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千古华章人为本:儒家艺术精神论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中国艺术   人道主义   艺术精神   孔子   精神论   现实主义精神   理想人格   人为本   儒家  
描述: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是以形象、情感、意味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揭示人的生存状态,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思想,从而构成对人的把握剖析,那么,从更本质更深速更系统更完善的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从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外表特征到人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涕廉耻等内在特征上规范着人的个体行为和人际关系.并进而建构了以仁为核心的、以血缘杂情关系推衍至人伦民族国家的庞大而精微的儒学思想和社会体系,成为博大精深的“人学”.正是在“入”的本质点上,文学乃至整个艺术与儒学息息相通,中国文学艺术以儒学思想尤其是儒学美学思想作为自己创作的座标点和内驱力,而儒学也以艺术作为载道教化、干预改造魂灵的媒体,甚至就作为儒
尊崇孔夫子 打倒孔家店——胡适对孔子和儒教的不同态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打倒孔家店”   胡适   教育哲学   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   中国哲学史   孔子   孔夫子   《论语》   同态  
描述: 胡适对孔子的态度,一般都以为是否定的,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加上他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不留情面,所以人们往往都认为他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一个反孔派。然而,胡适本人并不接受这种看法。早在1948年,他在致陈之藩的一封信中就说过:“关于‘孔家店’,我向来不主张轻视或武断的抹杀。你看见了我的《说儒》篇吗?那是很重视孔子的历史地位的。”①直到晚年,他在口述自传时仍然念念不忘这件事:“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孔非儒的。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就全体来说,我在我的一切著述上,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
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藏艺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周易》   《孙子兵法》   《菜根谭》   中文报刊   中华文化   中国戏曲   《本草纲目》   伏尔泰  
描述: 华夏古籍风靡世界 近几年来,华夏古典书籍越来越引起世界上各国各阶层人们的兴趣,有的已经成为他们的必读书或经典读物.如:《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世界儿童道德丛书之一.《道德经》在美国已成为人们研究东方伦理思想的必修课,宗教界人士对它也格外注目.《菜根谭》被日本奉为集儒、道、佛思想为一体的经典佳作.《红楼梦》有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多国、多种语言文字、多种版本的译本.《孙子兵法》被世界各国的企业家视为指导现代社会经济管理、经营战略的重要著作.《周易》于十七世纪传入欧洲,著名的计算机二进律就是根据《周易》发明的.《本草纲目》于1659年被译成拉丁文,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进步.《三国志》、《三国演义》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国家备受青睐.
石玩鉴赏及品类举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石   品评标准   中国古籍   李德裕   灵壁石   大理石   《诗经》   雨花石   新石器时代人类   新石器遗址  
描述: 石玩,指可观摩玩赏的天然之石,它是中国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玩石则指人们对石玩观赏、品评、鉴别、收藏的活动或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玩石。五十年代发掘的新石器遗址中,就有玛瑙天然石作为陪葬。《后汉书·应劭传》所载的“宋之愚人”因执收藏的价同瓦甓之燕石,其实就是一件石玩,“愚人”其实是一位超越同期人的玩石者。中国古籍对石多有记载,《诗经》:“扬之水,白石粼粼”,也是对石的赞赏。《尚书·禹责》则已单独地把青州怪石列出。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从新石器时代至晋以前是玩石的早期,如人之幼年,而晋至唐前则是玩石的发展期,如少女青春二八,含苞待放。自唐开始,石玩进入成熟期,仿佛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了。唐代玩石的代表人物李德裕和牛奇章,均为时政重臣,他们对石玩的推崇,影响了不少儒臣才子,于是一批咏石、赏石的诗文出现了,
论中国古代赋税思想的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税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赋税   古代   中国   经济史   财政   经济思想  
描述: 、道、法家等各家的赋税思想,反映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贵贱利"、重本抑末,主张经济干涉主义的赋税思想理论形成了。它奠定了我国二千年封建地主阶级的赋税思想的理论基础。秦至西汉中叶封建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元典精神   传统与现代化   研讨会综述   武汉大学哲学系   现状与展望   中西文化   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   传统文化  
