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早期儒家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的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原则   环境哲学   环境伦理   天人合德   早期儒家   价值陶成   人类中心主义  
描述: 早期儒家包含孔子、孟子、苟子、〈易传〉、〈中庸〉的思想中有「人为 贵」、人为自然宇宙中心的环境思想,宣称人类比无生物、植物、禽兽高贵的理论, 儒家思想成为日後中国哲学的主流。而当代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是当今环境思 潮的主流,普遍为世界夫f部分政府所采行,以促进经济发展,此主义以强烈和微弱两 种型态出现。由於此中西两种思想十分类似,本研究将考查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异同? 彼此能否透过对话而更为成长?为现代中国人什麽样的环境哲学比较合适?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早期儒家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基础、环境素养与西方的人 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或多或少均有共同因素。但其中两者的差距正是彼此学习,一起 成长的机会。为国人而言仍以儒家的环境哲学(如,仁、天人合德等)比较合适,但儒 家思想有其限度,需要学习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如,价值陶成等) ,甚至仍须融合西方 的生命中心及整体主义,以及道家、佛教、宋明新儒家的环境思想精华而成为一新而 平衡的环境哲学。若然,早期儒家环境哲学未来的现代化就不再只是梦想。
叶适的义利观及其在伦 理学之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人   以义抑利   功利主义   义之和   史事证经   义利之辨   经义明史   後果论   崇义养利   君子  
描述: 南宋集浙東事功學派大成的葉適,其義利之辨最足突顯其事功說的旨 趣。葉適援用《易﹒乾文言傳》 : 「利者,義之和也。」調和義利之關係。本文釐清「義」、「利」概念內涵之不同,闡明儒家係以「義」規範「利」。在陳述葉適如何務實的批判董仲舒的義利觀以建構己見。他申論儒家的仁人君子不侷限於正「義」,且進而捨己為人的維護天下人之福利,不但究明客觀的義理,且講 求如何福國利民的功效。若英國功利主義的倫理信條在於以人之行為目的和結果 是否創造滿全了社會大眾最大的合理需求及快樂,則葉適的義利觀頗能契合,若 持功利主義的邊沁意在追求個己快樂,穆勒追求個己與群體共同快樂為正鵠,則葉適不計個人苦樂,一心憂國憂民的情操更顯高貴。
阳明《传习录》与惠能《坛经》之义理交涉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能   传习录   致良智   明心见性   阳明   坛经  
描述: 若要忠實呈顯陽明之學與禪學兩者之真正內在關係,吾人認為是否應先探究陽明的思想底基為何?是否陽明對佛家禪語彙的照搬,即可視為二者思想體系的完全等同?亦即透過語彙量上的多數等同 ,是否 即可叛定二者在思想路數或具體內涵上之質的認同,而使其完全轉向?本文藉由陽明(1472-1528)《傳習錄》及惠能(638-713)《壇經》此二文本之義理,擬從四個面向將此問題永以釐清: 一、陽明早年對禪的涉入及轉出,一窺陽明與禪之關係;二、陽明「致良知」之修養工夫;三、惠能「明心見性」之修行觀;四、兩者義理之交涉;透過對陽明及惠能關於心性論、實踐工夫途徑(去蔽及修養)、終極價值取向等方面來作對比,期能對照出二者會通之處,及相異之處何在?並冀盼在上述的深究之中,透顯出二者義理交換之處,並揭示陽明所企圖完成之儒境禪慧的生命態度。
方东美儒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思想   现代意义   方东美  
描述: 方东美的儒学研究是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背景下进行的。虽然他认同儒 家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儒家为「纯正中国人的代表J 但他并不认为儒家可代表 中国文化之全部。他重视原始儒家哲学,对後起的汉儒、宋明儒学都有所贬抑。 他强调要回到中国哲学原点,重新恢复原始儒家健康饱满的生命境界。它在形式 是是对传统的复归,而实际上是对中国哲学的重新建构。方东美儒学思想提示了 一条独具一格的儒学发展的思路。
“比较”作为一种方法对当代中国哲学的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解   类比   上帝   存有   共相   实体  
