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忠孝节义——批儒后的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  
描述: 对儒学中的忠孝节义根据先秦儒家典籍做出解释,认为后人的批判是经过歪曲的,不是儒家的本来思想。批判儒家时给戴上许多不适合的帽子,都应该摘掉。
颜元的豪杰人格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圣外王   豪杰   理想人格  
描述: 理想人格是儒家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醇儒作为宋明儒者理想的人格典范,盛行于其时,它过分偏重内在德性的涵养,忽视外王层面的工夫,因而鲜有经世之材。清初学者颜元一反其道,主张回归周孔正学,力倡事物之学,把价值观的重心转移到了外王层面,据此树立起一种以经世致用为特征和归宿的豪杰人格。此种人格以智、仁、勇为必备要素,具有经验性、实践性和有用性三大特征,谓专于一技则不失为豪杰,它对于现代人类面临的诸多人生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魏晋六朝文化话语重构与《诗经》注释新的发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重构   《诗经》   魏晋六朝   注释  
描述: 魏晋六朝儒学家为了维护其社会话语权,在摆脱汉代经学的话语限定后,开始重构新的话语:以圣人为终极关怀,以道为核心,以象、言、意、情、性为关键词。《诗经》在圣人话语的影响下产生了重情性、事理,倡伦理之道的新注释。
南宋书院与祠官关系的文化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院   祠官   南宋  
描述: 南宋祠官寄居书院讲学或兼任书院山长,是宋代士大夫文化值得关注的现象。祠官寄居书院讲学兼任书院山长,透露出书院私学精神与官学制度的结合与矛盾,也反映了南宋士大夫在政治之外对经世之志和生命意义的另一种实践与诠释。
试论明清时期商人与教育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明清   商人  
描述: 明清时期 ,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萌芽的出现 ,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结构出现了某些松动 ,弃儒经商、商人业儒者不断涌现 ,士商的互渗和交融使商人与教育发生了密切关联。重点考察分析了这一关系发生的原因、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从天命鬼神看孔子的人文情怀
作者: 李振纲   刘丽斌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本主义   孔子   人文情怀   天命鬼神  
描述: 春秋时期,随着德性主体意识及人文精神的崛起,神道设教宗教意识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逐步为人道、人伦、人文关怀所取代;孔子借天意以明志,知命而精进,敬鬼神而远之的天命鬼神观念,鲜明表现了这一趋势;孔子
评高邮王氏四种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6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书   左传   王念孙   借字   读书杂志   史记   经传释词   吕氏春秋   王引之   通用  
描述: 先儒对于汉语研究之成绩卓著者以清代朴学家为最,而清代朴家之杰出者以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为首,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王氏于音韵、训诂皆精而训诂尤为其所专长。故高邮王氏四种,是以古汉语为专业者所必不可不精读之书。王氏四种即《经义述闻》、《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此四部书之内容,《述闻》是解群经中的疑义,《释词》是释经传中的虚字,《杂志》是对于子史的正误与析疑,《疏证》是探讨古代汉语的语义。就其成果言,一言以蔽之曰“大醇小
对法家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作辩证的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宇宙观   封建社会   历史作用   地主阶级   法家思想   法家人物   解决矛盾  
描述: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矛盾论》这一光辉著作中,深刻批判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全面地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宇宙观,谆谆告诫我们:"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王张江姚"四人帮"从其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出发,在史学领域里既践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宇宙观.他们打着研究儒法斗
论蕺山之学的定性与定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体性体   蕺山之学   证人之境  
描述: 本文在系统研究蕺山思想的基础上,对已往论者关于蕺山之学定性与定位的见解提出了质疑。认为:(1)蕺山论气有形上之气与形下之气之分。形上“生生之气”主宰形下氤氲之气,是贯通天人的生命本体。蕺山哲学既非
“后新儒学”对传统儒学实践观的省察
作者: 方红姣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新儒学   实践   道德形而上  
描述: 通过对牟宗三道德形而上哲学的反思,"后新儒学"认为当今儒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实践观的转变。传统的实践观内缩于心性修养和道德形而上的探求,主要偏向于道德的维度。"后新儒学"融摄马克思主义和船山哲学,提出以社会历史生活为总归的新的实践观,此种实践观旨在克服儒家传统实践观的缺陷,真正进入生活世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