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宋僧契嵩看佛教儒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思想   契嵩   佛教   儒家思想   中国化   传入中国   宗教   玄学化   儒化   南北朝  
描述: 佛教,这一原是外来的宗教,而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甚至也被认为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宗教,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中国化”了。原来,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为了适应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它必须把自己改造成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就首先要求它必须向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靠拢。它在经过了汉代的方术化和魏晋的玄学化之后,到了南北朝,同儒家的关系便日益密切了起来(虽然它们之间也经常地发生矛盾和斗争);而自从北齐的颜之推提出了“仁者,不
孟子学说由“显”而“隐”的政治背景——《孟学流变刍议》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梁   《尔雅》   五经博士   子注   仲尼   先秦儒家   孟轲   武王   《论衡》   刺孟  
描述: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中的重要人物。韩非把“孟氏之儒”列入“显学”。他批评儒家“以仁义教人”、“言先王之仁义”(《韩非子·显学篇》)。我们知道,“仁义”同时并举,正是“孟氏之儒”的特色。因为孔子大谈其“仁”,也多次说过“义”,但从未“仁义”并提。可见韩非事实上把孔孟相提并论。此外,从汉代一些著作和封建国家的措施中仍可看出早期孔孟几乎并列的痕迹,如司马迁说:“(邹衍)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史记》卷74)王充《论衡》一书有《问孔》和《刺孟》两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文帝时,《论语》、《孟子》两书曾和《孝经》、《尔雅》一起“皆置博士”(见赵歧《孟子注》卷首),可以说是孔孟并列。
试论曹丕对文学革新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丕   文学革新   文学新潮   文学创作   社会观念   独尊儒术   社会生活   文学观念   建安文学   文学家  
描述: 文学的变革无疑受掣于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一个文学新潮的涌起不仅要有社会本身提出的需要,而且离不开新的文学观念的推动。处在建安文学家群体中心地位的曹丕,先有“副君之重”,继有“帝王之尊”,他继续父王曹操所开创的道路,大胆地否定传统的崇儒轻文思想,提出“盖文学,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确立了文学的重要地位。他用崭新的尊重文学的思想冲击着束缚文学发展的陈腐观念。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之后,崇儒轻文的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抑制了文学的发展。由楚辞发展而来,曾经“蔚为大国”,兴盛一时的汉赋,到西
试论《楚辞章句》“序文”的作者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书   四库提要   刘向   司马迁   训诂   淮南   楚辞章句   西汉后期   刘安   今本  
描述: (一) 今存之《楚辞》注本要算王逸的《楚辞章句》十七卷为最早。《四年提要》说,该书旧本原题为刘向裒集,王逸作注,“是为总集之祖。”东汉以后的学者,无不以它作为研究《楚辞》的底本。“逸注虽不甚详赅,而去古未远,多传先儒之训诂。故李善注《文选》,全用其文。”这固然说出了该书价值之所在。但我想,《楚辞章句》为后人所垂青的。并非光是王逸的注,更重要的还有这部书各卷所附的序文。除每卷各有一篇序
我读邓蜀生的《罗斯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历史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世界   杜鲁门   罗斯福新政   对华政策   乐山   蒋介石   美国史   珍珠港事件   史学   苏州  
描述: 今年元旦一过,蜀生同志寄来他所著的《罗斯福》一书,连夜读完。读到此书,不由想起1978年11月在武汉美国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邓蜀生宣读关于罗斯福新政论文的情景;其后在乐山的现代世界史学会、苏州的美国史年会,他谈的都是有关罗斯福的问题,侃侃而谈,娓娓动听,有时舌战群儒,力排众
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古代文献   科学研究   形式主义   古代文艺理论   文艺思想   中国古代文论   当代性   方法论原则  
描述: 们吹捧得那样崇高;反对他,也不象后世的人们诋毁得那样渺小。单从学术方面看,由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在秦、以前一直居于“显学”地位,尽管他在活着的时候,到处奔波,政治上却一直凄凄惶惶;尽管在他身后,儒家
先秦“无为”思想简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先秦时代   思想家   君道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西周初年   庄子   人生观   重要思想   虚静无为  
描述: “无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先秦道、儒、治刑名法术的学者无不讲它;汉代不仅学者讨论,还被施诸实践,造成了初“无为”而治的盛世.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无为”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然观
宋代文学与宗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影响   仲殊   净土宗   宋代文学   道教徒   宗教   道士   禅宗   居士   张伯端  
描述: 宋代在结束了五代分崩离析的局面之后,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规模远较汉唐为小的帝国。惩于五代武将专横,屡以武力易主,因此“杯酒释兵权”,比较侧重文治,宗教是巩固政权的一个有用工具,加上三教鼎立的思想早在唐以前已经形成。为了巩固统治,利用和平麻痹的宗教为自己政权服务,所以接受了前代的“三教鼎立”的思想,形成了比较一贯的政策(除宋徽宗崇道外)。在文学上也就表现了三教均较为流行,甚至同一个文学家,对佛、道、儒三者均有一定程度的信仰,且信仰均不甚坚定,以学佛而论,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师古   《史记》   讲诵   《汉书》   班固   王充   面盖   论衡   董仲舒   园圃  
描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儒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董仲舒,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班固在《汉书,董仲舒传》中却又这样写道:“董仲舒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在“或莫见其面”之下注曰:“言新学者但就其旧弟子受业,不必亲见仲舒。”这说明由于班孟坚误读《史记》,把“盖三年”属下文,所以颜师古的注语也是与“盖三年”隔断的。以后王充在《论衡·儒增》篇中也因袭了这个错误。他说:“不窥园荣,实也;言三年,增之也。”现在让我们仔细读读《史记》,文中的
简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首大学   墨子   风景胜地   美籍华人   现状与发展趋势   非儒   屈赋   屈原精神   刘心武   专题讲演  
描述: 著名美籍华人李绍崑博士于五月二十四日至六月十日在我校讲学.李系美国宾州爱丁堡大学资深教授.在吉首大学期间,他作了《屈赋新探与屈原精神》、《墨子非儒与孟子批墨》、《墨子教育心理学》、《美国心理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美国高等教育》、《在美奋斗二十年》和有关翻译的专题讲演.另,还与中文、外语、政治等系的教师作了多次座谈,交流学术信息.讲学结束后,李博士游览了湘西著名风景胜地张家界,然后,前往长沙、武汉、北京等地访问和讲学.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