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
作者: 文正东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演变   儒学   师生关系  
描述: 文章将历史上师生关系的变化置于儒学演变的背景中来考察。在先秦从儒到儒学的演变过程中,儒学吸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两汉时期,儒学宗派化、神学化和政治化,表面上独尊,实际上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变为一种服务于皇权的“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在与佛教和道教的纷争、交融中曲折发展。两宋时期,经朱熹之前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后,增强思辨性,以理学的形态出现,更能圆融地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理论体系更为成熟。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影响扩大。到了晚明时期,理学逐渐僵化,走向形式教条
“厚道今主”,“酸心旧臣”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生殿   孔氏   中国古代戏曲   孔尚任   罢官   传奇色彩   疑案   知识分子   桃花扇   康熙皇帝  
描述: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长生殿》和《桃花扇》是两部历史剧的经典之作,他们的作者以“洪北孔”并称于世。这两部作品在给它们的作者带来殊荣的同时,却都留下了颇有传奇色彩的罢官疑案。康熙二十八年(1689
《汤姆叔叔的小屋》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暮鼓晨钟,以告闽南县林先生琴,先生博学能文,许同翻译之事……后车之覆,前车之鉴。窃愿读是篇者,勿以小说而忽文,则庶乎其知所以自处已。” 灵石著文介绍林、魏在译书时“且泣且译,且译且泣,盖非仅悲黑人之苦
吴虞:时代病人与新女权
作者: 暂无 来源: 看历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虞   封建礼教   时代   女性权利   康有为   柳亚子   妇女观   女权思想   陈独秀   孔教  
描述: 吴虞,生于1872年,字又陵,号黎明老人,四川新繁人。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法政。1907年回国后,在成都担任教职。虽偏居西南一隅,却在《新青年》《女界报》《甲寅》《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非儒排孔、非孝平权的言论,痛斥“圣贤误人深”“孔尼空好礼”,得到胡适、陈独秀、柳亚子等人的肯定。他发表《吃人与礼教》一文,是提出“吃人的礼教”观点的第一人,更被胡适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但在研究者眼中,他更是那个时代中“中国社会的病人”。 吴虞的家庭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女性权利、家庭和婚姻等问题上的看法,这也是他日后著文抨击孔教制度的重要内容。他那些决绝反抗儒家封建制度的观点,与这些新思潮媒体的立场一拍即合。1917年6月,吴虞假妻吴曾兰之名发表《女权评议》。吴虞的女权思想,正是社会转型期新旧女权思潮交汇的写照。 吴虞幼时上过私塾,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后去日本留学,虽所学不丰,但多少沾了点洋气。他利用1911年至1918年的消沉期,广泛阅读中西典籍,尤其是他作为封建家庭的“不孝子”,需要从《进化要论》《群学肆言》《民约论》《社会学》《太西学案》《大美国史略》《女权发达史》《东洋伦理学史》等西学经典中寻找精神支持,又在四书五经寻找批驳对象。
古文阅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士   山子   阅读   周南   别号   经书   袁枚   美男子   宋儒   圣人  
描述: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
曾国藩“笨干”成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意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资源   主要任务   左宗棠   事业   曾国藩   太平军   李鸿章   成就   湘军   学习方式  
描述: 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曾国藩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
张充和的生平与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913年,张充和生于上海,祖籍安徽合肥。淮军将领出身的曾祖张树声为晚清名宦,官至两广总督、通商事务大臣。辛亥革命后,张充和的父亲张冀牖迁家到苏州,在那里办乐益女中,倡导新式教育。但张充和出生后不久即被祖母抱养,在安徽老家接受传统教育,九岁时在吴昌硕弟子、精于楚器研究的考古学家朱谟钦(拜石)先生指导下学习古文和书法,直至十六岁才回到苏州接受新式教育。 1933年,张充和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作旁听生,次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当时北大文科教授中颇多硕儒,如胡适、钱穆、闻一多、俞平伯等,张充和都听过他们的课。1935年,张充和病休,回苏州养病,并参与经办父亲开创的中学和其它工作。1936年,《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储安平赴英国考察留学,张充和接任副刊编辑,在此期间,发表了一些小说和散文,文笔清新。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充和先赴安徽老家避难,后辗转抵达昆明,任职教育部,和朱自清、沈从文等一起编教科书。是时北大、清华、南开也西迁,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昆明成为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心。在昆明张充和与许多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人士均有交往。 1940年,张充和转往战时的陪都重庆,任职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
曾国藩“笨拙”的思维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曾国藩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
曾国藩“笨拙”的思维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幸福·悦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要求   精神资源   科举   左宗棠   谦词   曾国藩   思维方式   李鸿章   太平军   湘军  
描述: 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曾国藩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
曾国藩“笨干”成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宗棠   曾国藩   成事   李鸿章  
描述: 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曾国藩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
< 1 2 3 ...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