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实主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现实主义   胡萝卜   法国   理论家   日记   文学创作   问题   写作   争论  
描述: 关于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问题,至今犹纷争不已。某日灯下偶览儒勒·列那尔的《胡萝卜须》,见其日记中写道:“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给
而自重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用世   墨子思想   思想深度   学术界   精确论   先秦诸子   超越时空   子学   考研  
描述: 清汪中考研先秦诸子之学,采取“各择一术”的子学思想,尤倡《墨子》一书及《荀子》一书。对《墨子》一书的精确论断,在清朝学术界实为稀有,而且其研究《墨子》目的是辅助他的“用世之学”,决不是考据之下的盲目劳心。是用是学。他认为墨儒同为显学,思想深度亦相抗衡,虽然有很多细节处相互对埒,但影响相比,波及广阔,超越时空。只是后代的儒学者们过
“立言”的真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笔法   春秋左传   立德   真义   扬雄   朱熹   存天理   王莽   理学   大赋  
描述: 《春秋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襄公二十四年)立言虽然排在其次的其次,不过毕竟容易着手去做,不像前面两件那样玄。东汉大儒扬雄写过一部弘扬儒门精义的《法言》,还能写洋洋洒洒的华丽大赋,算是立了言;做了官,只要有政绩,无大过,便是有了功;只是最后,在德的境界上没有拿捏好,当了王莽的臣子。所以后代理学的权威人物朱熹一提到此公,就忍不住摆出一付“存天理,灭人欲”的架势,骂街道:“莽大夫扬雄死!”字字有情,正宗的春秋笔法。
中西之交 义理分殊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宾诺莎   义理   马勒   利玛窦   中西文化比较   唯物主义   基督教哲学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哲学   分殊  
描述: 近些年来,中西文化交流或中西文化比较是很热门的话题。中西文化,义理各殊;所谓交流,说白了,就是相互认识。而由于种种原困,认识异质的文化,自然往往有正、有误。例如,据说利玛窦是很懂中国典籍的,自称“博览儒书”、“历观古书”。他
政治生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政治生态   共生共存   主导思想   生态问题   政治领域   排斥性   态度观   赵健雄   生态政治  
描述: 人类是在认识到地球的生态问题之后才回过头来用类似的态度观照自己的,这才产生“政治生态”这个词——大家开始觉得就像自然界万物共生共存一样,人与人之间也应当取这种态度,尤其在争斗激烈的政治领域,太强的排斥性往往危及排斥者本身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儒
儒家法文化的困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法学   法文化   历史事实   儒家伦理法   发展主线   法家法治   西方自然法   中国法律思想史   人性论   法思想  
描述: 《儒家法思想通论》一书通过考证史实、辨析概念,指出:"儒家主人治"、"法家主法治"、"儒家人治与法家法治相对立"等所谓中国法律思想史发展主线说并不是科学的结论,而是简单比附、机械套用西方法学的产物.历史事实清楚地昭示:儒家法思想是
凡尔纳的预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知识   科幻小说   未来世界   科学成果   科学主题   科学幻想小说   十九世纪   十八世纪   理论与实践   预言  
描述: 读儒勒·凡尔纳的书,可以发现:他的科学幻想小说不是向壁虚构的臆测,而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科学成果的反映。他几乎把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期欧洲的科技理论与实践都放了进去,这些科学主题这样全面地以文艺小说的形式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在他的书里,不但有坚实的科学知识,而且交织着充满趣味的对于未来世界的奇妙
关于“气、韵”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文献研究   文心   南京大学   古典诗论   下句   新义   诗话   字义   程千帆   气韵  
描述: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程千帆教授来函论“气韵”云:(上略)“气韵”之义大约可分可合。如《文心·声律篇》:“韵气一定”与“和体抑扬”相对为文,据下句“体”字,知“气”字亦即指“韵”。二字同或近,乃可
欲知生 先知死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向死而在”   先知   死亡观念   死亡智慧   “生”   海德格尔   儒家   本体论   理性主义  
描述: 《中国死亡智慧》认同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观念,但其智慧的基础还是建筑在本土文化之上。作者把儒、道、佛、墨、法五家散于各类典籍中有关死亡观念的论述搜集起来,作为自己阐发观点的起点和借鉴。 儒家从死亡本体论出发,得出的对死亡必至的理性主义态度,使
最早的见面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译本   唐君毅   出版   维特根斯坦   哲学家   中国人   《读书》   中国读者   商务印书馆  
描述: 《读书》二ОО三年十期的《(师门杂忆)读后余话》提到美国哲学家诺曼·马尔康姆(Norman Malcolm)的名字,一般中国读者对这位哲学家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他写的《回忆维特根斯坦》的汉译本(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四年版)。其实,在这个汉译本出版前二十七年,已经有中国人亲眼见过马尔康姆了。这就是旅居香港的著名儒学家、哲学家唐君毅。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