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仁爱”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帮助他人   现代社会   仁爱思想   道德规范体系   孔子   仁爱精神   《论语》   孙中山   “仁爱”  
描述: 儒、墨、道、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大支柱,但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本文旨在探讨仁爱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沿革,并思考继承与弘扬仁爱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一 从字源看,“仁”字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得较晚。据考证,“仁字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我们在春秋以前的真正古书里面找不出这个字,在金文甲骨文里也找不出这个字。”(郭沫若:《十批判书》)仁字最先出现在《诗经·国风》里,《郑风·叔于田》云:“洵美且仁。”《齐风·卢令》载:“其人美且仁。”但其含义均是赞美“武士的男性气概”。(黄俊杰、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
读《字诂义府合按》札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书   时代层次   转音   黄生   《孟子》   《义府》   《论语》   俗语   小篆   札记  
描述: 《字诂》、《义府》,清黄生所撰,分别采入《四库全书》之“小学类”与“杂家类”.后其族孙黄承吉加上按语,合刊为《字诂义府合按》.黄生,字扶孟,别号白山,生于明朝天启年间,差不多与顾炎武同时,而比高邮王氏早一百多年.其名气虽远不及顾、王二氏,然观其书,不觉叹为观止,正如黄承吉后序中所说“乃实有见于声与义之相因而起,为从来先儒之所未明”,“其于声音之道,为汉、晋以来诸家所无通贯之造境.”于是细读此书,写下这篇札记,先述其学术成就,再论及其治学方法.
君子观:《论语》与《周易》之比较(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上主义者   卫灵公   孔子   自强意识   《周易》   《论语》   君子观   《谦》   君子之德   管仲  
描述: 本文是对历史上两部儒学著作《论语》和《周易》之君子观以及由君子观而引发出来的几个问题的详论。全文共三节。第一节,经比较和分析发现孔子的“君子”一词有三种指意,即职位君子、德位君子和政能君子。其中,职位君子用之稀少,已处于逐渐淘汰之列;对于后两者,孔子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在此,特别提出了孔子并非如后儒所想象中的那样是个道德至上主义者,他希望君子有治世之功。第二节,《周易》卦爻辞中的“君子”既指职位君子又指德位君子但重在后者;德位君子重中正、自强、谦虚和知机,目的均为得吉无咎而非自满自足之道德独立体。第三节首先探讨了“君子”古义和“新型君子”的问题,认为世袭制下的职位君子是君子之古义而生的产物,孔子的君子观即以德能之有无来指称君子是从孔子改革既存社会的理想出发的,目的是以贤才制代替世袭制,从而使君子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基本力量;《周易》作者有可能受孔子影响接受了以德来定位君子的思想,这是两书最大的共同点,但《周易》不可能产生政治舞台故而没有出现政能君子。其次是探讨了君子观阐述的角度问题,孔子从现实角度出发,既把君子定位在平民尤其是平民知识分子阶层,又使其君子现成为现实人生的指向标并具有批判精神;《周易》的角度是效?
