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贾谊对先秦儒家臣道观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主义价值观   统治秩序   人生意义   先秦儒家   民本主义   道德价值观   汉代   臣道观   最高价值   贾谊  
描述: 孔子为了消除当时社会的冲突和混乱,重新建立等级制社会的和谐秩序,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纲,强调君、臣、父、子应各遵其道。他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臣的基本要求是“臣事君以忠”。从此,“事君以忠”便作为人臣的基本准则而被整个封建社会所遵行。但是,从先秦到汉代,以忠事君的内容却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孔子志在使天下归仁,孟子志在行王道,荀子崇礼尊君,先秦儒家都是把道德既作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的最佳药方。又作为人生意义的最高价值去追求,因而,他们为臣
贾谊对先秦儒家臣道观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忠君   以忠   民之父母   人臣   先秦儒家   归仁   儒家思想   民本主义   尊君   子崇  
描述: 孔子为了消除当时社会的冲突和混乱,重新建立等级制社会的和谐秩序,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纲,强调君、臣、父、子应各遵其道。他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臣的基本要求是“臣事君以忠”。从此,“事君以忠”便作为人臣的基本准则而被整个封建社会所遵行。但是,从先秦到汉代,以忠事君的内容却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孔子志在使天下归仁,孟子志在行王道,荀子崇礼尊君,先秦儒家都是把道德既作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的最佳药方。又作为人生意义的最高价值去追求,因而,他们为臣
关于墨子的几个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渊源   墨子   春秋左传   史记   科学家   墨家学派   科技成就   公元前   我国古代   儒家  
描述: 墨子,姓墨名翟."生于周定王之初年(公元前468年),而卒于安王(前375年)之季,盖八九十岁."(孙诒让《墨子闻诂》附《墨予传略》)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学说,在战目时期曾盛极一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派"显学",到秦始皇时代就沦为绝学,"故墨子遗事,在西汉时,已莫得其详.……《史记》捃采极博,于先秦诸子,自儒家外,老、庄、韩、吕、苏、张、孙、吴之伦,皆论列言行为传,唯对墨子,则仅于《孟·荀传》末附缀
说谭嗣同的“任侠”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矜其能   侠士   司马迁传   司马氏   行必果   是非颇谬   后世文人   言必信   游侠列传   侠义精神  
描述: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称颂侠义精神,谓之'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后世文人虽也有如班固之迂执者,斥司马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为'是非颇谬于圣人'(《汉书·司马迁传》),但以儒生而向往侠士之境界者仍大有人在。以侠客为题材的诗篇代有作者,即为明证。而把以儒兼侠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并以身殉之的,在近代首推谭嗣同。
韩愈与儒家道统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统论   儒家道统   扬雄   孔子   中国传统民族心理   孟子   伦理纲常   佛老   韩愈   儒学  
描述: 韩愈是一个信奉儒教,以捍卫儒统自任的文士,曾自称“愈儒夫者”,以孔孟之徒自居。在《原道》和《重答张籍书》中,韩愈提出了一个道统,这个道统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扬雄。他以儒学为正统,斥佛老为异端,独尊孔子之道,并把自己与道统联系起来。认为汉代的儒学是残缺不全的,荀卿与扬雄皆“大醇而小疵”,“醇乎醇者”,只有亚圣孟子。扬雄以后,儒家道统已经断绝不传,到他韩愈,才又出来整顿儒学,重建道统。可见,韩愈是以孔孟道统的唯一继承人自居的,他的《与孟简尚书书》,表露了自己传承儒道的决心:“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韩愈道统论的提出,是为了排击佛老,反对藩镇
湖南历史上人材群体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人   曾国藩   历史人物   毛泽东   学案   历史上   社会群体   人材   有机结合   初探  
描述: 1所谓人材群体就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由一些相关的人材个体作为主要因子有机结合起来的,通过协作劳动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整体的创造性贡献的社会群体.①湖南历史上的人材群体,可溯源到宋代的湖湘学派
《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简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贵无论   王弼哲学   任继愈   中国哲学史   自然科学   发展史   魏晋玄学   玄学本体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道教思想  
描述: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共分七卷。继先秦、秦汉卷之后,魏晋南北朝卷业已问世。该卷除绪论之外,分魏晋玄学的产生、王弼的贵无论、阮籍嵇康的自然论、裴頠的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列子》与《列子注》、魏晋玄学和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魏晋南北朝的佛教经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学、东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社会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和自然科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形神问题的讨论和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三教的斗争和融合,凡14个专题,共59万字。
两宋时期儒学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与发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传统文化   发展形态   儒家思想   中原王朝   鼎足而立   少数民族区域   两汉经学   两宋时期   魏晋玄学   春秋时期  
描述: 春秋时期产生于中原本土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学,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两经学化、魏晋玄学化的不同发展形态后,呈现出儒、释、道合流的新发展趋势。两宋是儒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儒学理学化阶段,儒学以崭新
辨证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医函授通讯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辨证  
描述: 一、证的概念证候是中医学在发展的历史进展中逐步形成的。古代医家在认识“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证的概念。《内经》就有不少关于证候的论述,为中医辨证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发展了《内经》中关于证候和辨证的思想,在《伤寒论》中首创“辨证”一词,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在《金匮要略》中,初步建立了脏腑辨证的雏型。之后历代医家对“证”“症”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金元各家的医学著作中常有“症”字出现。如:《儒门事亲》有:“表症未罢,大不可下”的记载。刘河间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有“审其脉症则别之”的论述。明清“症”与“证”的应用,更为广泛,同时亦很混乱。既有“症”与“证”同用,又有
宋代理学家的《春秋》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学史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巨大作用   今古文经学   春秋传   理学思想   夷狄   孔子   儒家经学   宋明理学   哲学思想  
描述: 东汉末年在何休时代,今古文经学已经合流,而佛教传人,道教形成。儒家经学在思想意识方面已不能发挥巨大作用,遂渐从统治地位而潜流于野;于是经师变作人师,无论其政治地位,思想情况,童年教育总是自儒家经学启蒙。以此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道俱有大师,儒家经学虽不寂寞,却步入训诂注疏之整理阶段,所谓“南学简约,得其英华;北学繁芜,穷其枝叶”者,盖南学承玄学流风,北学袭服郑余荫。经学注疏虽云短于思想而长于名物训诂,但因儒、佛、道三家之思想交浸,在经解中亦渗透佛、玄思想,于是唐宋时代正义之学,亦具理学思想之萌芽。北宋理学由萌芽而结硕果,于是中国之哲学思想再现高峰。
< 1 2 3 4 5 6
Rss订阅