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大学》探究儒家思孟学派的教育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6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大学   八条目   孔子   唯心主义   思孟学派   孟子   明明德   教育思想   儒家  
描述: 一根据《韩非子·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可见自孔子死后,直至战国末期,儒家派别甚多。但八派之中,影响后世最大者,厥惟孙氏(荀卿)之儒与孟氏(孟轲)之儒。而孟子上与子思(孔伋)之儒、下与乐正氏(乐正克)之儒都有师承关系,所以从子思经过孟子再到乐正克,就形成所谓“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的主要精神何在,可由孟子与荀子学说要点的对照比较而得知。我们知道,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和“礼”。从唯物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礼”的思想的是荀子;从唯心方面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的是孟子。孔子论人性,只讲“性相近,习相远”。荀子则以为人性本恶,因而注重“礼义法正”的外部约束;孟子则以为人性本善,因而注重“善端扩充”的内部省察。应用到教育方法上,荀子注重“师法权威”,孟子则注重“启发诱导”。因此,孟子的思想,大体说来,其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从性善论出发的),其方法是内省的(甚至是神秘的)。这是
欧阳竟无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孔佛无异   无余涅   欧阳竟无   二转依   年谱   儒学复兴   孔子真精神  
描述: 这四篇文章分别从欧阳竟无的佛学思想、复兴儒学思想、佛儒融通归一思想和生平活动方面,对欧阳竟无的生平活动和主要思想观点进行了论述,这对于促进欧阳竟无及近现代中国佛学史、思想史研究,是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中庸   儒家思想   皎然   马文化   饮茶   儒学   茶道精神   积极入世   文化思想  
描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由此派生出其他子系文化.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自己的基点,崇尚火与力,以力横决天下.而中国尊的是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平和、温厚、持久.这造成后来的儒家以中庸
《易》《庸》之学片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传   形上学   阴阳家   中庸   道家   儒学发展   文化史观   秦汉之际   文化心态   儒家  
描述: 儒门有《易》、《庸》之学,乃战国末至秦汉之际的儒生们,在被坑、被黜的逆境中仍然自强不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认真吸取道家、阴阳家思想而努力营建的儒家的形上学
《易》《庸》之学片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传   形上学   阴阳家   中庸   道家   儒学发展   文化史观   秦汉之际   文化心态   儒家  
描述: 儒门有《易》、《庸》之学,乃战国末至秦汉之际的儒生们,在被坑、被黜的逆境中仍然自强不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认真吸取道家、阴阳家思想而努力营建的儒家的形上学
和合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经贸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为贵   道德经   二元论   中庸   道说   现代系   对立统一   唯真   慈悲为怀   阴阳  
描述: 成。结构全无,何之以有有?佛说慈悲为怀,乃以和求合;道说阴阳合抱,乃崇和合不离;儒说和为贵,崇道中庸,也主和合不离;西洋基督等教倡爱心与海过,也是以此求和合;古今中外,诸教林立.诸说纷云,唯真主
五伦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4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群   中庸   墨子   小康   先王   孟子   五伦   变革   不可知   兼爱  
描述: 无论诸子书,即儒书之言伦纪者,其说亦不一律五伦之名,特见于中庸,最为人所习熟,遂奉为不刊之典耳。经子言伦纪,全与中庸合者,惟吕览之十际。壹行:「先王所恶,无恶于不可知;不可知,则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际败矣十际皆败,乳莫大焉。凡人伦,以十际为安者也;释十际,则与麋鹿虎
伊藤仁斋诠释《中庸》之盲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朱熹       良知     中庸发挥     伊藤仁斋   中庸章句         孟子   已发未发   天命  
描述: 德川时代的古典儒学者伊藤仁斋,为儒家经典《中庸》所作的注释书《中庸发挥》,检视了原典中的术语在古文中的用途,企图恢復这些术语的「古义」。數百年前,朱熹诠释《中庸》的《中庸章句》,提出一些形上学
论儒佛交涉与宋代儒学复兴--以智圆、契嵩、宗杲为例
作者: 洪淑芬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智圆   宗杲   儒佛交涉   中庸   契嵩   道统论   尊韩   宋代儒学复兴   儒佛会通   非韩   古文运动   理学的形成  
描述: 宋代是儒學復興的時代,也是儒者排佛最劇烈的時期,同時也是士人參禪學佛以及儒佛交涉極為頻繁的時代。在儒佛頻繁的來往中,不但促進彼此思想的交流與融合,佛教徒也實質參與了宋學之開展的重要任務。孤山智圓、明教契嵩、大慧宗杲這三位宋代高僧,不但是宋代天台宗、雲門宗、臨濟宗的重要大家,同時都具有極淵博的儒學涵養。他們的年代,分值宋代學術演變的三個重要階段,包括宋初尊儒復古、北宋中期古文運動達至顛峰而理學開始萌芽期、南宋理學成熟之前期的三個階段,其儒學思想不僅具體回應了當時的儒學復興,也與宋代學術思想的發展與演變密不可
略论儒学对武术理论的影响
作者: 刘春风   曹展   来源: 2005年湖南师范大学第一届青年科技论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格物   中庸   文化源   哲学思想   法家   传统文化   儒家   形神   学习   道家   文章   武术理论   仁爱   儒学  
描述: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文章认为武术理论深受儒学的影响,重要的有七个方面:“仁爱”观。“中庸”现,“格物”现,“至诚”观,“养气”观,“形神”现与“学习”观。
< 1 2 3 ...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