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道德的形上学与本体诠释学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学   心性之学   本体理性   道德的形上学   牟宗三   本体诠释学   性与意   成中英   儒家传统  
描述: 相承先秦儒学与宋明新儒学的发展,现代新儒家以谋求“儒学之第三期发展”而自任。由于儒学之第三期发展或曰现代新儒学是在儒家传统经过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陷入“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的零落困境之后兴起的,如何既保守儒家传统而又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衔接就成为儒学之现代复兴所面对的时代课题。如所周知,儒家传统素重道德理性或曰德性精神,而现代社会则以理智理性的发达为其基本特征。因此,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时代课题就进而落实为德性精神与理智理性的联结问题。对此,现代新儒家有着明确的理论自觉。第二代新儒家的重牟宗主将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纲领概括为“内圣开出新外王”,堪称是代表了现代新儒家的基本共识。这里所谓“内圣”就是儒家所素重的心性之学,而“外王”则是指以民主和科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由于儒家传统的心性之学鲜明地保持了德性优位性,而民主与科学则均是现代理性主义生活实体的产物,显然,“内圣开出新外王”实际上所论的正是德性精神与理智理性的联结问题。
道家思想与苏轼的审美心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我两忘   审美心理   《庄子》   寓意于物   道家思想   艺术创造   精神自由   审美心境   苏轼   苏拭  
描述: 在宋代美学中,苏轼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在思想上杂糅儒、道、佛诸流,是文学史家们的共识。然而何种思想据主导呢,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待苏轼,道家思想的影响明显多于儒家,甚至可以说,道家特别是庄学,是苏轼审美心理理论的核心。 一、寻求人生解脱的旷达情怀 所谓人生观,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关于人生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对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决定了不同的生活追求。宇宙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一方面作为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与人相依存;另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类社会的对立物、社会组织作为个体人的对立物,又束缚和限制着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自由。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注重的是人类的道德规范与自然的运行规律、个体的人与社会组织相统一的一面。以自然形象为君子“比德”,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最高人生理想,要求人以积极参与的精神投入自然和社会,以天地之正气养我浩然之气。这样,就在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前提下高扬了个体人格。而道家则更多地注
《十三经今注今译》评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库全书》   主体文化   《十三经注疏》   研究成果   今注今译   古代文化   《书目答问》   阅读能力   儒家文化   张之洞  
描述: 岳麓书社为适应今日读者的阅读能力,解除文字上的障碍,精选了学术界公认的善本,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并汲取了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严加校勘、标点,予以白话注译,这便是当代最新注译本《十三经今注今译》。 我们今日读古典文籍与古代人读经有根本的不同,不是为了仕途利禄,是为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然而古代文化典藉浩如烟海,一部《四库全书》近四千种,若加上《续修四库》共有8500余种,是不可能卒读的,即如张之洞为儒子们开的必读书目称《书目答问》一下就举了2200种左右。他还说:“诸生当知其约,勿骇其多”,事实上这也不可能卒读。《十三经》是古代文化的源头与精华,乃是一部集我国主体文化即儒家文化早期著述为一体,且是儒家百科性质的重要集子,又总起来也只不过几十万字,是部简要的读本,容易使人接受通读。对《十三经》予以整理并加以译注出版,可谓抓住了要点,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古籍整理出版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孔孟眼里的楚国形象:读四书随笔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孟   春秋战国时期   论语   沧浪之水   子路   以人废言   孔子   孟子   子曰   楚国  
描述: 孔子、孟子,均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家,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世人奉为至圣、亚圣。在四书里集中反映了孔孟之道,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者强调人们必读之书。但它们生不逢时,春秋战国时期,“法求”之道风行一时。他们虽周游列国凭三寸不烂之舌企图说服诸侯重用自己,推行周公之礼,仍无济于事。因此,他们常叹天下无道,把当代说得一无是处。说什么“春秋无义战”,“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分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那么,孔孟对楚国是如何评价呢?且看四书中的一些意句吧。一、孔孟斥责各诸侯为叛经高道,楚国更是他们口珠笔伐的对象。说楚是周之异族,是鄙陋不化之帮,是“南蛮组舌”之八。《孟子·除文公域:“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除,理门而告文公日:‘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盛而为眼。’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揭,拥展积席以为会。陈良之徒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孟子发议论日:“吾闻用复变夷者,未闻变干夷者也—…·。今也,南蛮牧局之八,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日:‘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二、孔孟的信条是...
新经济形势下的自我实现与共同实现
作者: 暂无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春秋战国时期   集体主义思想   文化类型   成一家之言   自我意识   孔孟思想   知识分子   新经济形势   社会经济  
描述: 自我实现与共同实现,多年来一直成为两个误区:或过分强调自我实现,或过分强调共同实现。其实这种走极端的方式对社会经济乃至各个方面,都将起到极大的不利影响。冷静地思考审视这两个问题,对我们所走过的一些弯路和目前出现的一些社会弊端,才会有深刻的认识(如当前的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等)。下面我们以此为视角,对历史上某些重要阶段,作一简单回顾。 一、回顾以及说明 在人类童年时期的原始社会,由于当时自然条件和人类能力决定,人们需要进行简单的协作,这是早期的共同实现。奴隶社会中大多数人丧失了自由,在暴力作用下,人们处于一种被扭曲的共同实现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大的强权被解体,人们思想活跃,出现了大批自成一家之言的思想家,知识分子得到了自我实现,由于战争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限制,这种实现只能是单一的精神实现,物质的自我实现不在其内。其后漫长的封建时代,由于孔孟思想在此前已出现,封建统治者们就以此划地为牢,且日益完善并使之强固,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自我实现已没有了战国时期的任意发展的自由环境,其精神实现已不可能越出儒释道三家划出的大圈子。自鸦片战争至今的岁月,西学东渐,孔孟思想倍受冲击,人类思想愈益现实化,复杂化,自我实现...
< 1 2 3 ...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