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劳动人民反孔斗争史话》(连载)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师院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话   劳动人民   农民起义军   奴隶制   地主阶级   陈胜   吴广起义   奴隶主贵族   法家人物   汉王朝  
描述: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类历史是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历史前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我们研究历史,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的指针。劳动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春秋末期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奴隶造反和农民起义都猛烈地押击反动的孔孟之道。在反孔斗争中,劳动人民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建立了丰功伟绩,是历史上任何法家人物所不能比拟的。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有力地影响和促进了法家反儒的斗争。当前我们开展的批林批孔斗争,是历史上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继续和发展。我们回顾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光辉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历史经验,对于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进行下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近,临汾钢铁公司工人理论小组的同志们和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的工农兵学员、革命教师,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共同编写了劳动人民反孔斗争史话,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登,供大家参考。
阳明《传习录》与惠能《坛经》之义理交涉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能   致良知   传习录   明心见性   阳明   坛经  
描述: l3 ) < 坛经〉此二文本之义理,拟从四个面向将此问题予以厘清: 一、阳明早年对禅的涉入及转出, 一窥阳明与禅之关系; 二、阳明「致良知」之修 养工夫; 三、惠能「明心见性」之修行;四、两者义理之交
比较王弼与程颐的《易》注及本体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异质相求   儒理易   玄理易   明彖   体用一源   至动论   显微无间   本静论   寂然至无   健而无息   圣人之学  
描述: 的理事圆融, 返宗於〈周易〉生生之理。其 〈易传序〉的「至微者, 理也。至着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系其本 体论的形式特徵。其本体论之义理涵义上乃归宗〈周易﹒ 乾卦〉的刚健无息之 生生
中医学多元价值取向之医疗行善的形上动力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家   中医学   儒佛会通   医疗行善   价值取向   儒家   医病与医病关系  
描述: 中国传统向来将「行医」称之为「仁术J ' I 行医」与「行 善」根本是「同一」的作为。而无论中、西医学所强调的都是医疗行 善;只是西医有其医疗的伦理架构,而中医亦自有其实践的思想基础。 因此, 在实际作为上仍有其差异之处。本文作者无意作中、西医学在 行善方面的比较,而是直接针对中医传统医疗行善的根本思想基础加 以省思。中国思想向来是具体实践上的反思;因此,中国思想不同於 西方知识体系之思想与实践的由分而令,却是一种驱使实在作为的形 上动力。这正是思与行合而为一的生命学问。另一方面,中医医疗实 践主要在於病人的主诉症状,重视全人的身心调息以及灵性上的关 怀;因此,中医的医疗实践,其医病之间是既被动又主动,既主动又 被动。中医的实践,实是一种慷慨的面对他人而与之共处,已然超乎 「沟通」的彼此对待。在如此a情境下, 每个病人的差异性、不可化约 性、甚至其奥秘性所呈现的多元价值方才得以彰显, 而不再只是(医 学) 知识与客体对象相符应之逻辑结构的单一价值判断。然而,在中 国传统思想上,对医疗实践影响最深的,除了由儒家的仁爱思想而衍 生的义利之辩与以「孝」为主轴的家族观念之外,就是佛家的因果轮 回报应之说以及布施、功德、慈善之思想的作用。儒佛之会通在中医 医者身上的整合, 造就了中医学之医疗行善的形上动力,只是这股动 力在当今之世如何阐明而使之再「动」起来?这却是受西方医学思潮 情境下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即为此作初步的探讨。