论朱熹的解经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易》   《大学》   《诗集传》   朱嘉   朱熹   《论语》   《易学启蒙》   《诗》   《孝经刊误》   解经方法  
描述: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平生重视对儒家经籍、元典的解读,以“经义”释己见,认为通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将“经学”形式与理学内容相结合,不仅能重构一个完备的儒家“道统”体系,在儒、释、道三教斗争中,与异教相抗衡:同时在依经明理中,通过“圣学”形式,给自己思想披上经典外衣,更便于合法化地为大众接受。因此,朱熹一生,在构建理学体系的同时,还不断地从事对五经六典的解读、训诂、释义,其涉猎范围之广,几乎遍及诸经。他的理学思想大都通过对经籍的释义而阐发,尤其是对《四书》的解释,几乎毕其半生精力。所以,《宋史》称道朱熹:“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尽其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朱熹一生著述颇丰,所著书有:《易本义》、《易学启蒙》、《诗集传》、《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大学或问》、《中庸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义》、《楚辞集注》、《楚辞辩证》、《韩文考异》等;所编次书有:《论孟集义》、《孟子指要》、《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
中国行为礼仪论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仪礼》   民族精神   行为礼仪   华夏民族   道德重建   孔子   儒家伦理   《论语》   精神文明建设   制度礼仪  
描述: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前夜回顾与展望,人类惊异地察觉:本世纪工业化迅猛发展,创造出已往数个世纪相加都无法比拟的物质文明,而精神文明却在枯萎,甚至出现了社会伦理道德的衰退.于是,道德重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课题成为东、西方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共同理论焦点.有趣的是,蓦然回首,中国儒家的心性伦理被摆到世界文化的宏观背景中——尤其是那些所谓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国度——成为重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文化资料或思想资料.祖国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重视,这是好事,值得庆幸、自豪.然则这时更需要的是保持清醒,人家的重视、研究、选择,那是人家的事,我们自当清楚: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博大,远不是儒家一脉独自所能涵盖的,作为文化资源,除儒家外,尚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因此,强调立足实地,冷静而细致地数一数“家珍”是十分必要的.努力耕耘,共建精神文明家园.此乃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中国行为礼仪论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仪礼》   民族精神   行为礼仪   华夏民族   道德重建   孔子   儒家伦理   《论语》   精神文明建设   制度礼仪  
描述: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前夜回顾与展望,人类惊异地察觉:本世纪工业化迅猛发展,创造出已往数个世纪相加都无法比拟的物质文明,而精神文明却在枯萎,甚至出现了社会伦理道德的衰退.于是,道德重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课题成为东、西方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共同理论焦点.有趣的是,蓦然回首,中国儒家的心性伦理被摆到世界文化的宏观背景中——尤其是那些所谓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国度——成为重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文化资料或思想资料.祖国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重视,这是好事,值得庆幸、自豪.然则这时更需要的是保持清醒,人家的重视、研究、选择,那是人家的事,我们自当清楚: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博大,远不是儒家一脉独自所能涵盖的,作为文化资源,除儒家外,尚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因此,强调立足实地,冷静而细致地数一数“家珍”是十分必要的.努力耕耘,共建精神文明家园.此乃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孔老二的《论语》新沙皇的“圣经”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绝对真理   沙皇   创始人   传教士   《圣经》   基督教   《论语》   克里姆林宫  
描述: 在今日的克里姆林宫,苏修先生们也吹捧起“圣经”来了。不过吹捧的不是基督教的《圣经》,而是孔老二的《论语》。他们活象“传教士”一样,念念有词地说什么“儒家有自己的《圣经》”,它“是古代智慧的化身”,“它的功能与《圣经》相同,宣布了宗教创始人奠定的绝对真理。”如此等等,其是妙不可言!
宋监本《论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时期   潘宗周   张元济   宝礼堂   《论语》   中国学术史   版本学   国子监   河南南阳   藏书家  
描述: 此页书影系南宋国子监刻本《论语》卷首序,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学者何晏(?—249年)。何晏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年少时好老子、庄子之言,善清谈,倡玄学。相传他肤白仪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有‘傅粉何郎’之誉。后援老入儒,主
王充《问孔》(节选)注译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夷   子路   孔子   少数民族   《论语》   子贡   圣人   孔丘   大夫   君子  
描述: (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沈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多寿只缘餐饭少”
作者: 暂无 来源: 食品与生活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与神俱   饮食养生   香港《文汇报》   饮食有节   《千金方》   诸子百家   《黄帝内经·素问》   起居有常   《论语》   节制饮食  
描述: 节制饮食,大概是中国饮食养生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诀窍。从古以来,不光是医家,从所谓圣贤起,儒、释、道、法等等各家乃至凡夫俗子,莫不屡屡道之,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直至今日,因而也不仅是医籍,从古代的经典到诸子百家学说,一直到诗文歌谚,时常见到。不妨抄一些汇而观之: 《黄帝内经·素问》:“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
< 1 2 3 ... 24 25 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