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韩非之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严刑峻法   墨子   韩非子   孔子   人格   法家   法制   圣人   世界  
描述: 儒、道、墨三家的祖师爷都是劝人为善的,其自身的人格也都在很高的境界,唯有集法家之成的韩非子,究驭人之求,倡严刑峻法,其人格不无可议之处,与孔、老、墨子相比,颇觉未逮.不过这世界既然已经"恶"了,那就总得加以控
新文人画的构架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文人画家   潮运动   新文人画   心境   人格   中国画   意识   理性   精神  
描述: 时下,文人画在理论上被称为具有“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回归运动”(《美术》89年第8期)。其声势大有江南才子复风流之感。新文人画的产生自有它的社会必然性。它是在对现代艺术的反思中生发出来的,而近几年的新潮运动又促进了它的发展。新文人画展示的是老庄、儒、释导引、暗示下的一种综合的超逸心境,通过潜化修行,强化水墨精神中的理性成份,重
先秦儒道理想人格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研究与实验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伦理学   儒道两家   先秦哲学   不断探索   孔子   庄子   孟子   理想人格   儒家  
描述: 理想人格是先秦思想史中的基本问题。尽管儒道法墨等各家理论的出发点不同,并互相攻击问难,但都基于对治国途径的不断探索这一目的。而理想人格则集天道观、认识论、伦理学、教育学于一身,反映出先秦哲学中伦理的、社会的和人生的理想。本文只就儒道两家之理想人格作一比较。
论孔子的君子人格观兼与苏格拉底比较
作者: 周勤勤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论孔子的君子人格观兼与苏格拉底比较
论龚贤的人格美与艺术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恬谈   水册   画家   课徒   贤人   人格美   画品   龚贤   扬州   艺术美  
描述: 一、从贤说起“贤”在字书上,当然是个褒词,“不肖”才是贬词,这是两个有关人品的对立概念.这即《庄子·德充符》所说的“贤与不肖”.古代帝王与政府常有求贤、访贤、招贤之举.《书·大禹(?)》说“野无遗贤”康熙十七年开“博学鸣词”科.征举名儒,亦犹之招贤,纳贤,满清政府以此笼络知识分子.清初著名遗民画家龚半千名贤,而却自号“野遗”,正是对清政府诏举贤儒的一大讽刺.怎样才是“贤”的标准呢?《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孔子又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陌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文化探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   封建社会政治   伦理模式   个体价值   中国历史   儒家入世   伦理观念   家国同构  
描述: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层结构,可简括为:家国同构、天人合一。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逻辑展开,曾经替封建士大夫筑成一座座“炼狱”,从中锤锻和塑造出他们的双重人格。这既表现为儒家入世与出世,即“兼济”与
李白与名士传统
作者: 贾晋华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文化传统的持续、传递和整合、变异的角度,探讨个体人格构成的心理过程。本文即尝试从先唐大文化传统中撷取一个亚传统——名士传统,探讨这一传统
涡淮流域——道家文化的摇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黄土文化   环渊   天道无为   《吕氏春秋》   文化热   儒家文化   詹何  
描述: 中国文化的悠久绵长,她的强大生命力,吸引着中外学者的注意力,中国文化热正在兴起,并将在世界上形成一股浪潮。人们承认中国文化的构成是复杂的,但是,人们在研究中国文化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儒家文化视为
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徒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形态   中国佛教文化   传入中国   宗教文化   中国文化圈   佛教中国化   佛教理论   印度佛教  
描述: 本文认为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对古代印度文化的一次系统总结和重大变革。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在中国文化圈内的移植。它和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儒、道文化相接触,经历了一个由依附、冲突到互相融合
试论太平天国和儒家文化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大同社会   伦理道德观   文化观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   拜上帝教   儒家文化   价值取向   四书五经  
描述: 太平天国从起义发动至定都南京后不久的一段时间里。对儒家文化持排斥态度, 而删书衙的成立,是其排儒政策转变的标志。太平天国起义虽然打着基督教的旗号,但其实质仍然是儒家文化。这些充分表现在政治文化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上。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