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于实事求是的一点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领导之友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表明他们在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时已经把注意力放到对“善”的追求上。 一、如何理解实事求是 .“实事”。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看来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尚儒学”   儒者宗   天人三策   公羊春秋   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绌抑黄老   义政  
描述: 古今学术界都用《天人三策》来研究董仲舒 ,这是个重大的学术误区 ,《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作 ,它不出自司马迁 ,整个西汉人均未提及《天人三策》。《天人三策》独出于班固 ,但不能自圆其说 :1.《天人
从史学发展的角度看战国道家学派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子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黄老学派   庄子   战国   史学  
描述: 老子之后 ,道家学派大体演变、发展为庄子之学和黄老之学两大系统。它们都对史学发展有所启示和影响。庄子高扬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 ,倡导的“法天贵真”,成为后世史家克服困难、不计得失、义无返顾地撰写历史实录的精神动力。庄子对违反人性的社会黑暗现象的充分揭露 ,对宗法等级制度的有力批判 ,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怀疑态度、批判精神和异端性格 ,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正直史家的认同和承接。庄子的文章风格亦对不少史家有所濡染。宗守老子之说而又融摄儒、墨、名、法诸家学说的道家黄老学派 ,则成为后世史家著史时发扬包容精神和超越意识的一个典范。另外 ,黄老学派对黄帝的依托、推崇 ,也促使史家著史记事起自黄帝 ,尊奉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而影响中国传统史学既深且远
宋庆龄对儒教的批判——重读《儒教与现代中国》
作者: 张磊   来源: 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学总是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密切相关,迄今犹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乃至近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以孔子为代表的哲学——儒学几乎总是作为官方哲学而处于“独尊”的地位并被宗教化,长期起着为统治阶级钳制人民思想、维护专制统治的作用。但是,反儒的文化、政治倾向也始终存在着。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繁荣富强的斗争过程中,批判儒教与尊崇儒学的论战总是随着新与旧、保守与前进的斗争的起伏而展开,蕴涵着深广的社会政治内容,具有尖锐的现实意义。一切真正的社会变革,往往以批判体现了封建道统的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理论的先导;每当变革暂时处于低潮或失败,尊孔读经的恶浪则常常是伴随政治上的逆流卷土重来。
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可贵探索:评《心有灵犀: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评   《心有灵犀: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  
描述: 作为一种学术追求 ,传播学本土化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倡导 ,而且是一种研究实践。最近 ,张立伟研究员的新著《心有灵犀 :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 ,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我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增添了新成果 ,让人倍感欣喜。中外学者都已体认到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传播思想和传播智慧 ,将其发掘出来奉献给世人乃传播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 ,中国传统文化是那样博大精深 ,如何切入研究对象 ,却是每一个传播学研究者不能不仔细思考的问题。张立伟先生采取专题研究的策略 ,从儒学传播谋略切入 ,避免泛泛而论 ,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应当怎样研究儒学传播谋略呢 ?作者在前言中说 ,要“打开古今中外的视野。古 ,主要是儒家及儒家文化中的中国人在传播谋略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大致相当传统‘经’、‘史’两个领域。今中外 ,主要取材于公共关系、政治选举、广告。部分是用来衡量‘古’中哪些是有全人类价值的活东西 ;部分也是让古今中外立体对照、互证、融汇、深入 ,在传播谋略方面作些研究。”这几句看似简单的表白 ,其实道出了作者的用心和本书的特色 ,那就是切入交汇点 ,融会求贯通。在作者看来 ,“孔子建起一个学派 ;儒...
浅淡循经推拿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按摩与导引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理   方法   临床应用   循经推拿  
描述:循经辨证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外、左右、上下、表里之间的沟通和维系,脏腑通过经络运行气血,调节阴阳,濡养周身各部,从而发挥营内卫外的重要生理功能。正如《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
崩漏证治源流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医论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法   崩漏   病因病机  
描述: 崩漏,现代中医妇科定义为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有关崩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奠定了理论基础。漏,则始见于《金匾要略》。《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认为“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明确了崩漏的概念,并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并见;《济生方·总论证治》云:“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重者谓之崩中。”而《景岳全书》明确地将崩漏归属于月经病的范畴,指出崩漏为“经病”、“血病”、“经乱之甚也”。《脉经恻指出崩分五类,“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绿津,黄崩者形如烂瓜,青崩者形如蓝色,黑崩者如见血也。”《证治准绳·产宝分阴阳}}认为崩分阴阳,“受热而赤,谓之阳崩,受冷而白,谓之阴崩”。《医学入门》指出,除血崩外尚有白崩,“日夜流津,如清术消或如胶者,谓之白崩,与白淫不同”。崩漏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对其诱发因素亦多有描述。如认为“调将失宜,喜怒不节,疲极过度”(《济生方·证治总论》),“悲哀太甚”(《儒门事亲·血崩》),“饮食劳倦”(《医学入门·总论证治》、《东垣十书·兰室...