描述: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国内部分中西文化与哲学研究专家等60余人与会,就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现代转型、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传统与新诠任何民族成功的现代化都必然而且主要是在本民族的思想资源的滋养下成功的,这样才不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而要透析传统对现代化的本根意义.首先必须对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内在理路和内在精神进行客观准确的把握,并进一步在与世界文化的相比较相融摄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和扬弃.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或深入挖掘儒、释、道三大传统资源的丰富内蕴,或从明清学术思潮与近、现代文化思潮中寻找传统与现代化的接合点,或从西方哲学视角透视中国哲学的特质,针砭传统哲学的某些痼疾,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孔子行政管理思想及其现实启迪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启迪   为政以德   子路   《礼记·缁衣》   卫灵公   孔子   行政管理思想   行政管理者   人本主义思想   参政议政  
描述: 孔子曾经是一位力行改革、政绩斐然的行政管理者。(韩非子·内储说大微》载:“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荀子·儒效》记:孔子任司寇期间,“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逾境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是说当时骗人的羊贩老实了,骂街的泼妇被休了,骄横的流氓搬家了,市侩们也不敢哄抬物价了,其管理才干由此可见一斑。孔子一生热心于参政议政,他在游说列国期间,每“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在见闻与实践中,他总结与阐发了不少有关行政管理的思想和主张,至今仍不乏启迪。 孔子的行政管理思想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实施“仁政礼治”。此乃孔子人本主义思想在行政管理上的具体体现。《吕氏春秋·不仁篇》曰:“孔子贵仁”.《论语》中“仁”字凡109见。孔子“仁政礼治”的行政管理思想,一是要求管理者“为政以德”,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张》),“恭、宽、信、敏、惠”(《阳货》),“泛爱众,而亲仁”(《学
《易经》对儒道两系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老子》   辩证法   道家   方法论   礼乐文化   父系社会   儒家   母系社会   世界观  
描述: 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掉了。于是,谈儒者始于孔、孟,说道者肇自老、庄,而在此以前的中国哲学,则只留下混沌不清的一个疑团。为了解开这一疑团,笔者曾在《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上撰有《〈易经〉的世界观与
道家思想与苏轼的审美心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淄博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我两忘   审美心理   《庄子》   寓意于物   道家思想   艺术创造   精神自由   审美心境   苏轼   苏拭  
描述: 在宋代美学中,苏轼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在思想上杂糅儒、道、佛诸流,是文学史家们的共识。然而何种思想据主导呢,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待苏轼,道家思想的影响明显多于儒家,甚至可以说,道家特别是庄学,是苏轼审美心理理论的核心。 一、寻求人生解脱的旷达情怀 所谓人生观,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关于人生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对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决定了不同的生活追求。宇宙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一方面作为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与人相依存;另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类社会的对立物、社会组织作为个体人的对立物,又束缚和限制着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自由。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注重的是人类的道德规范与自然的运行规律、个体的人与社会组织相统一的一面。以自然形象为君子“比德”,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最高人生理想,要求人以积极参与的精神投入自然和社会,以天地之正气养我浩然之气。这样,就在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前提下高扬了个体人格。而道家则更多地注
杨介宾教授学术精华浅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介宾   老中医   学术经验  
描述: 杨介宾教授,四川金堂人。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高徒生博士生导师。杨氏生于中医名门世家,幼承庭训,儒而兼医,长则潜心攻读孔孟诸子、歧黄本草,后被选送到四川省中医进修学校,考入成都中医学院深造,幸得吴棹仙、蒲湘澄大师真传,学识优异而被留校执教。杨氏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在学术上主张理、法、方、穴、药一线贯通;在治学中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道;在教学中强调知行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突出中医特色、师古不泥、针药并施。本文就杨氏的学术精华从一、寻求古训,畅发针灸精义;二、辨证论治,倡导经络病机;三、配伍严谨。取穴精少而专;四、异气住痛,创意守感传法;五、崇尚泻血,化瘀邪去正安;六、善用灸,技法丰富多彩;七、针药并用,力求简便实效等方面进行肤浅的论述,以期对继承和发扬老中医的宝贵经验有所裨益。
< 1 2 3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