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伯行的学术事功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之道   张伯行   学术   政治活动   道学   康熙帝   康熙朝   述论   儒家学说   进士出身  
描述: 清代以达官而从祀文庙者,共有三人,康熙朝的张伯行便是其中的一个。张伯行是开封仪封(兰考)人。进士出身,历任按察使、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雍正三年(1725年)薨于位,终年75岁。张伯行一生主要从事政治活动。死后能享祀文庙,这与他为政时的学术事功有关。清儒赞扬张伯行建树宏大,“其学术事功,炳耀天壤,……鲜有伦比”。说他“为醇儒而续道统
儒学不是宗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者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化   儒佛道   中国传统文化   非宗教   封建伦理   儒家学说   孔子学说   儒教   历史实际   儒学  
描述: 读2001年9月27日<南方周末>李尚英先生大作(儒教是宗教吗)颇有感触。文章结尾说,"儒教是宗教"、"尽管目前这种观点还不能普遍为学界所接受,但确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我看"儒教是宗教"不仅目前不能被普遍接受,恐怕永远都不会被"普遍为学界所接受",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在中国历史上,确有称儒学为儒教以及"儒佛道三教"之说,但这里"儒教"的"教"绝非宗教的"教",而只具有教化、教育之意。"三教合一"为中国宗教哲学用语,但儒家学说是以敬天尊祖,以封建伦理的教化为主旨,而非宗教教
从“侍坐”章的旨意谈孔子的入世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参考资料   孔子思想   先秦文学   子路   入世思想   述志   正确评价   儒家学说   积极入世  
描述: 《论语·先进》篇的“侍坐”一章,许多注家对其章旨的理解,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不仅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影响对孔子思想的正确评价。例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侍坐”章第三十四注释,有一段文字,对旨意作了带评述性介绍。……按孔子所以同意曾点,后儒之说甚不一致。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奔走求仕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
论二程人性学说的历史地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历史地位   人性学说   二程   隋唐   气质之性   儒家学说   北宋   佛性说   天命  
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几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北宋进入了作为儒释道思想融合的理学阶段。理学统治我国思想达七百年之久,影响极为深远。在宋明理学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乃是人性学说。清儒把程朱理学称为性理学,康熙赐给二程庙以“学达性天”的匾额,他们确实抓住了二程学说的特点。研究二程人性学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哲学发展的规律,是有价值的。一二程的人性学说是对宋以前几种有代表性的人性学说的全面总结和改铸。
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余波:金圣叹的戏剧美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美学思想   浪漫主义   《西厢记》   金圣叹   王骥德   儒家学说   古典主义   哲学   汤显祖   明中叶  
描述: 如果说明中叶以后由李贽、徐渭、汤显祖等人所鼓动的浪漫主义戏剧美学在王骥德手中呈现了向古典主义逆转的迹象的话,那么在稍后的金圣叹那里却不绝如缕,荡起了新的波澜。 金圣叹的戏剧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对《西厢记》的评点和批改之中,在这些批评文字中他不惮以“异端”的面目出现,公开揭露理学的冷酷和虚伪,表现了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在哲学上他以佛、禅、道诠儒,有意识地修正和改造儒家学说,他继承王学特
深层面看“应试教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主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专教育   独木桥   发展道路   学在官府   养士   儒家学说   应试教育   中小学教育   传统定位   社会问题  
描述: 中小学教育受“应试”误导,固然与教育内部某些方面、某些环节的流弊有关,但教育自身的弊端多是浅层次的,引发这些弊端的社会问题才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从传统定位看,以“养士”“优则仕”为特征的“独木桥现象”是教育“应试”的主要根源。我国最初的教育是单纯为官而设的,任务是向贵族子弟传授“为长”、“为君”之道,故“政教不分”“学在官府”。进入封建时代后,学校与官府分离,但“学为官设”的情况没有改变,而且逐渐走上崇儒养士的畸形发展道路,不论“官学”“私学”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培养
开拓思维推陈出新:《儒家思想研究》评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思想研究   儒家思想   儒学研究   中国封建社会   孔子   儒家八派   时代精神   儒家学说   传统文化  
描述: 自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来,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曾一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近年来,以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儒学思想作为振兴民族建设新文化的出发点与尊新儒学为时代精神的争论波峰迭起。前者简单地以虚无主义否定传统文化,后者则盲目地尊儒崇圣,抵抗时代的挑战。因此,对儒学进行全面研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批判和总结,仍是一项重要工作。最近,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吴乃恭教授的《儒家思想研究》一书。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儒学研究的专著。全书共四十万字。作者从儒学创始人孔子写起,对儒学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如儒家八派、孟子、
论两汉综合学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学术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   综合   民族大融合   民族共同体   董仲舒   交汇融合   法家思想   两汉   儒家学说  
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两汉不仅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两汉政治上的内霸外王和学术思想上的儒法合糅,是秦和齐鲁等地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反映。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黄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古代居民,经过长期交汇融合,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就是华夏族。华夏和其它各族在春秋战国时期混居杂处,交往密切,并没有清晰的界限。由于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之中,加上自然条件等的不
儒学的教育伦理与官师治教体制的承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价值   科举制度   儒学教育   教育伦理   传统教育   价值形态   价值取向   儒家学说   教育思想   政治秩序  
描述: 历史上,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一直体现为古代人文精神的揄扬,但同时又是封建伦理教化的基本形式。由于儒学缘附政治的致命缺陷,使它只能作为意识形态化的工具形式,适应不同时期皇权一统的政治需要。当儒学教育与科举制度相衔接并上升为官学以后,“以吏为师”、“官师治教”的官方教化思想便逐渐包涵了先儒的人文理想,教育的手段和形式也随之为官府所垄断。当儒学教育的伦理精神把群体取向疏导到凝聚宗法结构的目标时,儒学义理所涵化的类似神学精神的价值形态,便显现为威权体制、人伦秩序、道德规范以及传统均平心理的交叠混融,并对社会产生持久性的影响。其结果不仅抑制了人格自立和人性向善的教育理想精神,也排斥了科学认知和理性自觉的教育终极价值。教育伦理与教育价值的错位,是中国数千年积贫积弱的深层文化原因。
鲁迅论“三教合流”
作者: 暂无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中国思想文化   汉武帝   文化史   鲁迅   三教合流   儒家学说   先秦时期   心理结构   中国古代思想史  
描述: 儒、释、道的“三教合流”,是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它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影响很大。鲁迅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他的攻读佛经,钻研玄学,剖析封建礼教,都是对三教合流的具体研究,并且有许多深刻的见解。上篇汉代是佛教初入和道教初建时期。这一时期,儒、释、道三教都忙于自身的改造。产生于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被改造成“天人感应”的儒学,自汉武帝起并取得一家独尊的地
< 1 2 3 ... 17 18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