圆融与还原:晚明佛教复兴的思想主题及其特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世俗化   佛教还原   晚明佛教   佛教圆融   佛教复兴  
描述: 佛教丛林呈现出复兴景象, 而当今学界所 称之「万历佛教J ( 15 73 -1 62 0 ) 则具体标明了晚明佛教的复兴情形。
中国形上学的三个向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伦理   本体   儒家   形上学   道家   物理   超越   孔子   隐喻   内存   孟子   存有  
描述: 一、有别於西洋形上学「字义J' 以及某方面的「实质义」 的「物理之後J (Meta-physica ) ,中国形上学的内涵,可以说广泛得 多:除了「物理之後」之外,尚有「伦理之後J (Meta-ethica ) ,以及 「符号之後J ( Meta-phorica) 。 当然, r 物理之後」的形上学,其「超物理」仍然是以「符应」 ( Conformity ) 作为真理的判准;而「伦理之後」的「超伦理J' 以 及「符号之後」的「超符号」则是以「体验」和「开悟J ( Aletheia ) 为通往真理的道途。 二、「物理之後」的形上学进路,原由西洋希腊古代哲人亚里士 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 开其端,而中世纪大哲多玛斯(Thomas Aquinas' 1224-1274) 极其流。近代以迁,由於「物理学」日新月异, 奠基於物理,却同时要「超越」物理的形上学,因而路途坎呵,吃 尽苦头:有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Rene Descartes ' 1596-1650) ,把 形上学从高空拉下,使其与物理学平起平坐;这种形上形下混淆的 趋势,虽不足以?民灭理性向上攀爬,直至形上领域的倾向;然而, 後来的德国大哲康德( Immanuel Kant ' 1724-1804) ,左右开奇,右 打传统的因呆原则,在打新兴的理性主义,以及经验主义;实有投 鞭断流的危机;尤其是其牺牲形上学来奠定物理学;更有经验主义 ( Empiricism ) ,以及由之开展的分析哲学( Analytical Philosophy ) , 乾脆否定形上学的存在可能性;形上学因此遭受到其之能党的空前 大灾。可幸,当代的新士林哲学(Neo-Scholastic Philosophy) ,挟其 「永恒哲学J ( Philosophia perennis) 的千年传统,己逐渐超越「物理 之後」的思想进路,而设法与当代各种新兴的学问交往、交流、交融,希翼重建形上学的光辉。 三、「物理之後」的思想进路,是透过对成官世界现象的观察, 审视成官世界背後的真象。《易经﹒系辞传〉也有这种思想进路:其 中伏牺画八卦,利用了仰观俯察,在「以类万物之情」之外,却又能 「以通神明之德J '就是典型的例子。可是,中国哲学一直以儒家为 主流,伦理道德始终是思想的核心;其形上学因而是「伦理之後J ' 其思想进路是透过对「道德规范J '去寻找道德的最终基础。儒家从 孔子(551-479 B.C.)开始,除了提出各种德目,劝人行善避恶之外, 就是指出「为何道德」的哲学问题,同时在某些方面,也提出了明 确的答案。「天」概念就是其中的核心。 四、中国哲学除了儒家之外,就是道家。道家从老子( ca.571-467 B.C. )开始,就被认为有高深的形上思想;其对「道」概念的探讨, 可说是标准的「本体论J( 存有学)课题。不过, (道德经〉肯定「道」 的「不可道J' 而是需要透过「隐喻」来理解,因而其形上学就成为 「符号之後」的性格。 「道」虽然只能「字之曰道J '但其形上的本体性格,郤仍然非 常明确。 五、孔子超越的「夭J' 由孟子(372-289 B.C. )的「尽心知性而 知天J '以及「存心养性以事天」的学说,蜕变成为内存的;及至到 了宋明,新儒更把天地万物,都放入人心中;真正达到「极端唯心 论J (Exaggerate Ideal ism )的境地。另一方面,老子超越的「道J ' 也由庄子(ca.369-286 B.C.) 的「道在屎溺J '蜕变成为内存的;这 种「道无所不在」的思想,就一直成为道家二千年来的「泛神论」 ( Pan-theism) 学说。 六、无论「存有」本体的超越或内存,也无论是唯心或泛神, 中国形上学的思想进路,吾人仍然能爬疏出「物理之後」、「伦理之 後」、「符号之後」的三面向度。
< 1 2 3 ...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