其它各族在春秋战国时期混居杂处,交往密切,并没有清晰的界限。由于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之中,加上自然条件等的不
“赋比兴”今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艺术手法   赋比兴   兴于诗   章炳麟   社会作用   道德伦理   朱自清   雅颂   郑玄说  
描述: 自从《论语》中说:“诗可以兴”,“兴于诗”,两千多年来,关于赋、比、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汉代经学家郑玄说:“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把“比兴”训为“美刺”“讽喻”,于是众儒便索隐影射、穿凿附会,把“比兴”解释为讽刺社会现象、宣扬道德伦理的诗的社会作用,以合于“文以载道”。刘勰也说过:“环臀以托讽”,“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这算是社会作用说。还有文体说。章炳麟《国故论衡·六诗说》中把“赋比兴”与“风雅颂”统称为诗的六种类型。朱自清也怀疑:“赋比兴”“原来大概是乐歌的名称,和风雅颂一样。”①此说本于《周礼》:“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在《毛诗传》中变称为
论墨家的功利主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道家   功利主义   小生产者   墨家学派   爱利   个人利益   利人   物质利益   儒家  
描述: 中国的功利主义传统是先秦诸子奠定的。先秦各派除庄周道家外几乎都是讲求功利的。先秦儒、法、墨三大学派都有影响巨大和各具特色的功利主义。本文着重论述在先秦诸子中曾影响巨大的墨家学派的功利主义,并阐明其阶级属性。
沿误成习词语例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语   弥勒佛   周易   断句   孔颖达   古书   曹操   三国志   健讼   醉翁谈录  
描述: 由于古书断句或对词语的误解等原因,有的字词原意搞错了,这样以错就错,出现了些沿误成习的词语。人们可以承认沿误成习的某些词语,但对其来龙去脉应当有所了解。《周易·讼卦》:“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孔颖达疏:“犹人意怀险恶,性又刚健,所以讼也。”《周易》原文应从“健”字断句,后人误把“健”、“讼”二字连读,因而用“健讼”一词指称人喜好打官司。如宋罗烨《醉翁谈录·断人冒称进士》:“有一健讼人,每假儒冠,妄生事节,到官虚妄,蒙宰公收罪引试‘险而健讼’,其人略不能措词。”清平步青《霞外(?)屑·时事·弥勒佛治世》:“闻健讼诬控者,其呈词尾辄有‘当今弥勒佛持世’云云。”
论束脩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晏   左传   论语   皇侃   朱熹   孔颖达   孔子   郑玄注   礼记   源流  
描述: 未被后儒继承,声息渐衰,险成绝嗣之论。主张“干肉说”的魏有何晏,梁有皇侃,宋有刑(曰内)、朱熹,元有许谦,明有张居正,清有刘宝楠,真可谓人多势众,洋洋大观: 1.《论语集解义疏·卷四》皇侃疏:“束脩十束脯也。古者相见必执物以为贽。……
< 1 2 3 ...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