儒者论“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行   法后王   礼义   儒家思想   孔子思想   明体适用   儒言   君子儒   儒家学者   穷阎漏屋  
描述: 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 ,其思想源远流长 ,尤其是经过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议定后 ,加之宋元明清时代统治者的提倡、儒家学者的加工 ,而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和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其所以如此 ,除了当权者的需要、提倡、利用之外 ,主要是由儒家的思想内涵、儒者的道德行为所致。就是说 ,儒家的思想内容合乎人情物理 ,儒家的治国方略合乎政治需要 ,儒者的道德理念利于敦化民行 ,所以儒学方能绵延不断 ,目臻完善 ,愈益强盛。中国历代儒家学者对于什么是“儒”、“儒者”、“儒学”、“儒行”等 ,多有所论 ,不乏精论。择其要者 ,述之如下。一、何谓儒者要认识儒学的思想内容、儒者的道德行为 ,首先必须了解“儒”字的涵义和什么是“儒者” ?对此 ,历代儒家学者都有所论。“儒”、“儒者”作为具有道德行为、思想品格、知识技能的一类人 ,先儒们多有训释。扬雄说 :“通天、地、人曰儒 ,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儒家学者把天、地、人视为宇宙中的“三才”、“三极” ,是生养成化万物的根本。董仲舒说 :“天、地、人 ,万物之本也。天生之 ,地养之 ,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 ,地养之以衣食 ,人成之以礼乐。三者...
杂说语言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社会   历史   精神文化   思维  
描述: 一千年的历史证明 ,人类往往受制于自己的创造物。语言本应是思想、交流、生活的工具 ,但它常常成了误解、敌意的渊薮 ,自由的牢笼。人类本性中有一种对语言的神秘和敬畏感。原始人害怕敌人知道自己的真名 ,借以施展法术 ;文明的中国儒生在姓名之外还有号 ,他们相互称号而不叫名 ,可见在避讳上的良苦用心。对语言威力的崇拜源远流长。圣经说 :“太初有道 ,道与上帝同在 ,道就是上帝……万物是由他创造的。”而据大神学家奥古斯丁解释 ,道即语言。他在《忏悔录》中宣称 :上帝以一言而万物始 ,上帝是用道 ,也即是用语言 ,创造万物。在刚刚过去的一千年的开始 ,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是西欧的哲学家、神学家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 ,这就是著名的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关于语言与外部事物之间关系的争论 ,这类似于中国古代关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辩论。才智之士花了一千年的时间 ,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在那一千年的中点 ,最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大概是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创立新教。他虔信上帝 ,但痛恨教会的专横和教士的腐败。他宣扬一种新信念 :每个信徒都能够和上帝沟通 ,不需要教皇、教会、教士在中间传递信息。路德把自己一生中...
道与中日文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日本学论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与谢芜村   日本江户时代   道家思想   王维   陶渊明   玄言诗   山水田园诗   中日文   神仙思想   道教思想  
描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鲁迅曾评价:“中国的根抵全在道家”(《致许寿裳》1918年)。道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或“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与儒学一样为封建社会统治者所利用。“内道外儒”是历代统治者采取治政的基本手段,一明一暗,贯穿着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道主哲学艺术,儒主政治伦理。本文中的“道”包含二层意思,一为道家,二为道教。道家思想属于哲学范畴,而在东汉时期形成的道教则是一种宗教,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道家哲学,视老子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把《道德经》作为经典。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很多佛教的内容,充实了教义,戒规仪式也得到了完善。南北朝的道教大师陶弘景在构造神仙世界中也“融佛入道”,在茅山立佛道二堂,隔日礼拜。道教与儒佛的关系一方面相互排斥,一方面又相互吸收,道教是一个各种思想融合一体的宗教,主要是神仙思想,其次是庄周思想和佛教思想,还有一些儒家思想。宋明理学的哲学体系就把道儒佛三家的某些思想融为一体。唐太宗李世民立国之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为巩固政权,利用老子姓李,当做远祖同宗加以炫耀,晋封老子为道教...
< 1 2 3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