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先秦儒学起源巫史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   先秦儒学   孔子   春秋时代   起源   史官文化   冯友兰   巫史文化   《春秋》   30年代  
描述: 本世纪初,章太炎作《原儒》探讨儒的起源。30年代,胡适发表《说儒》。而后,郭沫若作《驳〈说儒〉》,与胡辩论,冯友兰则写了《原儒墨》,就儒、儒学的起源展开讨论,然此一讨论未能深入下去。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对儒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而儒与儒学之起源仍是一个疑案,鉴于当前对儒学再思考的需要,弄清儒学之起源,已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在中国上古时代,巫史原为一体,其后,“史”从“巫”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史官文化体系。孔子正是在继承与扬弃巫史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先秦的儒、儒学和儒家学派的。
苏诗与宋代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文化   宋代文化   当代文化   苏诗   儒释道   唐代   文化学术思想   茶文化   苏轼   民俗文化  
描述: 一代文化哺育一代伟大的诗人,而各时代的伟大诗篇又总要反映出时代文化的特色。苏诗离不开宋代文化的哺育,苏诗又处处反映出当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宋代书籍印本之传播为诗人吸收前代及当代文化成果提供较前代方便之条件;二、北宋徽宗以前在思想界儒释道互相渗透及融合,反映在诗篇中三者兼收并蓄之现象;三、书画艺术之发达;四、各地民俗文化与苏诗之关系;五、茶文化。结论认为研究宋代文化史不可不重视苏诗。
苏诗与宋代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文化   宋代文化   当代文化   苏诗   儒释道   唐代   文化学术思想   茶文化   苏轼   民俗文化  
描述: 一代文化哺育一代伟大的诗人,而各时代的伟大诗篇又总要反映出时代文化的特色。苏诗离不开宋代文化的哺育,苏诗又处处反映出当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宋代书籍印本之传播为诗人吸收前代及当代文化成果提供较前代方便之条件;二、北宋徽宗以前在思想界儒释道互相渗透及融合,反映在诗篇中三者兼收并蓄之现象;三、书画艺术之发达;四、各地民俗文化与苏诗之关系;五、茶文化。结论认为研究宋代文化史不可不重视苏诗。
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略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梯玛   原始宗教信仰   祖先崇拜   解邪   鬼魂崇拜   五谷   土家族   麻阳   土地神   巫术  
描述: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力量,对人类一直产生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生产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许多民族宗教信仰的内容与形式,已由原始社会“万物有灵”的多种信仰演变为阶级社会的神学宗教,但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部分民族的宗教信仰仍停留在原始阶段.如土家族的宗教信仰,虽因汉文化的影响而掺入了儒、释、道的成份;虽因近代外国传教士的竭力活动而使部分土家人信奉基督教,但在整个
回族清真寺汉文匾额楹联选辑
作者: 暂无 来源: 回族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文   宁夏同心   匾额   楹联   四川   彭县   新疆哈密   伊斯兰教   化觉巷   回族清真寺  
描述: “用儒文传西学以教于同人”、“原儒语以明其义”,“本韩柳欧苏之笔,发清真奥妙之典”,用儒家文化的思想和概念来阐扬伊斯兰文化,这是明末清初之后回族伊斯兰教的一个新的特点。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这块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排斥外来文化的土地上,多少打上儒家文化的印迹,才能得到发展。明末清初之际,汉族土大夫中,由于对伊斯兰教不了解甚至误解,普遍存在着一种
《昭德新编》的人生哲学探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哲学   人生境界   道德原则   社会时空   封建社会   人格理论   新编   知识分子   生存时空   修养方法  
描述: 《昭德新编》系宋人晁迥所著,具有重要的人生哲学思想,但在学术界却很少引起关注。本文从人与生存时空、琴心酒德的人格设计、为善而善的道德原则、自觉至智的人生境界、闲静寂照的修养方法五个方面初步勾勒了《昭德新编》人生哲学的概貌,展示了它儒、道、释三位一体的理论主题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封建社会中晚期知识分子对待人生的复杂心态。
经史分合与《疑古》《惑经》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知几   相分   经史关系   孔子   分合   《史通》   《尚书》   疑古   史学   《春秋》  
描述: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著有《史通》一书,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古代史籍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系统地叙述了历代史官的建置和史书的编撰。其中《疑古》、《惑经》两篇,对他认为是孔子所作的《尚书》、《论语》、《春秋》提出疑惑,显示出刘知几大无畏的反传统精神。为什么刘知几敢于对圣人及其所修经典进行在封建社会中不多见的大胆尖锐的批评?其中缘由很多,但是,他能在初唐“不拘守先儒章句”的有利思想
熊十力的本心本体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哲学体系   法相宗   体用不二   创造性思维   中国本位文化   本心   理想人格   重新塑造   本体论  
描述: 熊十力是清末学者,他援佛入儒,努力在中国本位文化中为佛学寻找新的出路,就是要通过对体用不二的本心本体论的确立,达到自识本心,重新塑造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目的。所以,他不仅穷究冥想,反观自心,而且返本体仁,站在本体的高度,把佛学研究作为一条反观人生的玄览之路,由哲学而体观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精神。虽然我们并不赞同他的观点,但可以从他的佛学思想中窥见前人在探究如何建立中国近代文化的历程中所走过的艰难道路。
方以智的道家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世纪   东西均   质测   药地炮庄   通几   矛盾心态   方氏   道家学说   物物者   公因  
描述: 在我国十七世纪的启蒙思潮中,方以智以其坎坷的经历和丰富的学识,铸就了自己学术的鲜明特色。其一是“函雅故,通古今”,批判地吸取西学,建立了以名物训诂学、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质测通几之学;其二是“聚古今之薪”炮制于一炉,将儒、释、道三家学术会归于《易》。前者在中年以前,以《通雅》、《物理小识》、《医学会通》为代表,后者在中年以后,以《药地炮庄》、《东西均》、《易馀》为代表。本文仅就后者对方氏的道家观作一些剖析,以揭示其立身佛门,心怀儒术,改造和利用道家之学的矛盾心态。
儒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从中国古代到现代的经济发展脉络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儒   积极意义   自耕农经济   中国经济史   中国历史   中国封建社会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儒学   封建政权  
描述: 我虽是孔夫子的后裔,而且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但说来很惭愧,对博大精深的儒学,我并无研究。我的专业是研究中国经济史,距离哲学、宗教、思想等观念形态的学问要远一些。但我对儒学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从总体来说,儒学比较保守、稳健,在乱世用处不大,但在治世或粗安的年代,它却能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古人说,乱世尚法,平世崇儒,可说把握住了儒法两家的精要之点。正因为儒学有这个特点,所以在当前
< 1 2 3 ... 13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