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先秦诸子义利观简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诸子   义利关系  
描述: ""与"利"是我国传统思想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义利之争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之始终。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发端期,诸子百家的认识呈现多元性。笔者主要选择先秦诸子中最具影响力的儒、墨、道、法四家以期对诸子百家的义利观念作一简要评述。
索隐派与《儒家》的“以耶合儒”路线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耶合儒   索隐派   儒家   天主教  
描述: 马若瑟《儒教》是一本以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书,内容涉及天学、鬼神、灵魂、伦理、丧葬、祭祀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对"索隐派"背景知识及马若瑟在中国传教事业的大体介绍、对《儒教》基本内容的概括
融入社会实践 传承楹联艺术:为东沟“三庙”撰联纪实
作者: 暂无 来源: 娘子关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社会实践   艺术性   明万历   庙宇   楹联   历史   三义庙   村委会   戏台  
描述: 东沟村三庙,始建于金初,距今已有979年的历史。曾先后于元至正五年,明嘉靖十年、三十五年,明万历五年、二十九年,清顺治六年,清雍正十年分别进行了重修。其庙主殿建于一泥岩高台上,壁崖凌霄,庄重肃穆
浅析隋朝文教事业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朝   教育实践   科举制   政策   文教事业  
描述: 隋朝立国三十八年,时间虽短,但在发展文教事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兴办学校,重振教育,使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强劲势头。隋朝儒、佛、道三家并存的局面,使文化教育事业呈现出了杂糅融合的特点,影响了隋以后的思想文化发展。隋朝提倡学校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广泛建立学校,开设的国子寺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由中央政府设置的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国子寺直辖的中央官学和其他机构所辖的专科学校共同展示了当时教育的多样化。同时,隋朝开创了考试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并为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科举制的确立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隋朝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这类创举对后世教育具有奠基和开拓的意义。
法家重刑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诚信缺失   以法治国   春秋战国时期   借鉴意义   重刑主义   奴隶制   法家思想   思想贡献   理论与实践   执政党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制度激烈变革的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为“诸子林立”,“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其中对法律思想贡献较大的主要有儒,墨,道,法四家,特别是儒,法两家。 法家起源晚于儒家,以批判儒家思想而独立士林,最诟病儒家的伦理文化。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的“礼治”和“明德慎罚”思想,提出维护“礼治”,重视“德治”,强调“人治”的法律观点。以家族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 强调圣人、君子的人格感召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以道德教化、人格感化为最重要的政治社会秩序建构方式;法家则认为,儒家的道德假设纯属无稽之议,道德圣人、君子皆属虚妄,人性“好利恶害”,众人均是恶之聚集,焉有君子善端凸出,法家不相信道德的功用,主张“以法治国”,极端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 法家法治思想的源头起于管仲治齐,管仲提出“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的主张。后来经过李悝,商鞅以及韩非子、李斯等人不断补充和发展,法家思想最终在秦朝达到顶峰。 重刑思想是法家法律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源于西周周公旦“治乱国用重典”的主张。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国家文化软实力   民族文化   国家主流文化  
描述: 资讯发达、价值多元的现时代,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能够被大学生接受、喜爱?放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考察这门课的意义和方法,笔者认为需要把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国家主流文化和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民族文化以及以自由、民主为核心价值观的西方文化借助广阔的未来视野整合起来,才能面对全球化的种种挑战。
论“中西本体论与宇宙论之初次对垒”:《天主》与《圣朝破邪集》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虚空   比较   利玛窦   宇宙论   本体论  
描述: 以利玛窦的代表作《天主》为基础,首先初步还原由利玛窦带入中国的西方基督教本体论和宇宙论,然后谈利玛窦对中国哲学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批判,最后从《圣朝破邪集》入手,引出儒释道三方对利玛窦的批判,可以还原中西方本体论和宇宙论初次碰撞的历史事实,以使我们对自己的文明做出反思。
儒家伦理与德性伦理之再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丰盛人生   儒家儒理   共感   爱有差等   德性伦理     非道德德性   相对於主体之进路   感通   恻隐   道德德性   本心    
描述: 我在二○○一年發表了〈儒家儒理與德性倫理〉一文,探討儒家倫理與德性倫理的相關性;但撰文的目的與其是為了將儒學分類與定性,毋寧是藉着上述的探究,闡釋儒家倫理系統中的核心觀念及特質。該文發表至今,有關德性倫理本身的討論,以至有關中國哲學與德性倫理的討論,都有可觀的進展。可是,有點叫人失望的是,對於儒家倫理的理解及詮釋,時有未中鵠的之處。本文擬對其中一些偏差的見解,再次說明及澄清,因此本文乃屬「再探」,本文的用意不在於將儒家倫理系統與如康德、亞里士多德或休謨等系統作比較,然後討論是否將之歸屬為休謨式的德性倫理或亞里士多德式的德性倫理較切當,卻着眼於儒家在德性倫理的特性方面的立論,從而展示儒家倫理的特殊性格與意義。
诸家转注论考:兼评顾炎武转注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声一贯   顾炎武   转注  
描述: 转注乃传统"六书"之一。对于许慎"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之界定,诸家见解不尽相同,有以字形言者,有以字义言者,有以字音言者。清人顾炎武于其音韵学著作《音论》之"六书转注之解"、"先儒
论《礼记正义》的注疏形式与意义,兼论魏晋六朝的文学意识与创作实践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六朝文学   初唐经学   文化图谱   讲经   礼记正义  
描述: 當透過悉心體察先儒注經情狀的進路來從事經學個案研究時,或因同情共感儒者解經的深刻信仰與神迷經歷,我們往往能有幸觸及注解形制涵蘊的,那閎闊深沉的,特屬某時代士子的文化意識與信念。本文的研究即如是:藉由對《禮記正義》注疏形式的細密解讀,我們瞭解《正義》實是依循諸記文篇目章句次第,展演一次次的講經論辯場景;這些多是預擬,卻教人實在感受其中講、聽、問、答的活潑語境,將帶領所有讀《記》人與古今禮之同好共聚一堂,分享曉聞那遠承先代的禮儀精義。由是吾人發現,《禮記正義》注疏形制的操演,其對《禮記》經旨的開示和講談,或是該批士子心中文化圖譜流衍不息信念的具體落實;是種文化永續不輟的意志,實與通貫魏晉六朝的文學理念與創作實踐緊密呼應、共相映襯。要之,藉著對《禮記正義》注解形制的研讀,我們碰觸到魏晉以降愈加興旺的文化不朽意志,這或者是該時士子汲汲進行諸符號活動的力量淵藪所在。
< 1 2 ... 104 105 10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