描述: 」與程朱理學的「理」概念,以至於熊十力援佛入儒,超越一般之方法論建立其體用合一的大心之論,「比較」所開闢出的思維進路實已昭然若揭。而唐君毅以其人文意識所推擴成的大系統,更已將理論意義的哲學思維轉入於
评述陈大齐对义利之辨的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且正   缘义谋利   明义以人   治生谋利   守经达权   公利与私利   义大利之辨   以利和义  
描述: 儒家的義利之辨,不但涉及個人進退、取與、榮辱的道德觀,也涉及群體生活的公共領域。前者屬個人德性倫理學的課題。後者涉及社會報酬會理化,個體權利的保障與治生問題上合理利益之追求。陳大齊先生善於辨名析理的名理分析。他對先秦儒家,特別是對孟子義利之辨的研究精微細緻,成果斐然。本文對陳先生針對先秦儒 家典籍中的《論語》、《孟子》、《荀子》所做的「義」、「利」概念之分析,學者們對「義」、「利」關係不恰當的說法之檢討逐一處理,且予以評價,期能將陳大齊先生這一研究成果再現於學界,足被青年學子們識。
方以智由儒入佛之检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学   公均   先见   三教合一   会通   大全   关系性  
描述: ,透析價值方向,承擔成就淬煉,那麼,方以智便是一位標準的哲人型思想家。方以智的哲學思想特,表現為三教合一的集大成學術型態,而他這種會通工作的進行,是以易學為基礎的方法學進路展開的,相較於傳統的各種會通思想
苟子政治理论的宏观考察与时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苟子   政治思想   政治哲学   法家   儒家   性恶论  
描述: 在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伴随其社经制度而於全球获得普遍落实的环境中,吾国传 统政治哲学是否仍旧有值得令人回顾反省的时代意义,对於时下一做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而 言,似乎早已不再是值得关注的议题。而在传统中国哲学研究领域中,与西方主流的政治 理论对话,一方面在颖度上并不密集;另一方面,由於故此基础训练与学术立场的差异, 对话而失焦甚至话不投机的情况也非少见。於是在新一代研究者中,两方似有渐行渐远的 趋势。这使吾国固有政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本地面临相当瓶颈。 尤其吾国传统政治哲学之探究,以往多集中於儒家学说之孔子一一孟子一系,对於苟 子学说,则遭忽略或非读者不少,甚至有否定其与孔子相传承的倾向。到了近代,尤其经 过「五四」之後,传统儒家学说遭到冲击,则吾国其他既有政治思想更不受一股科学界与 实务界重视矣。 承上绿由,本文不就苟子哲学作微观式、传统式的考究。立意从苟子在儒家中的特映 地位及其展现的,传承孔子政治理论中「客观面」的独特风格出发,采「历史主义」、「有 限考证」、「整体性(totality) 预设」、「脉络回归」等原则,有限重建苟于政治理论 的整体设计,并以西方哲学与政治理论的焦点作尝试性取径,使其能与当前的时代议题对 话。或许此一作法,经过以後更周延的补强,可以应用到吾国固有其他流派的政治理论研 究上,并从中复苏其洞见与潜力,为未来中国的政治实临提供启示与出路。
儒家哲学的当代型态及其可能性研究──以刘述先与杜维明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全球伦理   自我   文化中国   现代性   文明对话   群体的自我批判意识   新人文主义  
描述: 哲学的的现代性为 观察之向度,就杜维明诠释儒学为「体验之学J ' 及其不断的以其「一 种新型的全球社会伦理」为架构,思考儒学现代化的诸多可能性, 以了解当代学者开发儒家内蕴新的工作其实不曾稍歇。
儒道互补价值观念的方去论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仁义   哲学体系   儒道互补   无为   孔子  
描述: 本文对价值哲学的讨论, 是放在中国哲学体系的价值问题中进行, 并 注重价值哲学体系形成的方法论问题, 讨论主题则设定在儒道互补的课题中,指 出儒道互补是一个生活现象,应该有其理论成立的可能。而此一互补,即表现在 孔孟仁义价值与老子无为价值的互补性上,并且在中国儒道哲学史中可以找出孔 老二学发展线索中有仁义无为互补的理论实例,文中即说明其结合的方式。就儒 学体系言,儒道互补是以仁义为本体,以无为为境界。在老学体系言,儒道互补 是以无为为本体,以仁义为次德目。至於庄子及道教老学,则因有不同的宇宙论 世界观,所以不能讨论儒道互补的议题。理论上言, 理想的互补形式是具备着相 同的世界观,而有价值命题的交流,使得各自的价值可以安立在对方的体系中, 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实践出来。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